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海外擴張路漫漫:中日俄市場淪為配角

2008-09-18 17:10:03      楊琳

  導語:國外媒體近日發表分析文章稱,谷歌已走過了十年發展歷程,主導了全球互聯網搜索引擎市場。不過,盡管從2005年左右開始大規模投資,但谷歌在世界許多國家遭遇當地搜索網站的連番狙擊,擴張之路進展遲緩。

  聯手狙擊谷歌擴張

    實際上,當地一些搜索公司已承受住谷歌擴張帶來的挑戰,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尋求進一步擴大戰果。Yandex在俄羅斯互聯網搜索市場占據46%的份額,從今春開始就在積極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據兩位業界消息人士透露,捷克搜索市場的巨無霸Seznam則是一些公司收購的目標,這家公司擁有捷克63%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于競爭對手。

  他們同另外三家搜索網站一起,成為阻止全球搜索業務淪為“谷歌星球”(Planet Google)的當地公司的典型代表。中國百度和韓國Naver在本土均擁有約60%的搜索份額,而雅虎日本也宣稱當地超過一半的搜索市場由其占據。

  業內人士稱,在這些成功的背后,其實潛藏著一些共性:本土競爭對手掌握了先機,他們投資本地搜索市場時間更早,同時不斷完善技術,適應當地語言,提出了谷歌現在正竭力復制的創新方案,因此,谷歌從游戲一開始就落后于對手。

  品牌成熟策略對頭

    這些公司之所以能不斷鞏固他們的地盤,一是在當地建立了成熟的品牌和信譽;二是策略制勝,這種策略往往側重于將搜索業務與其它廣泛的門戶類服務結合起來,吸引用戶留下來。在談到最受外界關注的市場——中國時,谷歌高層絲毫不掩飾他們的失望之情。他們稱,百度的領先地位同中國當地法規有很大關系。

  但谷歌的這些抱怨并不能解釋他為何在其它市場也被迫扮演起自己不熟悉的配角的角色。在這些國家,谷歌一直受到當地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后者將他們“掌握先機”的優勢轉化成一種持久的領先優勢。

  穆罕默德·加德特(Mohammad Gawdat)是谷歌歐洲、中東和非洲新興市場的負責人,負責112個國家的業務。他表示,谷歌在俄羅斯和捷克的投資比較晚,其本土語言搜索結果的質量也無法與競爭對手相提并論。從2005年對這些市場進行投資到現在,谷歌的搜索結果已可以與競爭對手相媲美,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調整運算法則,以反映當地語言的細微差別。

  摩根大通分析師韋迪說,單純提高搜索質量還是遠遠不夠。激烈的市場競爭證明,戰勝本土對手是很難做到的。在中國市場,百度擁有極高的本土優勢和品牌知名度,成為眾多新網民的首選搜索引擎,尤其是在第三、四線城市。在日本,由于當地網民更喜歡雅虎等門戶網站而不是純粹的搜索引擎,谷歌想提高市場份額也是步履維艱。

  加德特表示,從長期來看,谷歌仍可以依靠在技術上的更大投資獲得優勢,尤其是隨著本土語言網頁數量的急劇增長,本地對手越發感到力不從心。除此之外,谷歌也可利用在搜索結果中放置相關廣告的豐富經驗擊敗當地對手。

  谷歌高層的現行方針很明確,那就是開發更優秀的服務,而無需為市場份額過分擔憂。加德特說:“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但誰又會在意呢?要知道,世界其它地區的競爭對手表現也相當不錯。”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