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在傳統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大限”到來之際,一些西方媒體猜測中國今年的強硬立場無法堅持太久。CNN財經的分析稱,中國談判者要求得到比日韓更多的價格降幅,但按照慣例,中國的立場很可能軟化,未必會堅持此前提出的40%降幅。
該文章稱,由于中國鋼廠遲遲無法與力拓達成協議,而力拓又將一半左右鐵礦石改為現貨供應,導致中國鋼廠目前不得不以每噸65美元的離岸價進貨,高于日韓按協議獲得的每噸61美元價格。但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6月初對中國媒體表示,今年全球鐵礦石供給過剩,預計達2億至3億噸,中國不擔心買不到礦石,如果長價協議談不攏,中國可以在現貨市場購買,當下現貨價格比日澳達成的長價還低。
就在“6·30大限”到來前6天,中國遼寧本溪大臺溝發現一30億噸大鐵礦,中國鋼鐵業為這一亞洲最大鐵礦的橫空出世歡呼,認為中國在談判中擁有了一大籌碼。但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宣稱,中國的新鐵礦無法與澳本土的皮巴拉礦相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