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行”的名義實施網店新規
2008-08-07 10:46:45 彭梧
8月1日,北京市工商局力推的網店新規依然準時“強制執行”了。
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連執法者自己都沒搞清楚怎么具體執行的這套規矩更像是一幫外行人想當然的產物。不過,按照北京市工商局的官方說法,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需要規范,而政策扶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確立公平公正的行業規則,并集中資源維護。
的確,如果換個角度思考的話,主管部門針對某個行業制定規則本身也能算是對這個行業的一種重視。
有趣的是,或許因為規則本身的過于外行,批評者們更多的只是把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樣的規則有多么不合情理,卻很少有人去想想北京市工商局為什么會在如此大輿論壓力的情況下依然初衷不改。
在網店新規出臺之初,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網店店主需要以每年500元的代價從一家名為“名索網”的商業網站申請相關身份驗證。隨后北京市工商局和名索網都澄清說沒這回事,名索網幾乎與網店新規同時推出的產品“名索驗證”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北京市工商局也沒有強制要求網店店主每年去花這500元。
這并不是發生在名索網身上的第一次巧合。2005年該網站開通后不久,它就很“巧合”地成為北京地區法院惟一認可的工商證明提供方;再一段時間之后,北京市工商局等政府部門出現在名索網的合作伙伴名單當中;在把網店新規和名索網的新產品掛上鉤之后不久,北京市工商局和名索網互相宣布并不相干劃清界限。
在8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后,有關部門還沒有著手追查無證網店。北京市工商局的態度也從“發現一家,關閉一家”,轉變為“不會強力推行”。從一開始鬧得全城網店誠惶誠恐,到現在看來沒準最后也是個“不了了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