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中國》是FT中文網的魏城先生的一個專欄,借用它來作為一篇文章的題目,似乎顯得又大又空。我們只是試圖從一個有些距離感的角度,來觀察目前中國的VC群體及其所處的環境。
2003年至2007年,中國的GDP一直保持著神話般的超過兩位數的增長率。然而,2007年從美國開始蔓延至全球的一場金融危機打斷了這個神話。在危機之始,人們還曾經天真地期望中國能夠幸免于難,但事實表明,全球經濟已經日益融為一體,中國并不存在免疫的外衣。2008年,中國官方公布的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13%下滑到9%。季度的數據或者更能反映趨勢,2007年第二季度GDP增長率高達14%,此后一路回落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6.8%。
但中國值得慶幸的是,其經濟的杠桿化程度尚不如歐美發達國家高,因此在此輪危機下,中國的銀行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整個銀行體系還算健康。加上中國近年來國家財力大幅增長,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以及政府快速反應推出了一系列拉動經濟的政策,這些都有望幫助中國早日脫離危機。
在這次金融危機下,世界經濟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將主要由發展中國家帶來,其中中國的貢獻更有可能占到一半。當其他發達國家經濟體正陷入衰退的泥沼時,中國則通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計劃以及其他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使其GDP增長率仍可能達到6%-8%。以往,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消耗如此之多的資源(如石油、水泥、鋼材等),國外的不滿之聲不絕于耳,如今,大家卻隱隱期望著中國能承擔起提升需求的責任,期待著中國能早日復蘇。
中國和世界都面臨著一個不同以往的發展環境,中國的VC也在這樣的變化中面對著自己的挑戰。
在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份,VC在中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許多新人、新基金加入并參與著這場財富盛宴的游戲:快速募資、快速投資、快速退出,一切都顯得那么令人興奮。
然而,盛宴很快隨著這場金融危機成為了過去式,VC所身處的這個環境正在急劇地變化,過去被泡沫所掩蓋的問題一一暴露:臨時組合的GP團隊的不穩定、快速投資所帶來的項目質量問題、過高的投資估值、投資后的管理問題等等,都給VC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并且,毋庸置疑的是,未來的1-2年,可能還會有GP團隊分崩離析,會有更多“投砸”了的項目浮出水面,會有一些新團隊因無法募集到新的資金而關門大吉。
問題固然棘手,但對于尚在發展中的中國VC行業,這也正是一個檢討的好時機。VC通常以合伙制為組織制度,其與中國傳統的等級文化并不是很契合,中國的土壤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和接受這種合伙制的文化。在投資方面,也需要VC們對他們所管理的錢更負責任,不可以沖動地“砸”錢,要扮演好一個投資者的角色而不是投機客。在具體的執行中,未來一兩年的時間之內,VC的投資在數量上會有所下降,在投資速度上會放慢腳步,在投資決策上會更加謹慎,而在已有項目的管理上則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特別地,在此非常時期,和出資人(LP)開誠布公的溝通也會顯得更為重要。
在這輪危機過后,中國或許會是率先復蘇的一員,中國的VC也仍能夠搭乘中國經濟的這艘大船繼續前行。畢竟,中國VC仍然是個新生的事物。在歐美等發達國家,VC在經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0.5%-0.6%,而在中國,這一比率僅為0.1%左右。因此,相信當這輪低潮過去時,那些擁有穩定的團隊、持續的投資策略、嚴格的投資紀律的VC將會勝出,在新一輪經濟大潮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