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企業正大做在互聯網上銷售廉價網絡商品與服務的生意。
蘋果(Apple)已在iTunes上售出逾60億首單價為1美元的歌曲。
Skype通過銷售廉價的網絡電話時長,去年入賬5.5億美元。
中國互聯網門戶騰訊(Tencent)則通過銷售成本低廉的虛擬商品,在去年創收7.19億美元。
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小額消費意愿得到了滿足,因為付費體系終于健全到了足以適應需求的程度。
這種新一代業務的出現與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標志著“微交易”(Microtransaction)的到來,此類交易已成為互聯網集團一塊有利可圖的“試驗田”。
Javelin Strategy and Research的付費研究總監布魯斯•坎迪夫(Bruce Cundiff)表示:“10年前,互聯網上既缺乏內容、又缺乏收取小額費用的意愿。”
“如今的消費者則已習慣于付費下載。”
一家“微交易”的領軍者成為了今年上市的為數不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從搜狐(Sohu)分拆出去的暢游(Changyou.com)上月上市融資1.28億美元。暢游在中國提供免費的網絡游戲,但通過銷售虛擬商品賺錢。
明星派(Stardoll)、哈寶(Habbo)和企鵝俱樂部(Club Penguin)等虛擬世界,通過向用戶銷售成本低廉的附件與增強功能等“微交易”,每年入賬3000萬至1.5億美元。
評論人士曾表示“微交易”不會興旺起來,他們認為,消費者不會為網上內容付費。但隨著網絡廣告市場的萎縮,互聯網集團為支撐自己的網站,正轉向“微交易”。
分析人士表示,消費者對偶爾花費少量的錢購買數字內容越來越習以為常。
電話公司是率先提供“微交易”的一類企業,它們向客戶提供手機鈴聲,并每月為此向用戶收取小額費用。
隨后,蘋果推出了iTunes商店,Skype也開始為提供網絡電話收取小額費用。
這弱化了消費者的抵觸情緒,為新一代網絡游戲與應用程序收取類似費用打開了大門。
應用程序與游戲付費系統Jambool的負責人維卡斯•古普塔(Vikas Gupta)表示:“我們之所以在現實世界中購物,是因為它令我們外表漂亮、心情愉快。網上購物正日益帶給我們同樣的感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