電子雜志的“分眾突圍”

2008-05-20 17:34:09      s1985

    大、中、小學校電子圖書室及圖書館可能成為像武漢“博看網”這樣的報紙雜志在線網站新的贏利渠道。

    嬰兒期的電子雜志還沒找到贏利的方向

    沒有刊號的限制,沒有紙張和印刷費用,低廉的發行成本,這一切曾經讓電子雜志成為互聯網行業繼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風險投資們爭相圍獵的“熱點”。

    “很難改變大眾的閱讀習慣!我從04年底開始接觸電子雜志,一直到2007年,摸索過各種贏利模式,都很難支撐下去。”業內資深人士黃澄宇很直接的說。

    與業內眾多知名公司老總頗為熟悉的黃澄宇以前所在的陽光導航曾經是業內最有希望率先上市的公司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贏利模式,在燒光了亞洲軟銀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后,終于沒能熬過2007年的寒冬。

    正如其他網絡媒體一樣,電子雜志在考慮贏利的時候,也曾參考傳統媒體的做法,擴大發行與廣告。本來,發行收入是傳統紙媒雜志的主要贏利來源,但對電子雜志來說,發行收費卻困難重重。

    互聯網行業在用“免費大餐”培養用戶認知的同時,也培養出用戶免費享受網絡資源的習慣。把“眼球”吸引過來也許不難,但是要讓“大腦”掏錢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調查結果顯示,77%的用戶表示免費是他們選擇電子雜志平臺的主要考慮因素。如果需要付費購買的話他們將放棄電子雜志,寧愿購買傳統的紙質雜志。

    由于發行收入很低或者沒有,廣告收入就成了電子雜志行業集體突圍的方向。電子雜志內容制作商筆意國際資訊總經理葉武濱認為,由于內容的同質化和用戶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能即時互動但黏性弱,目前大部分廣告主都還處在觀察狀態,還沒有進入大規模投放階段?,F階段的電子雜志廣告投放市場很難保證運營商實現規模贏利。

    轉型:平臺和內容的兩極分化

    “廣告模式”集體突圍失敗后,電子雜志們開始考慮“分眾突圍”,開始了各種方向上的轉型。“雜志中國、Xplus、Zcom是業內比較知名的公司,他們可以代表行業的一些情況”,黃澄宇在分析電子雜志整體發展情況時對記者說。“早期創立于武漢,擁有針對報紙、雜志‘一鍵式’數字化技術的‘雜志中國’干脆將自己賣給了Xplus.而Xplus則借機將業務重點轉向電子報。在如今的Xplus平臺上,你會發現電子雜志始終停留在300多本的規模,但同時出現了幾十份報紙的完整電子版。Xplus已經放棄生產內容,將自己定位于傳統報紙的互聯網發行商,收入來源就是收取發行代理費用。”

    Zcom相繼收購了FlashGet下載軟件、多來米中文網和VeryCD,一個下載軟件、音樂、影視網站的組合漸漸浮出水面。Zcom的野心也非常明顯——力圖打造國內最大的數字發行平臺。2007年8月31日獲得凱雷新一輪投資后,Zcom更名為趨勢傳媒集團,電子雜志降為事業部運營,快車則成為核心業務,曾經的主業電子雜志已成為現在三大業務之一,是快車平臺上的一個“特色內容產品”。

    電子圖書室:差異化生存的第三條路?

    “面向高校電子圖書室市場,因為這個是一個成熟的渠道市場,目標很明確;學校圖書館一般都有這方面的需求和預算。”一位博看網的推廣人員說。

    大多數圖書館數據庫多以學術性的為主,提供的紙質雜志也多是這一類,缺少學習、研究之余,利用閱讀來輕松一下書籍。學校即使愿意提供這類的書籍,考慮到采購成本的問題也有可能改變初衷。這里面就存在市場空間。

    博看網提供的雜志里面,既有學術性的如《管理科學文摘》,也有很多時尚、娛樂之類的如《前衛》、《女報》等。原文原貌呈現,跟紙版的一模一樣,在學習之余,學生也可以看看時尚、消費之類的雜志。由于是學校集中采購,學生們看雜志是免費的,“前期我們在眾多高校做推廣活動時,這種形式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我們的優勢更體現在為學校渠道專門設置的教學頻道。我們收錄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科目共2萬個教育課件及教育教輔類報刊,幫助教師提高教育質量;另外還開辟專門的互動社區架起全國各地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心得。”

    目前,以“我看博看網”為主題的征文及圖書館免費試用的市場推廣活動正在國防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有條不紊地進行。

    “博看的模式可以嘗試一下,嘗試的過程中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黃澄宇說。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