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的歐式風格辦公室里,陳愛蓮看起來輕松快樂。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這一年間,她似乎并沒有感受到多少焦慮困擾。每天早晨她都會起來打打羽毛球,看看書。她說自己現在的目標是半天工作、半天休閑。
聊起這次危機,陳愛蓮將它看成是一次機遇:“現在是產業拓展的最好時機,成本低,而且低迷過后必將緊接著新一輪的發展。”
“企業不但要善于進,還要善于退”
《浙商》:從去年開始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汽車行業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但我們感覺你的心態非常好,面對危機您怎么能這么從容?
陳愛蓮:我們旗下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零部件,過去這一塊出口比例較大,所以金融危機影響到實體經濟后,我們是最早感受到的,去年六七月份的時候感覺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但好在我們在前兩年就對旗下產業進行了整合。我們認為不但要善于進,還要善于退,退一步是為了今后更好地前進。
《浙商》:萬豐奧特在實體經營上今年一季度保持了一個非常好的增長,而且下屬各家子公司情況都比較好,是怎么做到的?
陳愛蓮:我們從去年6月份就開始快速反應了。一是市場結構的快速調整。從國際市場為主轉向國內市場,從美國市場為主轉向歐洲、亞洲市場。另一方面,我們加快了產品結構的調整。通過提升國家級技術中心建設,掌握了國際最先進的制造工藝,不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而且與國際最高端的品牌結為戰略伙伴。
“能夠安全度過危機的都是管理最佳的企業”
《浙商》:你怎么定位自己在企業的角色?
陳愛蓮:事實上能夠安全度過危機的,不是最懂得擴張的企業,而是管理最佳的企業。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者的角色必然要經歷從演員到導演、再到制片人的轉變。對于我來說,現在主要是集中精力做好四件事:定戰略、抓團隊、建組織、控風險。
《浙商》:你剛才提到了管理,我們發現,經過了這一輪的危機,很多企業過去只重視擴張,不重視管理的,現在都開始回歸到管理上來了。
陳愛蓮:是的。一直以來我們就致力于專業化主營業務。當同行們迷戀于其他領域而偏離主業的時候,我們仍然堅持投入主要的資源做優做強自己的優勢產業?,F在,萬豐奧特的主營業務汽車零部件已經以年產2500萬件的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輪生產基地,成為世界行業的第一品牌。未來我們將繼續傾注我們的激情和夢想,實現行業全球領跑。
在管理中,我們特別重視團隊的力量?;仡櫰髽I發展歷程,我們之所以一直走得很順,是因為我們擁有目標清晰、立志高遠的各級優秀團隊,這是萬豐最大的財富。
《浙商》:你怎么評價自己的團隊在這一輪危機中的表現?
陳愛蓮:面對危機,我覺得我們的團隊表現得非常優秀,大家思想高度統一。一是要永葆陽光心態;二是要具備快速反應能力;三是要堅守核心價值,堅守“信譽萬豐”的經營理念。只有按照誠信經營的市場法則來經營企業,才能真正地走向基業常青。
《浙商》:團隊的執行力該如何保證?這是令許多經營管理者感覺頭疼的問題。
陳愛蓮:這就需要我們創建一套科學管理體系。通過強化制度的完善、執行,以制度治企?,F在,我們高層領導者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在公司,但企業都能照常運轉得很好,這主要得益于我們一直以來重視的制度建設。
《浙商》:在控制風險上呢?這一輪許多企業倒下還是因為風險控制上沒有把握好。
陳愛蓮:我們非常注重企業的內控體系建設,通過法律、財務、審計的事先、事中、事后控制,來預防各種經營風險。在我們萬豐,審計部門擁有廣泛的權利,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近任何資產、查看任何資料,可以審計任何經營管理活動、部門和人員,包括我本人。審計工作要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方位、全過程。[page]
“資本運作必須建立在實業的基礎上”
《浙商》:萬豐奧特現在擁有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金融投資三大產業,你怎么看待這次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資本運作方面的機遇?
陳愛蓮:這次金融危機,我們認為對于有一定規模、一定實力、一定積累的企業來說,正是一個資產整合重組的大好機遇。一是從金融投資來說,很容易篩選到優質項目;二是從行業整合來說,我們現在可以憑借萬豐奧特在行業中的無形資產,以最低的價格、最優惠的條件重組行業。
《浙商》:在實業方面,您剛才說目標是要做行業全球的領跑者,現在您又進入了資本投資領域,您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系?
陳愛蓮:我們當時進入投資領域也是為了更好地助推實業的發展,資本市場的回報率和難易度都是做實體不可比的,但我們得認清的一點是,資本運作必須建立在實業的基礎上。
未來萬豐奧特的定位,就是以做強實業為基礎,以做穩資本為助推,實現實業市場與資本市場同步推進。
“希望民營企業成為主流市場龍頭”
《浙商》: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浙江GDP同比增長僅3.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遠低于全國6.1%的增長水平,你怎么看待這一組數據?
陳愛蓮:改革開放三十年,浙江的民營企業占到了浙江省企業總數的90%以上,培育出了很多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這是我們浙江企業的優勢所在。但客觀地說,我們浙江的大產業培育還是不夠,大企業還是很少,民營資本在一些大項目的承接、參與上還很不夠。在當前的宏觀形勢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浙江省的一些數據完成情況。
例如,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4萬億投資政策,對我們民營企業的鼓勵很大。但4萬億投資中所涉及的領域基本上都是以政府和壟斷性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只占到很小的份額。
《浙商》:是的,這也是很多民營企業的一個普遍的感受。
陳愛蓮:我們浙江省是民營企業大省,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培育了一大批30億、50億、100億規模的企業。如果這個時候政府能夠積極帶動這批企業參與到國家及地方的大項目中去,進入到主流市場去,我相信度過2、3年的艱難期,浙江民營企業會更加強大、更具競爭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