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為何深度凍結?

2009-07-30 15:19:14      Telis Demos

  各大股權投資公司雖然持有大量現金卻為何沒有新的動作?因為他們都忙著處理他們已經持有的公司。

  如果說去年信貸市場走入了寒冬,那么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則可謂冰凍三尺。KKR,百仕通(Blackstone),貝恩資本(Bain Capital)這樣的股權投資巨頭們在幾年以前還每月此起彼伏地爭相刷新大規模投資記錄,現在他們實際上已冬眠了幾個月了。

  2009年上半年,全世界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新增量僅240億美元,去年是1310億,而2007年更是令人乍舌的5280億。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創下了1996年以來的新低,而當時,私募股權投資業務遠沒有現在這般發達。整個6月,僅有3筆借貸業務擴展成為融資買入,根據Dealogic公司的數據,這是1985年以來的新低。

  最近幾周,市場人氣逐漸開始恢復,借貸成本開始下降。人們自然會問: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是否會回暖?

  業內人士卻說:“別指望它了,私募股權投資目前仍然處于解凍的前期。”

  消化上個行業周期的交易

  問題不在于公司沒錢可投。事實上,根據專門研究私募股權投資的PitchBook研究公司提供的報告,各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現在坐擁大約價值4000億美元的募集資金,但還沒出手投資。

  私募股權投資不會很快復蘇的原因不是沒錢可投,而僅僅是因為他們仍然在忙著消化自己在行業繁榮時期并購的公司。

  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說:“這個行業發生了巨變。”他領導著Irving Place Capital投資公司,這個公司的前身是貝爾斯登(Bear Sterns)的商業銀行部門,由約翰等人在貝爾斯登的“殘骸”之上建立的。他還說:“過去,這個行業主要關心的是提供融資機會,現在他們更加關心公司的成長,從中牟取更大的利潤。”

  根據并購公司顧問機構企業成長協會(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Growth)在今年早些時候所做的一次調查顯示,89%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高管都計劃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已經持有的公司中。

  當然,私募股權投資者們總是說這個行業旨在幫助其投資的公司改善運營,獲得提升。(至少公司的業績要對得起投資者在并購時砸下的大筆投資)

  但事實上,由于低成本的信貸,股權市場繁榮的刺激,并購公司總是急于將持有的公司快速售出,而不是花精力去慢慢幫助持有的公司削減成本。只有那些最大的投資公司才會去試圖和他們投資的公司分享管理經驗,分擔成本。

  德勤公司(Deloitte & Touche)資產剝離部門執行合伙人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說:“大家都說要和其所投資的公司合作,利用創新的形式結合,但是很少有人真的這么做。”

  雖然股票市場人氣有所恢復,股權投資公司并不指望他們所持有的公司股權能夠很快找到買家。一方面,投資者開始變得更加挑剔,他們不可能愿意投資那些債臺高筑的公司。根據標準普爾的數據,今年截止6月發生違約的公司中,竟然有一半都是私募股權公司持有的。

  百仕通主管投資組合管理的高級董事總經理詹姆斯·奎拉(James Quella)說:“環境變了,我們預期每個項目的持有周期將延長,我們不再有那么多的辦法通過金融工具來增加投資項目的收益。”

  科勒資本(Coller Capital)一直參與私募股權投資,根據他們的調查,行業中2/3的人認為行業環境在明年將會保持現狀,甚至惡化。

  學會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給投資者帶來一些回報,股權投資公司開始重新重視通過成本控制創造價值的老傳統。他們開始將持有的公司當成分公司來管理,全面削減成本,并且增加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會面的頻率。

  這種變化頗具諷刺意味,私募股權業務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大型聯合企業的繁榮,當時產生了很多龐大而難以管理的公司,如海灣-西方公司(Gulf + Western)和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

  新英格蘭咨詢集團(New England Consulting Group)創始人兼CEO嘉里·斯蒂貝爾(Gary Stibel)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和私募股權公司合作,他說:“傳統上,投資公司會把管理方面的工作交給有合作關系的顧問公司,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怎么重視管理?,F在他們開始重視管理了,并且親身參與其中。”

  很多股權投資公司開始采用杠桿采購的做法,他們把持有的各家公司的各種訂單一起給同一家供貨商,無論是通信服務訂單還是短期勞務訂單,都集中處理,從而獲得大量的折扣。

  綜合性專業服務公司奧邁企業顧問公司(Alvarez & Marsal)董事總經理理查德·詹金斯(Richard Jenkins)說:“我們現在接到了很多這方面的咨詢電話,每周我們都會接到兩三個來自股權投資公司的電話,詢問如何削減成本,集中管理持有的公司。”奧邁公司最近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咨詢業務的小組。

  即使是一直都在集中管理持有企業的大型股權投資公司也在進一步推廣他們的做法。例如,百仕通旗下有一個叫CoreTrust的集團,負責從百仕通持有的公司中采購。例如,這家公司是史泰博(Staples)在美國最大的客戶。

  奎拉最近在百仕通把杠桿采購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醫療保險。自從1月開始,百仕通要求其持有的公司都參加到一個集體保險項目中,從而成為了安泰公司(Aetna)的第五大客戶,和Anthem公司的第九大客戶。百仕通持有公司的疾病預防和健康保障業務也是統一進行的。

  還是要出手

  這樣的做法還是有局限的。并不是所有的部門都可以合并管理。Irving Place Capital的霍華德說廣告就是個特別敏感的領域。

  他談及自己的一個教訓:“我曾經試圖購買一家廣告公司來承接所有持有公司的業務,但是對于公司營銷部門主管來說,廣告公司的選擇權太重要了,如果剝奪這個權力,他們就感覺被完全架空了。”

  削減成本就能保證股權投資公司的回報么?百仕通最近募集了近300億美元,如果把20億的醫療成本削減10%,就等于省去了2億的成本,如果Irving Place Capital可以以公司收入的7倍價格將公司售出,醫療費用的節省就為公司創造了14億美元的價值。粗略算來,這就相當于為他們的投資帶來了5%的額外回報。

  雖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大肆宣揚重視公司成長的重要性,到最后決定投資成功與否的還是出售資產的價格,而不是對于持有公司的管理水平。

  斯蒂貝爾說:“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主要任務永遠是出售公司,出售的時機和策略和出售的公司質量本身相比,其對于整體回報水平要重要得多。當然,股權投資公司也當竭盡所能,管理好持有的公司。”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