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新浪股票頻道上看到,吉林制藥(000545)在“今日特別提示”專頁上顯示:“公布不能按時按規定的格式指引披露的提示性公告,停牌”。其實,在21日當晚,吉林制藥就宣布22日起停牌,公司公告稱,自7月16日刊登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以來遭到媒體質疑,因需核實媒體報道事項而停牌。停牌背后媒體緣何質疑?停牌后該股票投資走向將會如何?
源于“變形金剛”
事實上,吉林制藥7月16日公布的重組預案的實質效應是公司將變身為時下熱門的“鉀肥”企業。因而,將欲重組變身鉀肥企業的吉林制藥便無懸念地完成了復牌后連續4個漲停,股份最后停于12.75元,復牌后累計漲幅已達46.38%。根據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截至7月21日,吉林制藥累計四日成交量190.84萬股,累計成交金額2154萬元。有股民因此不解,符合重大利好公布后,無量連續漲停的慣例,而且停牌前封單依然達到數千萬股,看不出任何停牌的征兆。
再往上回溯,吉林制藥此前已停牌兩個半月。今年4月28日,吉林制藥以8.71元漲停價報收,隨后公司宣布有重大事項而停牌。根據7月16日公布的預案,擬向控股股東吉林金泉寶山藥業集團出售全部資產及負債、業務,同時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購買大鹽灘鉀礦的采礦權和土地使用權,該資產預估價值約為72億元。公告顯示,吉林制藥擬以8.30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9億A股,本次發行股份擬購買的資產為青海省濱地鉀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冷湖濱地持有的大鹽灘鉀礦采礦權、土地使用權。按照該上市公司預測,2008年至2010年每股收益至少分別為0.15元、0.49元和0.76元。
圖謀“變形”有疑竇
吉林制藥“烏雞變鳳凰”的圖謀在預案公布后遭到媒體和股民的質疑。
質疑的焦點之一是資產評估。吉林制藥公告稱,擬注入吉林制藥的資產包括濱地鉀肥100%標的股權、標的采礦權以及標的土地使用權,第一項的預估值為16億元,標的采礦權的估值為56億元,標的土地使用權則作價44萬元。在以上資產中,最為重要的標的采礦權則目前處于質押狀態,并已被冷湖濱地重復質押。資料顯示,冷湖濱地以該采礦權為擔保物,向中國建設銀行格爾木分行和中國銀行格爾木分行先后申請了兩筆6000萬元的貸款。由于同一個采礦權被兩次抵押,且申請到的合計貸款金額也不過1.2億元,與標的采礦權56億元的預估值相差懸殊,外界因此充滿懷疑。股民向媒體表示,“由于公告披露的是以采礦權做抵押,且該采礦權已被兩次抵押,在銀行沒有公布相關信息之前,他對所公布的抵押金額仍表示懷疑。”
質疑的焦點之二借殼溢價圖謀。濱地鉀肥由冷湖濱地于2007年12月與上海數派實業等6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這6家發起人共同持有濱地鉀肥30%的股權,且6家公司去年的主營收入為零,凈利潤全為負數。業界推測,這些短期內成立的空殼公司,年底即被招至濱地鉀肥麾下,似乎為借殼吉藥而專門設立,財富溢價近在眼前。
質疑焦點之三是實體企業的生產能力?!睹咳战洕侣劇诽貏e組成吉林制藥重組真相調查組 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鎮大鹽灘實地調查發現,濱地鉀肥居然還處于試生產階段,沒有成品,沒有生產數據。媒體的結論是“濱地無法量產鉀肥”。另有專家認為,青海不同于內地,高原更不同于平原,生產條件等各方面制約著鉀肥的生產。而且在當地并沒有多少人知道有這樣的一個企業。
質疑焦點之四是重組動機,有人認為吉林制藥是在為高價減持創造條件。吉林制藥的實際控制人為張守斌,他出于什么考慮讓出殼資源呢?有股民質疑道,“7月28日將有吉林制藥791.22萬股限售股份解禁,此時公告重大重組并急于復牌,正好借利好大幅拉升股價,為高價減持創造條件。”
記者好不容易找到吉林制藥股份公司的網站,網站制作粗劣,僅有的一條“企業新聞”題為“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建站成功”,發布時間為2005年12月11日;所有的行業新聞加起來也只有13條,上傳時間均為2005年12月27日,此后再也沒有任何新聞上傳。有網民在網上質疑,網站為什么做的如此粗枝大葉,怎不讓人疑慮重組出來也將是一個憑空造出的一個“殼”而已。
背后的行業玄機
吉林制藥是只很一般的股票,不引人注目,1993年上市以來一直表現平平。不過,去年該股走出一波歷史上最強勁的行情,年漲幅高達425.45%,似乎預示著有故事要發生。但重組的故事多的是,吉林制藥之所以成為近期最牛的股票之一,是因為重組內容非同尋常,畢竟她戴上了今年最“流行”的“鉀肥”這一行業概念的光環。
“不要以為今年股市大跌就沒有牛股了,沾上鉀肥的都是牛股。”股民劉通利調侃地告訴記者,參照其他幾只鉀肥股的市盈率,被吸引押寶吉林制藥的人,都認定股價大幅上漲是可以預料的,自然成為近期最強勢的股票。
在吉林制藥公告重組方案不久后,有人給吉林制藥冠以“‘鹽湖鉀肥’第二”這樣的稱謂。的確,老牌績優股鹽湖鉀肥(000792)今年至今漲幅為13.15%,至此該股已連漲6年,是滬深股市漲幅最大的股票之一。另一只重組后變成鉀肥股、并即將與鹽湖鉀肥合并的ST鹽湖(000578),今年漲幅為621.65%。
“從公告上來看,吉林制藥主營業務將變形為鉀肥生產和銷售,而最近鉀肥要漲價的消息對其形成強力刺激,在正確的時間及時的變成了正確的企業,加強了自己的利潤預期。”市場分析師陸俊龍分析,同批次的鹽湖鉀肥、冠農股份估計都是七八十元的價格,相比吉林制藥現在的股價來看,游資進來瘋狂炒作便“理所當然”了。
現在入場實屬賭博
轉型鉀肥企業后,吉林制藥的實際賬面價值到底會受到多少影響?陸俊龍認為,這必須得等中期報乃至三季報出臺后才能定奪。“企業本身的現金流很少,通過增發或許可以填補現金流量減少負債,但是股本的增大會進一步攤薄價值。”他分析道,由此,該股的價值是高估還是低估要看中報賬面價值來定,“現在入場與游資博弈屬賭博無疑。”
即使參照同行業的規模效益比值,吉林制藥在鉀肥并無實質可以比拼的資本。根據吉林制藥公告預測,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產量分別為鉀鎂肥10萬噸、鉀肥4萬噸;鉀鎂肥20萬噸、鉀肥14萬噸和鉀鎂肥20萬噸、鉀肥29萬噸。而按照國泰君安預計,隨著鹽湖鉀肥新增產能不斷投產,該公司2008年、2009年氯化鉀產量分別為210萬噸和230萬噸。兩者產能的懸殊不言而喻。
從技術面上看,陸俊龍警告,連續幾天的無量漲停需要注意。從傳統技術上來說,無量漲停之后還有漲停,一直到第一天放量。所以買入的朋友要緊緊的跟住該股的成交量,如果某天突然成交量放大,那么主力出貨的可能性基本是90%以上。在他看來,吉林制藥本身存在的問題很多,資金面也面臨困境;同時,鉀肥的盈利填滿公司的窟窿之后給增加后的總股本能帶來多少收益尚難料定。他說,7月28日公司791.22萬股限售股解禁,借著重組拉高幫助大小非出貨而達到雙贏局面真是再好不過了。
陸俊龍所說的這種“賭博”心態,正是不少投資者揮之不去的興奮來源。網上有股民說道:“我買了20萬股,我都不怕你們怕什么呢?扛住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對此,身為老股民的劉通利如此評價:“有的人是被別人忽悠的,但賭徒往往是跟別人一起忽悠自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