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宏觀經濟的體溫計,稅收最先感受到了經濟下滑的逼人寒意,“增速繼續大幅回落”成為8月稅收的關鍵詞。
財政部昨日發布的8月份稅收收入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受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7月份稅收增速大幅下滑的趨勢在8月份得到延續,8月的稅收收入絕對額和增速都創下了今年以來的單月最低水平。
出現絕對額、增速“雙低”
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3551億元,同比增長11%,增收353.32億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9個百分點,比今年1~7月回落19.2個百分點。
此前,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7月份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稅收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月份。
財政部表示,8月份的稅收收入增速繼續延續下半年以來逐月回落的態勢,創下了今年以來稅收收入絕對額和增速的單月最低水平。
8月份的稅收收入,比此前今年最低的2月份(3844.42億元)還少300多億元,比此前今年最高的1月份(6772.55億元)更是少了3000多億元。
房市、股市低迷影響稅收
從各主體稅種的收入情況看,除增值稅外,其他所有的主體稅種從下半年起都出現了逐月減速的態勢。
其中,營業稅、進口環節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增速全面回落,企業所得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繼續負增長。
此外,營業稅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呈逐月走低的態勢。8月份營業稅完成502.35億元,同比增長4.3%,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了27.3個百分點,比7月份17.1%的增速也低了12.8個百分點。
財政部表示,營業稅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陷入嚴重低迷,商品房成交量急劇萎縮,另外一方面隨著股指節節下挫,8月份滬深兩市股票基金權證成交額急劇下滑,使得與之高度相關的證券業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76%,環比下降43.7%。
與房地產業和汽車銷售不景氣相關的是,長期以來保持快速增長的契稅和車輛購置稅也成為新的負增長稅種,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6.4%和2.3%。
財政部表示,稅收收入繼續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出現增速減緩的運行態勢。7月份除了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少數指標保持快速增長外,其他和稅收直接相關的宏觀經濟指標均出現減速跡象。[page]
刺激經濟路徑爭議
在中國經濟面臨嚴峻的下滑風險的背景下,采取寬松的財稅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成為各方共同的呼吁。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不少專家學者表示,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
但是,在財稅政策的著力點和作用路徑上卻存在不同見解。一種觀點主張實施財政赤字,通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驅動經濟增長。
地方政府已率先采取行動。廣東省日前宣布啟動被稱為“新十項工程”的龐大政府投資計劃。這十項工程計劃在222個項目上投資22770億元。
這也是繼2003年“十項工程”之后,廣東省再次提出“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以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一輪大發展”的口號。而另一個經濟大省山東也提出了在黃河三角洲進行政府投資的計劃。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此輪經濟調整不應再走上投資驅動的老路,而應該借此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將經濟發展的動力轉移到消費上來。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刺激經濟增長時,應繼續進行結構調整,培養內需替代投資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
“擴大政府投資可以用來短期應急,但從長期來看,公共投資規模的擴大不是好事,不能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張曉晶說。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昨日在參加“中國金融:變局與對策論壇”時也表示,雖然仍要繼續堅持寬松的財政政策,但不應再重復1998年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歷史。
吳曉靈認為,目前在國民經濟增長模式中,投資所占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投資增速過快不僅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也不利于經濟平穩、有效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安體富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刺激經濟的財稅政策重點應放在刺激內需尤其是消費方面,可以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增加財政的民生開支來推動消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