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采編過程主要包括記者采集稿件、記者撰寫稿件、記者投送稿件、編輯修改稿件、版面編排、版面印刷等。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變革,逐步推動著報紙承載的信息量和信息時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在這些變革中,技術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告別鉛與火
早期傳統的報紙采編流程中,主要靠采編人員使用筆和紙進行稿件的編寫和修改,之后通過編排鉛字進行印刷。傳統的鉛字印刷能耗大、污染大、效率低,而且僅鑄字用的材料就價值人民幣60億元。1974年8月,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立項,北京大學王選教授為技術總負責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解決了困擾我國30年的漢字照排問題。到1993年,全國有99%以上的報社采用了國產的激光照排系統。經過這一次變革,報紙出版從鉛與火的時代步入光與電的時代。這一次,技術在報紙采編流程的版面編排和版面印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技術變革,很難想象報紙能承載如此大量的、更新如此快速的信息。
遠離紙與筆
隨著版面編排和版面印刷流程的變革,報紙的編排和印刷效率大大提升,能耗也大大降低。由于版面編排使用了激光照排,所以排版用到的稿件和圖片都需要進行數字化處理,之后才能使用計算機編排。但傳統的方式是記者、編輯在稿紙上手寫稿件,并在稿紙上修改稿件,最后再由專人負責錄入到計算機中。這使得報紙采編時效性的瓶頸不再出現在出版階段,而遷移到了稿件編寫階段。與此同時,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已經得到了逐步普及。因此借助計算機編寫稿件,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相對高效和較低成本的方法,一方面剔除了錄入的環節,另一方面降低了稿件錄入可能產生的錯誤。1994年,深圳晚報首先采用新聞采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2000年9月,大眾日報也采用了網絡版的新聞采編系統。國內各報社都陸續開始采用計算機采編系統,采編人員開始逐步使用該系統進行稿件編寫和修改。這又成為國內報業行業以遠離紙與筆為主題的又一次技術革新。通過這次變革,逐漸減少了稿紙的使用,提高了報紙稿件編寫、修改的效率。
步入協同采編
之后,國內報紙開始向集團化、協作化發展,而采編流程也逐步進入協同采編的方式。1996年廣州日報社組建國內第一家報業集團,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全國已經有40多家報業集團。2007年,國內各類不同的報業媒體以及新興的網絡媒體之間,開始了各類不同的合縱連橫,成立了眾多報業聯盟、媒體聯盟。原有的采編系統僅能滿足采編用戶基本的稿件編寫和修改,而且沒有考慮多個報紙媒體之間的相互協同。而集團化、協作化方式下,就需要一個可以進行稿件協調處理的平臺系統。
比如在2008年奧運會的報道中,大眾報業集團獲得了有限的官方授權采訪記者證。這樣,有限的記者證需要在集團內部統一使用,現場采訪記者的采訪稿件也由集團統一使用。因此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稿件共享平臺,來實現稿件在集團內部統一使用的需求。
另外,報業集團化方式下,各報紙媒體的稿件信息需要在集團管理層進行集中,同時需要對稿件版面編排進行實時審查。因此出現了支持協同的新聞采編系統以及協同組版系統。并且這兩種系統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支持協同的統一稿件采編和版面編排系統。通過這種平臺系統,實現了多個部門之間、多個報紙之間采編人員稿件信息的共享和互轉,同時實現了版面編排流程中的電子畫版、多人協同組版、在線審版等方式。比如2000年到2003年,大眾報業集團實施了《報業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NCIMS)》,將報紙采編的各個流程以及相關的出版管理等進行了有效的集成,改變了原有的單打獨斗的采編方式,步入了協同采編的時代。而大眾報業集團所實施的NCIMS系統也因此獲得了山東省計算機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融合新興媒體
當前,以數字技術為手段派生了大量的新興媒體形式,主要包括:
1.互聯網派生的媒體形式:網站、博客、播客、社群網站、即時通訊、三維互聯網等;
2.移動通信派生的媒體形式:手機報、手機短信、手機彩信、移動互聯網、手機采編等;
3.視頻展示派生的媒體形式: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
4.新興顯示設備派生的媒體形式:電子紙承載的電子報紙、電子雜志等。
在這種環境下,報紙媒體的采編流程不得不重新調整,逐步融合這些新興的媒體形式,逐步挖掘新興媒體形式的讀者用戶群,并逐步步入數字時代。
因此融合新興媒體形式的跨媒體采編出版系統開始出現。2005年,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北大方正共同研制開發了《數字報刊與跨媒體出版系統》,把“傳統報紙生產、數字資產管理、電子報生成、光盤出版、全文數據庫形成和網絡發布”等融為一體,實現跨媒體的多元出版;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集成,把“文章、版式、圖片、廣告、報花、字體、字號”等報紙涵蓋的所有信息,完整地結合在一起。該項目獲得了全國第三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報網互動的方式開始出現。2007年3月26日,全國15家報紙與搜狐結成奧運媒體聯盟。各大報業集團的報紙也與自有網站進行了緊密的合作。借助于手機這種移動信息載體,手機報逐漸發展,同時出現了移動采編系統的雛形。2006年8月,大眾報業集團與山東移動共同推出了齊魯手機報。2008年初,大眾網與北京美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山東咪客的移動采編系統。以新興展示介質電子紙為基礎的電子報業也在國內開始出現。2006年10月25日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推出實用性電子紙報紙——《寧波播報》。2006年10月27日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在采用傳統印刷方式的同時,發布了用電子紙閱讀器方式閱讀的電子報。當前階段報業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使報業的新聞采編逐步步入了數字時代。而旨在推動國內報業數字化進程的數字報業實驗室于2006年8月在北京啟動。
隨著報業的不斷發展,技術身影也會越來越深地滲入到報紙采編的各個流程當中,并不斷向報紙生產的各相關領域滲透。而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也會逐步擴展報紙采編流程的方式,并不斷擴展報紙生產的發展空間。因此當前的報業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趨向于技術層面的競爭,“內容為王”的競爭也越來越趨向于“技術為王”的競爭。
?。ㄗ髡邌挝唬捍蟊妶髽I集團;中國鐵通山東分公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