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已經很fashion了,不是因為技術高明而是通信和互聯網的發展階段(預測未來IT的八大趨勢),以及社會人群“社交”需求的網絡化。任何趨勢或者潮流都是人民驅動的。
Facebook、myspace等國際 Web2.0成功先例使得Web2.0產生了巨大的財富,國內一起、海內等先行者都在上下而求索,但是Web2.0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或者一個社區就能表達的,它的背后是對未來社會、未來技術和未來某些商業模式的判斷和理解。IT技術的發展動力是對未來人類模型的預測,IT技術的價值在于它的平臺可以讓很多人實現愿望。
因此,微軟要收購雅虎,圖的是雅虎強大的互聯網基礎,Facebook也被收購,軟銀也投資校內網……
當然,華為也沒有落后,電信行業也沒有落后,作為聚焦通信設備的運營商和供應商們正在努力讓網絡從傳統的“通訊網絡”向“媒體網絡”轉變,這種轉變就是融合了Web2.0的理念。
華為以前的業務軟件產品線開始向“華為軟件公司”轉變,華為因此提出了TeleWeb2.0,其意圖就是提供解決方案讓電信和互聯網無縫集成。
其實早在2006年,BT、CMCC等都主動向TELCO2.0轉型,TELCO2.0是融合了web2.0的運營商增值解決方案。這幾年面對電信、互聯網和媒體行業的整合趨勢,傳統的電信業務增值,例如各種計費用系統等利潤逐漸降低,與此同時互聯網的發展,電信運營商越來越面臨著更復雜的用戶需求和挑戰,例如,信息溝通、體驗服務和各種可能的消費模式(包括博客、多媒體等等),這些都迫使電信運營商必須提供強大服務軟件。根據調查中國移動的增值服務中音樂、多媒體等新業務需求就達到了25.7%.
華為軟件公司負責人在不久前接受Ovum公司資深分析師采訪的時候深入地闡述了華為未來TeleWeb2.0戰略。其主要的觀點是:
1、華為業務軟件產品線轉變為華為軟件公司是為了應對產業融合和業務轉行,并為運營商提供更豐富的商業需求。華為在業務層面和運營商緊密合作才能應對未來挑戰
2、TeleWeb2.0將運營商面向終端客戶,服務于客戶日常生活和工作,即life-style infrastructure和working-style infrastructure,這些運營架構將為運營商構建開發式的平臺,還提供接口,開發者和團隊可以很自如地定制擴展和使用
3、華為擁有很多合作伙伴和戰略合作者,為實現TeleWeb2.0提供了基礎,并能成為未來信息社會里life-style infrastructure和working-style infrastructure的領先者,幫助客戶構建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平臺基礎。這個平臺里能有豐富的內容和應用的market place和Shopping mall(超市)。
想一想,產業在融合,業務在融合,硬件和軟件也在融合,這些都要求服務提供商能夠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華為提出TeleWeb2.0,并成立華為軟件公司面對終端客戶其實和微軟收購雅虎的戰略意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在結合自己和業界的情況實現著Web2.0。.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