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神秘鐵礦貿易商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一面是國內鋼鐵面臨全行業虧損的慘態,一面卻是鐵礦石頻頻到港的繁忙景象。這一蹊蹺現象引起業內眾多人士的關注。4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5700萬噸,環比增長9.45%;與去年同期4285萬噸相比增長33%。1至4月累計進口18846萬噸,同比增長22.9%。
鐵礦石進口的虛假繁榮,對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正在組織調查組到沿海港口去調查核實相關情況。
目前,國內主要港口進口鐵礦石壓港現象較為突出。天津港壓港20天、曹妃甸12~15天、日照港7天、青島5天。
記者了解到,很多運礦的船現在還在海上,一旦到港,鐵礦石的港口庫存量將再創新高。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明此前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預計,5月份鐵礦石進口量也不會少。
是誰在推波助瀾?金元證券鋼鐵分析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根據海關的統計,今年一季度排名前十位的鐵礦石進口大戶中,有6家是貿易商。而往年前20名中才有兩三家貿易商的蹤影。
“顯然,往年的進口主力大型鋼企,并不是近期中國鐵礦石進口激增的主導力量?!痹摲治鰩熣f。
而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全是貿易商和小鋼廠進口的說法有點懸疑。實際如果按鐵礦石港口滯存量7000萬噸,每噸礦石到岸價60美元計算的話,需要資金42億美元,約合287億元人民幣。
張琳認為:“貿易商沒有那么大的資金量?!?/p>
另一種分析認為,進口前20名企業中除了(即貿易商和小鋼廠)進口外,更大的原因是國際三大礦石巨頭在沒有買家的情況下,自己運輸鐵礦石到中國。
對此,張琳表示:“說是賣方搬到中國港口,有待考證。且三大礦山在中國區的負責人早已回應,他們不可能在沒有買主的情況下把礦石搬到中國港口來,冒這么大的風險?!?/p>
回頭再看國內鋼鐵產量一直在增加,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仍在增產。據統計,一季度國內粗鋼同比增長1.39%,占全球粗鋼總量達48.3%,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36.8%,上升了11.5個百分點。此外,國外礦業巨頭近期的低價銷售策略,吸引了更多國內買家。
5月19日,京唐港63.5%印度粉礦現貨價格為560~580元/噸;唐山地區鐵精粉66品位酸性干基為710元?!皟r差在140元左右?!睆埩毡硎荆骸巴獾V低價傾銷是進口量再創新高的根本原因?!?/p>
65%巴西粗粉現貨價(580元/噸左右),相比去年,該礦種平均價格(1368元/噸)降了58%,比去年同品位鐵礦石的長協價也低38%。低價現貨鐵礦石讓大小鋼企不顧一切,紛紛進貨。國內礦山被迫減產、停產,也讓進口鐵礦石需求量更多。
瘋狂的鐵礦石進口并沒有帶來我國鋼鐵需求的回升,而是導致了大量鐵礦石庫存和鋼材庫存,同時帶來更加嚴重的產能過剩。
“虛假繁榮現象的背后,對中外鐵礦石談判非常不利?!碧m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的話一語破的:“需求虛假繁榮動搖了中方在鐵礦石談判中的主動地位,讓中鋼協十分痛心,而鋼企無法齊心協力的背后是長期混亂的鐵礦石進口局面和鋼廠集中度太低,庫存將繼續制約著鋼鐵行業的復蘇,這更讓局中人憂心?!?/p>
近日工信部重拳推出“限產令”,緊急下發《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下稱《通報》)?!锻▓蟆芬?,鋼鐵行業必須把控制總量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但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效果不佳。從歷次“限產”實施情況看,緣于限產對地方政府財政、稅收、就業不利等因素,“限產”令牌并不好使。
就像一個潛在的惡性循環。進口鐵礦石增加過猛易引發經營風險。企業在高價位時大量進口鐵礦石,這造成鋼材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掛,成為大型鋼鐵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
“現貨價格體系也是推動滯港量攀升的直因?!睆埩照J為,鐵礦石談判還沒有結局,目前的鋼廠去買現貨礦(已經可以看作現貨價格體系),價格波動比較大,主要參與者是中間商,缺乏長期數量上的相互約束力。
6年來,首次現貨價格低于基準協議價格。近幾年來,現貨市場帶給行業的波動遠遠超出基準價。造成價格差異的兩大主要因素:航運業(從2003年開始,平均海運費高于長期租船價格US$30/ton,這些錢是由航運公司獲得但是沒有再投資到鐵礦和鋼鐵行業)和貿易商(一些鋼廠向現貨市場轉賣長協價的鐵礦以謀取利潤)的參與。如今這兩大因素影響礦價的力度已經大大弱化。
金元證券鋼鐵分析師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總結了貿易商進口大量鐵礦石的主要原因,當前的鐵礦石價格低廉,變得有利可圖,這樣造成中間貿易商大量進口并囤積鐵礦石。中鋼協認為,可能是目前海運費低廉,滯港費低廉,而全球鐵礦石市場萎縮,因此不愿大幅停產的礦商開始將鐵礦石大批運往中國,讓中國難以消化。該分析師表示,中鋼協目前正徹查此事,相信當此次事件結束后,鐵礦石談判將變得明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