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涪陵進軍重慶,以別具一格的歐式風格亮相,在短短的4年時間實現品牌擴張,"阿興記"創造了餐飲行業的神話,成為重慶餐飲界的一朵奇葩.近日,記者慕名走進重慶阿興記餐飲有限公司采訪了董事長劉英,感受到了這位對餐飲事業有著不懈追求的女企業家散發的無限魅力.
執著成就事業
在進入餐飲行業之前,劉英在涪陵某機關單位工作,一次偶然,讓她萌生了下海經商的念頭.敢想敢為、做事果斷的她從三張桌子起家,毅然邁出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步.
1991年,劉英在涪陵文化館花了200元租下一間小門面,擺下三張桌子,開起了火鍋店.后來,她把火鍋店搬到了新車站,花了30萬元裝修,更名為"巴人火鍋城",實現了第一次跨越性的發展.
"巴人火鍋"在涪陵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一度成為涪陵的名片,大街小巷無人不知.在當時餐飲行業尚不景氣的情況下,涪陵有好多餐飲企業都紛紛倒閉,但劉英卻抓住這個時機迅速擴張,開始嘗試中餐.
經過認真籌備,劉英推出了"巴人川菜館",高薪聘請廚師,菜品都由她親自品嘗,川菜館一炮走紅.她接著又開設了"桂林苑風味莊",成立了"重慶市涪陵巴人餐飲有限公司".精明能干的劉英,帶領她的團隊在涪陵成功打造出"巴人"品牌.
劉英是一個要強而執著的人,做事情有自己的理念,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對,只要她認為可行,就會不顧一切,堅持執著地做下去.正是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為劉英的事業帶來了第二個契機.
2003年夏天,劉英帶著她的夢想到了重慶.雖然當時非典已到尾期,但餐飲業仍處于低迷時期,劉英卻大膽花費幾千萬購置了江北黃泥土旁阿興記大飯店現在的鋪面.
是什么原因讓劉英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
劉英告訴記者,巴人要想發展,就必須創新,必須跨越,成立阿興記大飯店也是為以后公司實現集團化經營、多品牌發展做準備.
2004年重慶的餐飲業處于惡性從眾的時期,很多餐飲老板都紛紛效仿當時最流行的民俗風格,幾乎每個店的裝修相近、菜品相近,沒有任何新意.消費者也進入了"審美疲勞"時期.
就在這時,劉英大手筆打造的阿興記大飯店在江北黃泥土旁隆重開業,獨具特色的歐式風格和精品川菜、港式粵菜、特色淮揚菜、正宗燕鮑翅等,給重慶的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和味覺享受,引起了重慶餐飲界的震撼.
[page] 細節成就完美
從巴人火鍋到巴人川菜館、桂林苑風味莊,再到今天的"阿興記",劉英的成功究竟有何秘訣?
劉英說:"細節決定成敗".
多年來,她一直以一種完美主義者的心態來發展阿興記,大到餐廳的環境設計、服務細節,小到菜品更新、碗碟的形狀,都盡量講求時尚和美感.阿興記很好地將歐美文化和重慶本土的餐飲文化結合起來,帶動了重慶餐飲的時尚風潮.
高貴典雅的純歐式風格,精美的粵菜、淮揚菜、變革的川菜,餐飲、茶樓、咖啡廳一應俱全,阿興記的出現,是重慶餐飲業的一個奇跡.飯店里的大到裝修,小到餐盤的選擇,所有的細節都是劉英親自把握,"從細節入手,力求最好,帶給消費者一種全新的感覺是我最大的心愿,"劉英如是說.
無所不在的華麗精致細節是阿興記最大的特色:每一間包房都有一盞獨特的吊燈,有的來自西班牙,有的來自意大利;每一間包房都有花色不同的墻紙,與之匹配的窗簾與柔軟沙發;每一個細小的角落里都安放了一個大花籃,蓬勃的花束讓人仿佛置身于5月歐洲的某個后花園;每一張餐桌上都擺放了形態各異的瓷器人偶,光是這些人偶就足以令人目不轉睛,一飽眼福.
在阿興記,處處設有溫馨提示的標識,為避免上菜燙到客人,餐桌上特意放了一塊寫著"上菜口"的小標牌.洗手間的馬桶,用的是一次性的衛生坐墊.為方便殘疾食客,店里還配備了輪椅.就連裝牙簽的器皿,也是一個小巧精致的飾品盒.盛放食物的器皿,美觀別致,有的一件高達幾百甚至上千元.
除了帶給食客全新的視覺享受,阿興記還著意帶給食客全新的味覺享受.劉英認為,華麗的裝飾只是用來承載食物本身,對阿興記大飯店來說,無論如何富麗堂皇,吃才是關鍵,因而,阿興記在菜品上總是不斷創新,帶給食客一種"走進阿興記,每天都不同"的感覺.
劉英介紹,阿興記的川菜更多地吸收了江湖菜的元素.將傳統的江湖菜重新包裝,改頭換面地出現在食客面前.即使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毛血旺,也能夠通過盛放食物的精美器皿增色.在她的個性化經營理念下,美食江湖里流行的菜式統統都會換裝出現在阿興記的餐桌上,讓食客享受一頓視覺盛宴.
"阿興記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企業,更多的是代表著重慶的餐飲文化",劉英表示."美景、美器、美佳肴",是阿興記的根本宗旨.劉英解釋說,對美景的理解是,現代的人在繁忙的工作后來到飯店,不是單純的吃,更多的是能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心情的愉快,給人一種輕松和釋放的感覺;美器倡導的是一道菜就是一道風景線,除了吃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美味佳肴就是回到最本質的口感與營養上.在阿興記,總有一款菜品會讓食客滿意.
據了解,2006年,阿興記代表重慶餐飲業制作了一套"邂逅香榭麗"婚宴展亮相在西安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餐博會,奪得中國飯店協會兩項最高榮譽--中國金牌婚宴和第七屆中國美食金鼎獎,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給予了高度評價.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會長何濤看見這臺宴席后,感慨地說:"非常精彩,無論色彩風格,還是解說員的服飾都非常精致,這是重慶餐飲的一個亮點."
采訪中,劉英感慨萬端:"阿興記進入重慶,是為了提升重慶餐飲文化的水平,現在的飯店一家比一家漂亮,那時是我們模仿別人,現在是別人來模仿我們.重慶的餐飲業應該海納百川,各具特色,尋求創新,在菜品和服務上都應該有一個大的跨越."
阿興記正是朝著這一方向邁進,堅持在菜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不斷創新和提升,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特色,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責任成就行動
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阿興記也不例外.
2006年,市政規劃在現在的阿興記大飯店黃泥土旁店旁修建紅土地立交橋,開建前有關方面向周邊企業和居民通報了情況.劉英覺得立交橋太高,擋住了飯店的視線,而且停車位面積嚴重不足,這對阿興記飯店無疑是致命的影響.劉英當即求助于渝北區商委、市商委和市工商聯,希望在不影響立交橋使用功能的情況下,降低橋的高度.最后,市里有關部門采納了阿興記的整改方案.
作為市政工程的紅土地立交橋專門為阿興記"削減"了1.8米的高度.對此,劉英充滿了感激.她說,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離不開組織的關心與幫助.
懷著一顆感恩社會的心,劉英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為慈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自1995年起,劉英就熱心公益事業,以扶貧幫困為己任,她每年都要為殘疾人、特困人群捐款捐物.劉英不僅授人以魚,還授人以漁,她在涪陵建立起巴人勤工儉學基地,免費培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下崗工人,幫助他們順利就業.
早在幾年前,劉英就資助特困生張婷婷等數人讀完大學.她說:"我不求回報,只要求這些孩子們以后有能力時也將愛心傳遞下去,我本人也會一如既往地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2007年8月,在渝北區高嘴鎮政府會議室里舉行的"托起明天的太陽--阿興記大飯店支助特困學生"捐助儀式上,11位剛剛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貧困大學新生和考上重點高中的貧困生,從劉英手中接過共3萬多元的助學金,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劉英捐助的這筆助學金,猶如雪中送炭,及時幫助這些貧困生圓了入學夢.
今年3月,在阿興記飯店工作的一位員工的妻子,在一次下班途中遭遇車禍,劉英獲悉情況后立即帶頭捐款,并安排公司出面協調相關事宜.
據了解,"巴人"與"阿興記"共解決了1000多人的就業.在劉英的企業里,員工們都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家,既有一種歸宿感,更有一種深厚的感情.
劉英說,公司擬在渝北建立一所職工培訓學校,一方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企業自身的概念、模式和體系;另一方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增強生存能力,告別就業困難.
多年來,劉英飲水思源,用一顆感恩社會的心和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情關愛員工,積極回報社會,履行著一個民營企業家的責任,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贊譽.
目標成就未來
從涪陵進軍重慶,劉英憑著精明睿智與過人膽識,以及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使阿興記成為重慶餐飲界一道亮麗的風景.
目前,阿興記在重慶擁有黃泥土旁店、奧體中心店、沙坪壩店、渝北金港店4家店,并先后獲得國際餐飲名店、國際美食質量金獎、中華餐飲名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十佳酒家、中國綠色餐館、先進民營企業、食品衛生誠信單位、重慶市著名商標、重慶五一勞動獎狀、第四屆中國美食節金鼎獎、第五屆中國美食節金鼎獎、第七屆中國美食節金鼎獎、2006年西安餐博會獲"中國金牌婚宴"獎等榮譽.劉英個人也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商務部"中國餐飲優秀企業家"、"中國十大杰出創業女性"和重慶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重慶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殊榮.
劉英是個愛"充電"的人,每天都要擠出1個小時讀書看報,堅持做筆記,為的就是多學習,多提高自己.她走遍了歐洲、亞洲、美洲,考察各個地方的餐飲狀況,結合自己的理念,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決策.
劉英認為,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作為第三產業的餐飲企業很容易被淘汰,"走出去"、"走下去"是阿興記發展的戰略目標.她解釋說,"走出去"是繼續擴張品牌,開展連鎖經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下去"是走向農村,延伸餐飲業的產業鏈,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劉英說,企業的發展目標是立足涪陵、步入重慶、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大力加快產業鏈的建設,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公司培育成一個以餐飲為主線,以生產基地、物流配送、農產品深加工及銷售為輔線(配套)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據介紹,阿興記目前在歌樂山有了200畝地,專門種植白蘿卜;在渝北建立西南地區最大的兔肉加工基地,年產5000噸,并引進價值數千萬元的高溫生產線和冷凍生產線;建立中央廚房,改變餐飲行業百店百廚百味的現狀,按照標準化工藝,實行統一口味.此外,公司還計劃將太湖野鴨引進到重慶養殖.
為打造現代化管理集團,劉英還專門聘請了國外知名的專家對公司的構建、信息系統進行全方位的策劃和包裝.
作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人,劉英是如何處理家庭與事業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在公司,我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可我一回到家里就成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女人."劉英說.
身為母親,劉英也感到很內疚:從沒去看望過一次在英國讀書的兒子,從沒參加過一次女兒學校的家長會.對此,兒子和女兒都非常理解.兒子對她說:"媽媽,你忙自己的事業,沒有時間看我,我每年回來一次就行了."
劉英表示,自己愛事業,更愛家庭,家庭是她發展事業的支柱和后盾.
采訪結束時,劉英告訴記者,她即日要去阿聯酋參加第33界世界廚師聯合會大會,這有益于吸收世界餐飲文化的先進理念,對于促進"阿興記"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有著積極的意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