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從中美PE不同分析本土GP與LP的對接

2009-05-09 21:38:50      尚選玉

  中國本土PE存在著融資難,投資更難的問題。一方面國內社保、銀行、保險、民企等四大LP渠道擁有著大量的資金卻在尋找出路,一方面在國內活躍的GP包括有著華爾街輝煌背景的GP很難融到人民幣基金,即使融到資金也舉步維艱。隨著金融危機的加深,前兩年在中國叱咤風云的外國PE也安靜了下來,國內PE市場呈現出蕭條景象。為何國內PE投資的環境沒有建立起來,為何會出現融資難,融資后投資也難的怪現象。原因是中國PE與美國PE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性。

  首先,從資金來源看,美國的錢是富二代以上的錢,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的錢給專業人員管理,而中國的錢是富一代的錢,是憑借自己幾十年的血汗掙來的,錢已成為他們生命的組成部分,只放心將錢捏在自己手里,即使已經投給你,他也會一直跟蹤錢的去向,讓自己也當GP。

  其次,從LP偏好看,美國LP很看重GP的過往業績,對項目投向尤其具體項目的選擇并無意參與,而中國的LP則更看重項目,錢投到基金后他還要參與項目決策,一般情況下,LP來自不同的行業,各自成功的經歷也不相同,往往由于LP之間對項目的認識差異使項目終至擱淺。他們對LP的過往業績并不十分認同,認為市場風頭好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現在金融海嘯風頭不好了,豬還能飛起來嗎。他們更相信自己對項目的判斷。

  第三,從市場環境看,美國PE的運作,主要取決于市場因素,而中國PE面對的金融環境卻有著很強的政府色彩。政府因素貫穿于整個PE的融資、投資、管理、退出各個階段,對政府資源的運用能力,成為中國PE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第四,從企業家的思維方式看,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二元思維,是非之間有著明確界限,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要么是“0”,要么是“1”,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太極思維,是中有非,非中有是,“0”和“1”之間沒有明確界限,還會有無窮種可能。美國人交流主要是用耳朵聽,中國人交流主要是靠頭腦悟,美國人談判是談判雙方圍繞談判桌各坐一排,這種方式用在中國是談不出結果的,中國人談判要營造感情氣氛,往往是談判雙方的兩個關鍵人物在咖啡廳達成一致,再上談判桌討論的。PE是服務性行業,不像生產性行業有國際規范的標準可循,它對當地的文化環境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路,似乎已經有了,那就是把美國PE的普遍規律同中國PE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page]

  美國PE的普遍規律是什么?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利益共享文化,一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可獲取巨額財富,企業高層的期權制,基金管理的二八準則等機制創新形成多贏格局,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二是價值創新理念,企業高層和GP都應具有對企業的增值服務能力,通過商業智慧的注入你能極大地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這種價值創新服務,使股東和LP的投入得到豐厚的回報。三是規范管理體系,包括華爾街長期形成的基金管理體系和投資服務流程及財務模型,以及訓練有素的項目分析人才,這些都是基金良性運作的重要條件。

  正如前述,中國PE實踐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富一代的資金、重視項目、政府特色、文化特點及多元化需求等,將美國PE的普遍規律與中國PE的實踐結合到一起就可能形成一種新型的中國私募股權基金。中國LP投資前都喜歡看項目,我就將項目拿出來,不同于過去募集信托資金,我的創新在于以一個或幾個確定的項目做一支私募股權基金。比如這個項目需要兩個億資金,就向對這類項目感興趣的LP推薦,看中項目后再投,具體操作就是成立一家投資公司,2個億資本,在銀行的監管下投這個項目,叫做項目融資。把這項投資看作一支基金,把國外的共享文化、價值創新和規范管理引進來,按基金方式運作,——我把這種項目融資方式取名“游擊隊模式”,打一槍換個地方。一個項目、兩個項目……相同行業項目多了,就可以利用一個行業組織基金,“游擊隊模式”就變成“根據地模式”,如果在幾個行業都取得成功,那就可以利用一個產業組織產業型發展基金,“根據地模式”又升華為“解放區模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團隊,就可以和社保、銀行、保險、民企及大型FOF等LP對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來五年十年之內大型人民幣基金會出現。一支人民幣基金可能達到幾百個億上千億。未來一定是行業經驗豐富和訓練有素的專業化團隊的天下,這可能是本土PE發展的中國特色。(賽伯樂創投 尚選玉)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