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花巨額資金推廣瑞典中國商貿城的凡爾頓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凡爾頓)及其董事長駱金星近日遭杭州民間放貸者起訴逼債。記者昨日獲悉,6月30日,杭州商人呂某向該市中級法院起訴凡爾頓股份有限公司和駱金星,請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共同連帶償還借款本金1900萬元、支付違約金600萬元,并承擔訴訟費。
瑞典中國商貿城位于瑞典南部僅7萬人口的小城卡爾瑪,是北歐最大的中國商貿城項目(早報2007年8月29日曾作報道)。去年凡爾頓在推廣時宣稱,投資360萬元就可獲瑞典和杭州的3處不動產,并獲3個瑞典永久居留權名額,享受“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
但是,瑞典媒體的最新報道透露,瑞典中國商貿城項目在瑞典卡爾馬小城已處停頓狀態。而發生在杭州的逼債案,或將使媒體對凡爾頓資金鏈斷裂的疑問再度浮現。
民間放貸者起訴
杭州中院已受理該案,并按原告請求依法查封凡爾頓持有的關聯公司股權。呂某在訴狀中稱,2007年7月18日,凡爾頓與駱金星作為借款人與他簽訂借款合同借款2000萬元,約定期限為2007年7月18日至2007年10月16日,逾期滯納金按每日2%計算,還約定違約金為欠款額的30%。
借款期間駱金星正力推廣瑞典中國商貿城,據凡爾頓當時宣傳,該項目總投資將達12億元。去年8月29日,凡爾頓在上海推廣瑞典中國商貿城時還拉來瑞典駐滬總領事安藍,“開業時將有400個商戶迎客。”駱金星當時說。
凡爾頓資金鏈是否吃緊?在高成本的北歐投資大項目,有媒體去年就提出疑問。但駱金星當時解釋,項目滾動開發,已有后續資金跟上??栺R房價只有斯德哥爾摩三分之一,材料國內提供,成本壓力不大。
今年7月20日,駱金星在杭州凡爾頓總部對早報記者表示,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出現糾紛也很正常。他同時透露,瑞典中國商貿城近日已獲國家發改委立項,正啟動項目招商。
而呂某的起訴理由很簡單,“借款到期后,二被告未按時歸還本金,經多次追討,除由保證人代被告支付100萬外,余款至今未付”。對此,駱金星對記者說,合理民間借款會還的。
杭州地產項目已轉
讓去年瑞典中國商貿城宣傳很誘人:1+3+3,即只要花360萬元,就可獲得一個瑞典公司、3個瑞典永久居留許可的機會、擁有3處不動產的產權:商貿城1個40平方米的商鋪;卡爾瑪70平方米的世福別墅公寓一套;杭州北歐風情苑(籌建)80平方米公寓一套。
但去年多家媒體都在報道中對瑞典永久居留權和杭州項目銷售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今年3月份某雜志報道中,瑞典中國商貿城的招商模式已改為:“一名中國商人只要付出300萬元,就可擁有一個瑞典公司、一個瑞典商鋪和一套瑞典住宅。通過運營這個瑞典公司和商鋪,投資者不僅擁有一個國際商務平臺,并且可依據瑞典法律,使得自己和全家獲得瑞典綠卡,從而真正實現去北歐定居創業。”
杭州不動產在瑞典中國商貿城招商模式中消失是由于北歐風情苑項目已轉讓。駱金星向早報記者證實此事。工商資料顯示,北歐風情苑由杭州中瑞置業有限公司投資,中瑞置業轉讓前注冊資本4000萬元,股東為凡爾頓置業(杭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駱金星)出資2600萬元,自然人鄭奎玲出資1400萬元。2007年9月14日,中瑞置業變更為,注冊資本3.4億元,法定代表人吳志凌,股東為凡爾頓置業出資2600萬元(7.64%),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億(88.24%),鄭奎玲出資1400萬(4.12%)。今年2月3日,凡爾頓置業和鄭奎玲將中瑞置業股權全部轉讓給杭州東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瑞典項目停滯
而中國商務部網站上一篇轉載《瑞典日報》的報道則進一步證實了凡爾頓的困境。
《瑞典日報》7月16日的報道稱,2006年浙江凡爾頓投資的中國商貿城項目曾計劃建成一座容納1100家中國企業、面向歐洲市場的展覽中心,并為卡爾馬市當地提供800個就業機會。但目前該項目處于停頓狀態,中國建筑工人2月回國后再沒返回,只留下一個規模較小的展廳,規劃中的大型飯店、中國醫藥中心等還不見蹤影??栺R市行政長官Jonas Lohnn表示,住宅區的規劃已經完成,問題在于是否還能建成??栺R市議長Johan Persson則通過訪問中國的團組向凡爾頓項目所有人駱金星了解到,僅是如何獲得資金從中國匯出的許可問題,項目將繼續實施,先期投入已很多。報道稱,駱預計將獲得資金匯出許可,但他何時獲得尚未可知。
◇ 相關鏈接
凡爾頓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浙江省人民政府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2億人民幣。
駱金星,1964年生,浙江義烏人。做過技術員,當過老師。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回到義烏,通過開發區圈地和收購國有企業打開局面,現為凡爾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