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8暫時無虞 中國經濟結構存隱憂

2009-09-15 19:43:19      劉建輝

  刺激轉向

  “保8”暫時無虞,但未能有效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則是個更長期的隱憂

  文 《環球企業家》記者 劉建輝

  當今年初看起來尚屬激進的“保8”目標在二季度結束時就觸手可及時,中國在全球率先綻放了經濟復蘇的“綠芽”。但不詳之兆亦伴生而來。

  8月11日,此前創紀錄的新增貸款增長趨勢嘎然而止——人民銀行公布的7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559億元,僅為上月的四分之一。與之對應,今年一直持續攀升的股市在8月份的前兩周應聲跌去近20%,京、滬、穗三地房地產市場銷量也開始下滑,這幾乎印證了天量信貸曲線進入股市、房地產市場的說法,亦暴露了投資者脆弱的信心。

  “中國速度”歸來的第二季度,摩根大通證券市場主席李晶經常在全球路演,她遇到的近百家國際機構均看好中國經濟的復蘇,同時亦有相近的擔憂:首先是中國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其次是,伴隨中國股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反彈,若資產價格出現泡沫,政府可能會收緊貨幣和財政政策。

  這種擔心實際上來自于異常復雜的局面——依靠信貸和“四萬億”的強力刺激,雖然GDP在上半年復蘇態勢明顯,但更多地表現在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上。上半年,投資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88%,是過去十年平均值的兩倍。相比之下,消費增長15%,但未有進一步提升。而出口連續8個月同比下滑。即使在投資方面,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觀察認為,政府部門占據了主導地位,私營經濟的投資并未見起色。

  在結構明顯出現頭重腳輕的時候,經濟復蘇卻并未夯實。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向《環球企業級》指出,只有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率維持在8%至9.5%之間才可以認為復蘇的態勢企穩,現在仍處于激勵期,政策不容收緊。

  在出口短期內無起色的情況下,消費將是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另一個重點。8月份決策層祭出一連串政策,嘗試把農村8億人口納入到養老體系中來,大幅下調307種基本藥物的價格,審批成立給低端消費者提供融資服務消費金融服務公司。凡此種種,可以預期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政策集中在提高民眾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方面。但這些都屬刺激消費的長期政策,短時間內尚無法看到效果。過去一年來,消費增長始終穩定在15%左右,這已經是歷史的高位,消費刺激的邊際效應已經很小。

  現在看來,回答國際機構的答案是,中國仍需持續依賴投資拉動、穩固增長。前提是,必須對投資結構有所調整。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最近指出,中國最近的增長代價高昂,中國決策者在制定宏觀戰略時選擇了數量勝過質量的戰略。高投資增幅必定會帶來結構性問題,表現為某些行業的泡沫和產能過剩(詳見本刊2009年7月下《中國經濟的脆弱復蘇》)。莊健認為,如果明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兩位數,那么被“保增長”掩蓋的結構性問題將會集中顯現。因此,應該未雨綢繆。羅奇提醒說,加劇令人擔憂的失衡狀況的宏觀戰略最終會導致失敗。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機和衰退的原因所在?!爸袊粫倪@種后危機時期的最關鍵教訓中獲得特赦?!?/p>

  結構之難

  最近決策者一系列的表態顯示,在“保8”基本無虞,而消費和出口短時間內無法寄望的背景下,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將會由刺激“增長”轉向“調整”以及解決中長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這可以被看做中國政府將要對經濟刺激計劃實施轉型。不過,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手術。

  “調結構”是中國經濟的常態話題,在“四萬億”計劃出臺之時也未曾被忽略。但由于保增長帶來的“量”的壓力,結構調整在過去半年中讓度給了“保增長”。甚至有經濟學家認為,這一過程中進行了負向的結構調整,表現在工業生產方面就是,部分行業的產能沒有進行升級反而回到了過去。

  8月13日,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發言表示,中央政府已經注意到了這種現象的嚴重性,并且將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阻止其惡化。這個發布會的主題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保持工業平穩較快增長”。

  “調整”方案涵蓋八大方面,其中十大重點行業的兼并重組占據首要位置: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出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建立和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激勵機制。

  去年年底至今年“兩會”之前國務院相繼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調整規劃”。目前已經啟動了鋼鐵、汽車、電信行業的重組工作,寶鋼重組寧波鋼鐵、首鋼重組山西長治鋼鐵、廣汽兼并湖南長豐等均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家電信企業也于此前實現重組整合。李毅中的講話被認為是吹響了加快落實重點產業兼并重組政策的沖鋒號。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重組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產業升級、提高業績。不過政府主導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是否能夠在長期內提高生產力、真正改善經濟結構,仍有待觀察。

  “產能過?!北旧砭褪且粋€值得商榷的話題。以鋼鐵行業為例,中國年產鋼產能超過6億噸,實際需求量只有4億多噸,表面上是嚴重的產能過剩。但并不位列政策導向的螺紋鋼和線鋼生產線都已經達到最大的開工率,仍滿足不了四萬億投資的重點“公基建”行業的需求。而近年來鋼鐵產業政策傾向于建設300米的高爐,這種高爐只有生產板鋼才有規模效應。生產低端產品的民營鋼廠在經濟企穩中率先復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鋼廠則有苦難言。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可能會首當其沖,但問題似乎并不容易看清楚,到底該調整哪一部分產能?

  產能過剩只是調結構的一個理由,但歷史經驗顯示,以此為理由調結構結果往往是過剩情況越調過多。另外,政府主導的調結構產生的問題是容易形成寡頭壟斷,失去價格彈性。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熱潮中,民營經濟更多地扮演了看客的角色。只有私營部門的投資啟動,才會形成良性循環,也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李晶認為,私營部門的投資要起來還需要更多對中小企業的實實在在的政策,例如中小企業的貸款難還是很困難。

  “很多行業指導和經驗推廣都無章可循,應該讓市場需求來決定,但很多人無視市場是有效的?!痹趶埰娇磥?,理想的調結構應該是在總量供給之后,通過體制改革、法規建設達到讓市場優化、配置自愿的過程。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