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不等于減少監管

2009-09-15 19:33:20      挖貝網

  在市場經濟中,除了極少具有很強外部性或者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外,大部分行業都沒有壟斷的理由。在中國,這樣“沒有理由”的壟斷確實非常多,以致于一些人產生了政府萬能的幻覺。一個壟斷性行業,通常意味著管理成本高昂、信息不透明,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超額利潤,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創新?;鹁褪沁@樣一個被行政壟斷出來的暴利行業。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社會制度選擇是具有路徑依賴的。行政壟斷是指政府通過發放“牌照”和限制交易等方式來設置行業的準入門檻。由于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國的很多行政壟斷不但具有合法性,而且還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道理很簡單,市場機制的順利運行是有條件的,當法律法規等外部監管體系和資本市場的交易環境還不完善的時候,基金業的過分自由將造成市場的混亂。

  然而,壟斷帶來的成本也是顯而易見的:它遏制了創新,影響了效率,留下了巨大的尋租空間。尤其是壟斷性制度是剛性的,并且具有累積效應,當市場條件發生改變,日趨僵化的管制體系無法及時修正時,整個行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嚴重阻礙。

  中國基金業已經到了要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管制的時候了。我們看到,基金公司在享受著行業壟斷帶來的超額利潤的同時,還可以分享投資者的資本投入帶來的風險收益,但不用承擔冒險的代價和成本。無論市場繁榮還是市場崩潰,基金經理總是風光無限。此外,基金公司普遍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自律意識淡漠,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控制體系形同虛設,投資者的利益總是被放在最后。這些問題都與壟斷這層保護外衣有關。交易成本高、透明度底、產權和收益權得不到很好的保護,說明這個市場是非有效的,必須引入充分競爭機制,讓市場來淘汰那些不負責任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

  需要注意的是,放松管制并不等于減少監管。歷史經驗表明,由于知識的不完備性,人們的價值觀很容易被扭曲或者夸大,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市場經濟原教旨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預,主張讓市場自動達到均衡。這種思想的危險性在于,忽視了社會和人的復雜性,任市場走向極端,其內在不穩定性會導致突然逆轉,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自由經濟中的穩定均衡只能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完美理想,現實生活的真相是:市場會不穩定,而管制則缺乏靈活和效率,只能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而這樣的平衡總是不能持久的,必須不斷地修正,沒有一勞永逸、完備的解決方案。

  金融市場是瘋狂的逐利市場,投資者的賭性超越了一般理性,這些特性很容易被市場中的投機分子利用,導致市場發生大幅波動,因此適當的管制是防止金融市場過分不穩定所必須的。此外,中國的問題極為復雜,和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不一樣,官僚體系在很多領域根深蒂固。對中國基金業而言,目前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做到內外兼修,既需要強有力的外部監管,還需要通過市場力量推動公司內部治理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