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行賄腐敗由來已久,一張罰單可以給它帶來什么呢?
文|《小康·財智》記者 劉彥華
近日,西門子應該比較郁悶,一個月前,自己就行賄案與世界銀行達成和解協議的消息剛剛有所平息,近日又傳出美國證交會準備調查力拓公司,作為前車之鑒,西門子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力拓要繳的罰單還沒定論,我們不妨先看看西門子一個月前的這張價值1億美元的罰單。對于世界銀行來說,這張罰單代表著世行打擊反腐敗工作的一大成果,但是對于西門子來說,這張罰單意味著什么呢?
罰單中的得失
據了解,西門子就行賄指控與世界銀行達成的這份和解協議主要包括三項內容:一、未來十五年內支付1億美元,通過培訓和教育打擊腐敗現象,幫助政府追回腐敗領導者竊取的資產,加強打擊腐敗行為的工作;二、在兩年內放棄投標世界銀行的任何項目;三、西門子的俄羅斯子公司禁止參與當地項目合同的時間長達四年,并提供其他違規案例的信息。
首先,西門子2009財年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約為17億歐元(約合23.6億美元),而作為世界銀行此次調查重點的交通業務也實現利潤0.98億歐元(1.38億美元),1億美元的罰款對于整個集團來講,不算很大,但是對于其交通業務部門,就基本上相當于過去三個月工作白做,好在時間為15年,負擔不算太重。
其次,西門子近年來通過世界銀行提供資金的項目創造了約1.60億美元的年收入。和解協議中規定,西門子在2010年底之前暫停對世界銀行合同的投標,粗略算,這相當于損失了3.2億美元。并且加上四年內不得參與俄羅斯當地項目,損失更是難以計算。
另外,西門子靠行賄爭取項目的做法由來已久,繳罰單也不是第一次,與之前的罰單相比,世行的這張罰單少了財務懲罰,多了業務禁令。這張罰單說重不重,說輕不輕。說輕,意在警示,符合世界銀行的身份;說重,志在懲罰,挫挫西門子這個行賄腐敗老油條的銳氣。從西門子的角度看,說重,在于業務萎縮,它失去了兩年的世界銀行項目投標機會,關閉整個俄羅斯市場四年;說輕,在于財務負擔,在于限定懲罰,根據這項協議,西門子不會因在其他國家子公司的行為受到世界銀行的額外制裁。而據調查人員稱,這家德國工程巨頭近年來共花費10多億美元賄賂至少10個國家的政府官員,以贏得供電、醫療設備和煉油廠建造等項目的合同,此次世界銀行的調查重點只是其提供融資的莫斯科城市交通項目。就連西門子首席法律顧問、管理委員會成員索姆森也說,“這是我們的一大收獲?!?/p>
罰單下的進退
西門子行賄腐敗背景渾厚、歷史悠久。在西門子內部盛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998年,在阿根廷,西門子為了獲得一個電子護照掃描技術開發項目,成功賄賂了當時的總統梅內姆。而西門子行賄案被揭始于2006年底,并且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牽扯出了震驚世界的西門子全球行賄案。
縱觀西門子行賄腐敗的整個歷史,不難發現,這個歷史同時也是其業務整合、市場整合的歷史,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其最有力的發動機。
從業務領域看,現已被揭的行賄案包括聯合國的伊拉克“石油換食品”項目、中國的松原案,以及這次的莫斯科城市交通項目等等,基本涵蓋了西門子所有的業務領域,電力、交通、醫療、能源均有涉獵。直面全球經濟不景氣,西門子轉型鏈條正在擰緊,西門子中國區的首席執行官郝睿強曾表示,西門子正在由通信設備提供商轉型向工業、能源、醫療設備商進軍,環保與節能將是西門子新的核心競爭力。
從地區看,西門子行賄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國,既有美國、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委瑞內拉、孟加拉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還有聯合國、世界銀行這樣的國際組織。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市場廣闊、投資潛力巨大,但是法律法規制度相對不健全,其違法成本相比發達國家要低很多,這些地區不僅成為了西門子新的盈利增長點,也成為其行賄案件的多發區。
從具體項目看,被揭案件多為政府的一些投資項目。無論西門子采用了什么手段,它從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一些大型投資項目中獲益頗豐,這是事實,即便是世界銀行開出的這張罰單也不能使其放緩腳步。實際上,過去幾個月,西門子已獲得幾份重要訂單:2009年年初,西門子為中國第一條城際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廣佛線提供了信號、機車控制和牽引系統;西門子和國內一家鋼鐵廠簽署了一份金額過億元的設備供貨合同。近日,西門子還將參與德國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大型太陽能開發項目。
罰單后的去向
應對這些行賄案調查,西門子不僅需要支付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重要的是損害了自己公司的形象和名譽。
拿著2009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西門子全球首席執行官羅旭德說,“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再次表現出眾?!毕嘈磐旎匾蛐匈V調查而造成的物質損失,對于西門子來說不是件難事,如何挽回公司聲譽,重塑公司形象,才是西門子真正的挑戰。在2006年西門子行賄案被揭之初,時任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克萊因菲爾德就曾表示,公司將“毫不憐惜地”打擊違規和犯罪行為。面對諸多媒體對“賄賂門事件”的頻頻發問,剛上任不久的西門子全球總裁兼CEO羅旭德就表示,“西門子對‘賄賂門事件’是零容忍度,對任何不合規的行為也是零容忍度?!?/p>
既然要“毫不憐惜”,要“零容忍”,為什么公司行賄腐敗之風仍屢禁不止?有人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西門子采取了放權讓各個部門集團自主決定如何在其他市場運營的策略,導致決策權分散的同時,缺乏必要的監督。
作為因行賄案下臺的克萊因菲爾德的后繼者,作為西門子160年歷史上的首位外籍和外聘掌門人,羅旭德上臺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將公司帶出“賄金泥潭”,并為之在公司內部大舉整改。他顯然也知道內部反腐的艱巨,“西門子的內部調查將持續2-3年,直至這一問題消除,并讓全體員工在新的道德準則下宣誓?!?/p>
在與世界銀行達成的這份和解協議中,不斷出現“承諾”、“自愿同意”、“同意”等字眼,極力地凸顯西門子改過自新的決心和誠意,西門子首席法律顧問、管理委員會成員索姆森說,正是西門子在2007年將俄羅斯案件的具體情況告知了世界銀行。單就企業本性觀之,無論公司大小,作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其天然具有突破人類法律道德之沖動。僅靠西門子的自我檢查,很難真正遠離行賄腐敗。當局的默認縱容,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俗話說,不怕潛規則,就怕規則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