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報落幕,并沒有舒緩基金公司的“焦慮”。
“看到投資者凈值縮水這么厲害,我也倍感痛心。”作為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諾安基金”)總經理奧成文說出這樣的話,是否代表著基金管理業者共同的想法?
這家在2005年、2006年名列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投資能力排行榜的基金公司,也同樣面臨著二級市場下跌凈值損失的壓力。
在二級市場萎靡的情況下,諾安基金的遭遇是基金業的縮影。
截至7月21日,基金二季報公布完畢。投資者期待中的基金止跌回升并未出現,基金公司在二季度繼續上演了整體虧損。
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凈值縮水、人才流失和基金份額出現贖回,這幾乎是所有的基金公司在上半年面對的共同難題。這不由讓人感嘆,基金業未來該去向何方?
或許這是所有基金公司掌門人該思索的問題,本報為此采訪了諾安基金總經理奧成文。這家成立僅4年多的新興基金公司,目前旗下管理了6只基金產品,所管理的基金份額達到了544億份。
熊市中減少損失
從二季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在大盤的下跌過程中,基金公司并沒有敗下陣來。
在上半年,上證指數累計下調幅度達47.76%,同期晨星統計的195只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為36.78%,低于大盤跌幅近10個百分點,基金公司專業投資者的角色得到了發揮。
“當然,基金業的整體虧損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根據我對我們自身產品的了解,肯定是跑贏了大盤的。”奧成文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真正優秀的基金公司,不僅能在牛市中為投資者賺錢,還能在熊市中讓投資者減少凈值損失。
以諾安基金旗下產品的“諾安股票”為例,這只股票型基金年初凈值為1.4元,6月30日凈值為0.9元左右,下跌幅度為35%,仍好于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下跌幅度。
“而要達到在‘牛市中賺錢,熊市中減少損失’的目標,關鍵是要在投研團隊建設、公司治理、風險控制和合規性等方面改變。”奧成文認為。
當然,對于基金業的普遍巨額虧損,奧成文也不諱言需要反思,“在牛熊轉換過程中,基金公司對于市場走勢判斷出現的失誤應有反思,投資者也應對投資期望過高進行反思。”
自2005年6月下探到998點的低谷,市場開始反彈,滬指在2006年、2007年上漲的幅度分別接近100%,一些基金產品的回報率甚至高于市場,“但是,按照國際上共同基金的經驗,長期年化收益能達到10%就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奧成文強調。
補足激勵短板
在基金公司走向輝煌的2007年,也是基金人才流失嚴重的一年。
在2007年,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拋棄了公募基金經理職務轉做私募,在業內掀起了一股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統計,2008年以來,截至5月中旬,30家基金公司離任基金經理已達71人次,相當于現任基金經理總數的1/8.人才的流失直接為基金公司的投資團隊帶來了嚴重后果。易天富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下旬,所有在任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時間僅僅為485天。
基金經理的離職潮的背后原因復雜。“從個人角度看,基金經理選擇的空間較大,而且作為一個高智力的職業,其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此外,由于行業發展過快,人才供求失衡導致市場不成熟。”奧成文坦言。
不過,公募基金相對保守的激勵也廣遭詬病。“當然,基金公司在人員聘用、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也有改進的空間。”奧成文補充說。
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除了收取固定的管理費之外,還可以在獲得協議回報后進行一部分利潤分成。
為此,基金公司也在嘗試做一些改變。以諾安基金為例,面對來自行業人才流失的沖擊,其在2007年就實施了全新的員工激勵機制。
據記者了解,在去年,由諾安全體股東拿出一部分利潤,設立針對全體人員的獎勵基金和針對突出貢獻人員的人才穩定基金,“后者是由購買諾安旗下的基金的方式發放,而且有3年的鎖定期,這有利于敦促基金經理著眼長期業績。”奧成文解釋說。
穩健者得天下
“在潮水退出時,才能發現誰在裸泳。”這也可以用來印證基金公司的投資風格。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激進或者穩健,將決定其在未來競爭中的命運。
“我們一直在提倡要保持穩健的風格,這尤其在下跌過程中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奧成文強調。在他看來,這種穩健的風格應該貫穿產品設計、投資研究和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
而穩健的重要表現之一就體現在對基金持有單只股票比例的嚴格控制上。
“我們不搞集中持股。”奧成文一再強調。比如,在很多基金公司股票投資比例還在執行“雙十”(單個基金持有單一股票不超過基金凈值的10%,旗下所有基金持有單一股票合計不能超該股總股本的10%)規定時,諾安基金已將這一規定明確限制為單個基金在單只股票上累計買入數量不得超過該股流通股本的5%;公司所管理的所有基金在單只股票上累計買入數量合計不得超過該股流通股本的10%。
“通過規范的流程管理,卓有成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的控制,公司的風險控制制度得到了有效執行,公司穩健的投資風格得以保證。”奧成文指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