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解剛 劉啟文報道
“就是賣掉兩個煤礦,也要把紅棗深加工項目搞下去?!鄙轿魅A安母棗科技公司董事長車安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雖然這個紅棗深加工項目已經投入6個多億,至今還沒有任何回報,但車安奎依舊信心滿懷。
近年來,由于產業政策和市場等原因,山西部分中小能源企業計劃或正在轉型。據了解,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在今年初對山西10個地市2624戶企業進行了為期1個多月的專題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末,山西省被調查能源型企業累計投向其他產業資本達194.67億元。在被抽樣的2624戶企業中,20.12%的企業已經或正計劃轉型,其中的不少能源型企業都有明顯轉型意向。調查的企業中已轉型企業以煤企為主,占比達到58.79%。有145戶企業正實施轉型,正轉型企業占能源型企業總數的5.53%。同時,還有6.36%的企業正醞釀轉型。
那么,這些企業在轉型時更加青睞哪些行業呢?據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的調研結果表明,煤礦、焦化、冶煉、化工、其他企業主要轉型方向為農業、養殖、商貿服務、房地產、教育、金融、旅游等行業。其中,近4成企業轉向了生態農業及農產品加工和商貿服務。
“在煤炭行業是賺錢了,但是沒有市場主動權,價格利潤是不穩定的。紅棗作為我們當地農民最重要的副業,全市棗樹種植面積達166萬畝,正常年景產量1.2億公斤,產值5億元。紅棗的延伸產品現在只有棗汁、棗脯等,都屬于粗加工,缺少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紅棗中隱藏了無限商機,對企業轉型、棗農致富都有非凡意義。每年可‘吞掉’紅棗6萬噸,棗渣用作豬飼料,使資源得以循環和充分利用。山西、陜西兩省5個縣的紅棗有望全部‘消化’,使10萬棗農受益,上千人獲得就業崗位?!避嚢部蚪洜I煤炭而資產達近10億,他向記者描述著公司的發展前景。
此外,在山西的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許多煤老板有很深的回報家鄉的情結。山西聯盛能源公司副總裁馬建明向記者透露,該公司董事長和自己是同村人,公司也要在自己長大的農村投入數十億巨資,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新家鄉改善鄉親的生活環境,以現代化種植、釀酒、養殖等為重點項目來帶動村民增收。
針對山西煤炭中小煤企轉型青睞農業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煤礦一般分布在農村,不少煤老板本身就是農村人,對農業、農村十分熟悉。從煤礦轉向農業,他們面臨的轉折相對于其他產業來講,會容易一些。而從過去的挖煤轉向利用地上的自然資源,這樣的轉型所面臨的心理障礙也會少一些;第二,近幾年國家惠農政策利好消息不斷,支農資金大幅度增加,對農產品加工、養殖等進行了大量的政府補貼和城市對加工農產品需求旺盛,不少項目的利潤并不比挖煤少。而煤礦,尤其是中小煤礦,從長遠來講,面臨的壓力與風險會逐步增大,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所以轉型到農業相關產業可以一舉雙得,屬雙贏的戰略,對煤老板來講,進入到一個風險與不確定性相對好得多的行業來,對當地來講,一般煤礦都在貧窮落后地區,而這些地區的農業也急需投資來帶動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從而能夠實現當地的共同富裕。
當然,在眾多能源企業轉型向農業產業投入時,有個別轉型的企業還是敗走麥城。山西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集特色養殖、生態林業、花卉苗木、農產品加工、餐飲服務、休閑度假等為一體,是當地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龍頭企業之一。據山西青年報2009年4月17日報道,該公司董事長也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煤老板,他的轉型從“眾星捧月”到“無人問津”,也不過兩三年的時間,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對此,鄭風田教授建議,企業在轉入農業時,選擇農產品項目一定要處理好三大問題:與農民的關系、市場需求預測、產品的質量安全?!稗r業相關產業有十分廣闊的前景,但也沒到滿地撿錢那么容易,需要投資者不斷地去熟悉了解和開拓這些市場,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不能拍腦袋決策,最好能夠多找一些行業專家,認真了解農業不同產業的真實市場需求信息,進行充分的準備,要小心謹慎,防止急躁冒進,穩扎穩打,最后才能取得成功?!编嶏L田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