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主任陸方舟
編者按:
“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是浦東最近提出的“二次創業”精神,作為世博園區所在地、兩個中心配套重要功能建設的承載體,也作為“行政區劃改變也是生產力”(俞正聲語)的踐行者,浦東新區“二次創業”正如火如荼。
在媒體不斷地把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深圳等地國資進行橫向對比時,浦東國資重新回到了國內區域經濟改革與發展“風暴眼”,在《上海國資》區縣國資系列訪談報道小組采訪浦東新區國資委主任陸方舟時,他感嘆說,浦東承載了太多的期待和關注,浦東國資不僅大事頻仍,世博園區建設、兩個中心功能配套建設、南匯并入浦東等重大項目也無不與國資密切相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浦東國資理所當然應在浦東“二次創業”過程中發揮引領和先導作用。
《上海國資》:當前的浦東國資有什么特點?南匯并入浦東后,浦東變成了大浦東,這將對浦東國資產生什么影響?
陸方舟:南匯并入前,浦東國資已是區縣國資體量最大的區,南匯并入后,占全市全部國資十分之一強,占區縣國資總量近三分之一。從國資分布特點來看,以開發公司為主,開發類公司資產權重大,在歷史最高時期,開發類公司占全區國資權重甚至超過90%,在浦東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陸家嘴集團、金橋集團、外高橋集團、張江集團等四大開發公司貫徹政府意識、成為浦東開發戰略和上?!八膫€中心”配套建設的承載者和執行者。
從南匯并入的時機來看,當前浦東正處于“二次創業”的起步階段,過去,兩區功能相對分隔,合并后兩區之間存在功能互補、功能集約的可能。在大浦東的功能定位下,兩區國資功能聯動、協調發展是當務之急,與過去19年不同的是,浦東國資既要在“二次創業”中持續發揮城市建設功能,更要注重產業功能的發揮,實現產業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協調發展,為大浦東建設起到引領和先導的作用。
目前,區國資委正在按照大浦東格局下的國資國企功能定位、國資布局、產業規劃等課題進行集中調研。南匯國資與浦東國資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一種功能的整合,一定會出現1+1>2的結果。
《上海國資》: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臺的《若干意見》成為了區縣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指引,在今年4月召開的上海市國資國企工作會議更是提出了國資國企改革的具體目標,浦東國資如何推進新時期的國資國企改革?
陸方舟:今年上半年,浦東國資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浦東新區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實施意見》,4月18日上海市國資國企工作會后,又著手制定了直屬企業新一輪三年改制計劃,目前正在按照“分類指導、分類推進”的原則進行落實。
結合《若干意見》,按照浦東國資的形態和功能,我們把浦東國資劃分為開發類、功能類、產業類三大板塊,形成了開發類為主體,功能類是必要支撐,產業類作為補充的布局思路。提出做強開發類,做優功能類、做精產業類的總體要求,進而強調:無論是何種定位的企業,一定要塑造和凸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且做到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目前浦東對國資企業進行了主業審核,強調聚焦突出主業,按照“國資分布向優秀企業、優勢產業集中”的原則,突出主業競爭力。在國資管理模式上,通過梳理國資企業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企業層級不超過三級。
“事企分開”也是浦東國資近期的重點工作,針對浦東的56家事業單位下屬企業或股權,浦東國資確定了“主體變更、收支兩條線、外部監管”的“先行先試”方法。
在國資證券化方面,目前浦東國資證券化率比較高,已近50%,在大浦東建設的過程中,浦東國資類上市公司除了“搞活”這個基本任務外,還需要有更高的目標,必須為浦東功能建設、經濟結構轉變做出貢獻。下一步,浦東國資將進一步激活上市公司的競爭力,通過機制調整突出活力、通過薪酬改革明確獎懲。
《上海國資》:按照上海市“6+3”重點工作部署,“6”中“全力籌辦世博會、加快推進“四個中心”建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穩妥實施南匯區行政區域并入浦東新區、推動重大旅游建設項目”中五項都是由浦東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而“3”中“推進重大項目落地、推動重大改革措施的真正落實”等方面也都與浦東國資密切相關,對此,國企是否需要“版本升級”?
陸方舟:就如前面所說,浦東區屬國企成立伊始就與浦東新區開發建設密切相關,國資基本扮演了載體的作用,而現在我們需要把這個載體放在更大的區域、更高的戰略、更好的要求上來考慮,完成二次創業和第二次跨越。
在浦東兩個中心和南匯合并的戰略確立之前,浦東開發類企業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向輸出品牌和標準的跨區域整合平臺的轉型。在“二次創業”的過程中,浦東國資必須重新定位和重新審視,需要重新考量國資在城市開發建設和產業規?;l展中的角色定位,這將有別于過去浦東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建設經驗,無論模式還是思路都需要“版本升級”。
這種升級首先體現在更大面積的城市建設、更復雜和專業的功能配套上:金橋原來是以出口加工為主,而現在正在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領域跨越;陸家嘴集團則圍繞兩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的建設,進一步明確提高和配合中心區擴展;隨著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戰略的出臺,張江集團如何在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里繼續發揮產業引導,形成新的產業集聚,都需要作出適時的調整;而在配套未來航運中心建設上,外高橋集團也同樣面臨全新問題。
從國資布局來看,必須結合開發建設階段,圍繞區域發展特點,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優化區域布局。例如陸家嘴集團與臨港新城協調開發、金橋集團與臨港主產業區和主城區、張江集團公司與南匯醫學園區、現代產業公司與南匯空港公司的互動合作,探索建立招商聯動和品牌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浦東四個國家級開發園區的優惠政策??偟膩碚f,浦東國資布局要以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新的引領,配合大浦東建設國資新格局。
《上海國資》:據了解,浦東國資正在積極探索發行REITs,設立產業基金等融資手段,這是否意味著浦東國資就此打開了未來投融資創新的大門?另外,備受關注的“浦東科投”在國資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探索有什么最近進展?
陸方舟:大浦東建設需要大投資,既要解決兩區合并后城市化進程方面的投入問題,也有重大功能配套建設、高新產業集聚引導資金等多方面的需求,國資在突破投融資的瓶頸、支持大浦東建設上同樣需要“二次創業”。所幸的是,經過19年的建設,浦東國資已經具備了投融資創新的堅實基礎,隨著上海市區配套政策的出臺,浦東將主動謀劃、積極參與和承擔投融資模式的創新。
初步估算,浦東今明后三年基礎設施上的投資需求可能達到千億級。為推進投融資體系建設,增強國資國企投融資能力,目前浦東國資已經研究提出《關于增強國資國企投融資能力建設方案》,設想依托浦發集團打造綜合投融資平臺,浦東開發類國企特別是上市公司也要成為浦東開發建設投融資功能的承擔者。所以,如何圍繞提升能力、降低成本、控制風險來創新投融資之道是浦東國資下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也是創新國有資本運營的要求。
從創新工具來看,浦東在BT模式運作上已經具有很成熟的經驗。未來,浦東國資還將充分利用REITs、企業債、中期債等多種投融資手段及組合加快投融資步伐,另外,在合適的時候,與浦東產業類國資配套的產業基金開發和利用也在論證之中。
浦東科投是國有獨資創業投資公司,功能定位是成為新區政府推動創業投資環境建設的投資平臺,同時也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操作主體。作為國資背景的高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必須努力實現國有資本對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作用。近期,在考察了蘇州工業園區等類似引導基金的運作經驗后,浦東國資正在和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等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共同探索國資進入風險性投資領域的可行性,將進一步聯手健全完善國有創投的進退機制,通過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的制定,更好地發揮浦東科投對區域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