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的招聘不同,《汽車族》最近的一次招聘有兩個特點:一是多了一個新職位——汽車族網站編輯;二是在“試車編輯”的應聘條件中除了要求名校汽車專業教育背景、駕駛、英語等條件外,還加了一條,有新媒體工作經驗者優先。
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國內,美國幾位頗具影響力的期刊出版人幾乎發出了相同的聲音——只考慮增加廣告經營及新媒體的人員,不增加任何傳統業務從業人員。
相信這些美國期刊出版人的話定能引起目前國內許多平面媒體經營人的共鳴。然而這遠不是全部。事實上,一場平媒針對網媒的大型“抽血”活動才剛剛開始。而僅僅在幾年前,傳統媒體還因為體制、業績等原因導致大量人才向網媒流失。
網媒人才“平聚” 促平媒痛苦嬗變
幾年前,互聯網招聘目標直指傳統媒體,有傳統媒體經驗是必需的一條。目前絕大多數互聯網的從業人員都是由平面媒體聚合而成,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從2005年開始,業界不斷傳來媒體之間的“轉會”消息。如《新京報》前總編楊斌加盟和訊網,擔任總編;而《南風窗》前總編陳菊紅成為騰訊網總編;《計算機世界》前副總裁、總編王超,加入廣源傳媒擔任總裁……這些“從紙上到網上”的媒體人“變現”價碼,也令人咋舌。2006年5月,《環球企業家》雜志前總編李甬以年薪200萬元的身價加盟網易擔任副總裁、總編輯。2006年10月,《經濟觀察報》前社長何力加盟陽光傳媒的價碼是年薪100萬元人民幣外加一次性補貼80萬美元。2007年初,中國金融網以50萬元年薪聘請《財經》雜志前首席金融編輯、《財經時報》前任總編鈕文新出任中國金融網副總裁兼總編。“除了50萬元的年薪,鈕文新還將獲得中國金融網相當價值的股權。”
相當多跳槽到網媒的平媒人才都是平面媒體傳統體制內的佼佼者。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權威人士認為主要有這樣幾點:一是體制內的人員由于所處機構的運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寬松的成長環境與激勵機制,因此積極性不夠,這中間有報酬的原因,也有事業發展受阻的因素。相對來說,新媒體的機制更為靈活,環境更為寬松,報酬也優厚得多。二是一些真正優秀的人才往往個性也較為突出,可能與傳統體制內的媒體文化格格不入,長期壓抑自身的才華,久之則導致心情郁悶,于是想方設法通過環境的改變來調整心情。
前幾日去看望幾位網媒的老朋友,觸動很大??傮w印象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每到一處都上升一二層“樓”。為什么上一二層“樓”呢?因為業務發展了、隊伍壯大了。特別是汽車頻道,首先被請上一層“樓”,道理再簡單不過,汽車板塊擴張最快,長勢最好,收成最豐,故受到重點保護。
網媒的快速發展聚集了大批平媒人才,我們把向傳統媒體大量要人才的過程稱之為網媒人才的“平聚”過程。這個過程也正是平媒痛苦嬗變的過程。 [page]
平媒“觸網”“觸電” “網聚”復合型人才
如今,情況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新一輪網媒人才向平媒的回流已初見端倪,盡管這種回流是相對低端的。平媒正張開雙臂迎接網媒人才的回歸,而這種回歸也有著同樣深厚的背景。當前,中國傳媒業面臨著國內和國際競爭的雙重壓力,處于非常關鍵的轉型期,新一輪媒體大戰蓄勢待發。
幾年前,在網媒咄咄逼人的進攻下,平面媒體一直處于守勢。由于收入結構單一是傳統平面媒體的普遍現象,其中蘊藏巨大的經營性風險,轉型和開拓新利潤來源已成為必然。必須減少對廣告的依賴不是不再重視廣告的地位,而是需要廣開源,探尋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平媒經營人員的觀念逐步更新之后,痛苦的調整顯然已經接近尾聲,平媒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平面媒體中一些觸覺敏銳者紛紛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時,平媒的“觸網”、“觸電”的消息不斷傳來?!豆适聲返墓适轮袊W和故事會的手機閱讀,已為雜志聚集了大量年輕讀者?!镀囎濉冯s志在2003年率先在同類媒體中推出汽車族網站后,緊接著如電子雜志、手機雜志、博客等種種新媒體形式,以及圖書業務、賽道體驗、各種品牌活動、3G無線增值等新業務也陸續開發出來。
而要確保平面媒體的這些新形式、新業務進展順利,人才無疑是關鍵。這巨大的人才缺口,要從哪里輸血呢?此時,網媒開始為平媒的新興業務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智力支持,而這一平媒人才的“網聚”過程仍將持續下去。
從“平聚”到“網聚”,再從“網聚”到“平聚”的傳媒人才流動趨勢,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傳媒在轉型和融合中的概貌和趨向。網媒的快速發展聚集了大批的平媒人才,平媒人才成為網媒的強大助推器。反之,網媒的速成,也加快了平媒新媒體業務的拓展。平媒新業務的拓展也需要網媒的經驗和手段,包括理念、機制、技術等等。
有不少媒體明確提出“我們招收的職位實際只有一個,就是能夠‘采、編、播’的全面人才,這樣的人才既是編輯記者,也是主持人,甚至懂得營銷和策劃。”同樣,這樣的需求在很多知名的傳媒中得到了成功的實踐。由此可見,無論是“平聚”還是“網聚”,最終聚合的是復合型傳媒人才。通過傳媒人才的融合,我們也看到了傳媒形態融合的必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