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空調為何難以推廣

2009-05-16 00:27:15      楊娜

  本報記者 楊娜報道

  空調新能效標準已經推遲發布。主要原因是行業對此分歧意見較大。同時,節能型家電在市場推廣方面卻遇到了重重阻礙。為此,近日《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和數字華夏品牌傳播研究機構首席顧問姜培峰。

  《中國產經新聞》:空調新能效標準的分歧主要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分歧?

  姜培峰:分歧主要是利益。當80%空調因為能效標準要被淘汰,國家有關部門也處于兩難境地,大環境是節能節電和節省型社會,小環境是如果把這么多的產品直接淘汰掉是更大的浪費。尤其高能耗產品集中在“老大”“老二”(格力、美的)手里,作為國家也實在是為難??梢娙魏问虑椴豢赡芤货矶?。這是一個矛盾體。

  《中國產經新聞》:節能型家電在市場推廣方面遇到重重阻礙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該如何破除這些阻礙?

  姜培峰:阻礙主要是已經出生的高能耗產品具有生存權;其次是進軍高能效產品的技術門檻還存在;第三是節能與省錢之間其實還沒有達到有機的統一或者說具備足夠的說服力。比如如果買了一臺節能空調多花了2000元,而幾年的電費不過節省幾百元,這個賬一算,高能效與高能耗的選擇就一目了然了。

  要破除這些障礙,還需要給出時間,盡快消化高能耗產品,畢竟當年都有國家“準生證”,不讓活也不應該。同時,變頻等高能效技術應盡快普及,尤其加強自身的自主創新,這樣技術成本就會大幅降低。另外,技術要盡快提高,在高能效與真省錢之間尋求平衡點。國家對高能效的空調要給予補貼,以便使企業有利可圖,要盡快推廣。

  《中國產經新聞》:目前影響節能空調進入家庭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陸刃波:從消費者角度看,目前影響節能空調進入家庭的最主要因素有價格和節能效果兩大因素。國外推廣節能家電產品的成功經驗是政府補貼,當前國家發改委已表達了政府對節能家電的補貼意愿,具體操作措施尚未出臺。未來這一政策能否起到良好效果,關鍵在于操作的簡便性和對消費者補貼的吸引力。

  節能效果是消費者對節能空調不信任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在消費者家庭中不可能實現耗電量的對比,同時能效標識在操作上放權給企業自身,因此,在缺乏更大吸引力的情況下,消費者選購節能空調的意愿不強。要打消消費者的疑慮,除了強化總使用成本概念外,還應提高能效標識的權威性,開展不定期的空調實際能效檢測,以規范節能空調市場。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