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晨十年三級跳 劉晝談達晨模式與六條軍規

2009-09-28 10:04:27      王亞寧

  劉晝,達晨創投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總裁,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副會長、深圳商會副會長、深圳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曾任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主要投資案例:

  同洲電子、拓維信息、和而泰、華工百川、金百澤、福建圣農、愛爾眼科、茁壯網絡、拓爾斯、多喜愛、現代后勤、藍色光標、同濟同捷、金銀島、西安達剛、煌上煌等。

  劉晝,湖南懷化人,先后任職于湖南省木材公司、湖南省廣播電視廳、湖南省廣播電視廣告總公司及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充滿霸氣和銳氣,湖南人敢闖敢干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是這樣一個湖南人,在而立之年,也就是十年前毅然決然放棄了上市公司總裁助理這一優越職位。憑著一腔熱血,離開家鄉南下深圳,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創投行業的闖蕩之路。

  “突然有一天,達晨的大股東電廣實業(后改名為電廣傳媒)的董事長龍秋云跟我說‘給你一個億,去開一個創投公司吧’。”,回憶起10年前達晨的誕生,劉晝的興奮之情洋溢于表,“那時的感覺是又驚又喜,喜的是要開始一個全新的事業,經歷了電廣傳媒的上市,我見識了資本市場力量的巨大和廣闊的前景,驚的是,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我們有信心,也有龍總一個億的承諾,其實當時一個億還是蠻多的。”劉晝回憶說,這一個億后來分步到位,電廣傳媒的風險投資業務也應運而生。

  1999年初,劉晝來到深圳,開始為電廣傳媒進入風投行業做準備工作。2000年4月19日,達晨創投正式注冊成立,達晨的創業投資生涯也從此開啟。

  十年過后,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帶領達晨創投管理著近三十個億的資金,在中國的創投市場叱咤風云。

  達晨之前世今生:十年三級跳

  在劉晝來深圳的兩年之前,我國的風險投資基本處于凍土期。直到1998年,國家提出扶持火炬計劃,各省科技系統紛紛建立創投資金,投資培養了一大批中小科技企業,創投行業才開始第一波成長。

  1999年末,深圳舉辦第一屆“高交會”,國家對“高交會”寄予厚望,希望創業板馬上在深交所開板。“當時,大家最大的期望是2000年要開創業板。深圳市的一個主要領導呼吁大家準備錢袋子到創業板淘金。”劉晝回憶說,仿佛一夜間近200家創投公司全部冒出來了。

  “按照深圳創業同業公會的記錄,當時有196家,但到2005年的時候再進行統計,就發現要么洗牌、要么轉型,剩下的只有10多家了。”劉晝表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開創業板確實不太成熟。“沒有那么多的好企業,準備不太充分,項目源、企業的誠信問題,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都有待提高。”劉晝說,當時如果開啟,對小股民的傷害應該更大。

  2000年的達晨總共有10多個人,但核心的投資人員只有2到3人。劉晝回憶說,創業之初的日子并不好過。“好在我們一直有堅定的信心,這信心就是相信中國經濟,相信中國資本市場,總算支撐下來。”

  雖然人手不多,但劉晝并沒有放慢步伐的意思,很快,就布局手下干將馬不停蹄地看項目。出身傳媒的劉晝專業嗅覺靈敏,很快就盯上了與大股東本身行業有關的兩家企業——同洲電子、拓維信息。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非常正確的,在2001年網絡泡沫出現裂縫之后,整個中國創投行業迎來了第一次退潮。僅深圳一地就關閉上百家創投機構,大把的真金白銀打了水漂。

  就在網絡股泡沫徹底破滅前,劉晝主導達晨完成了該公司迄今為止已成功上市的兩筆投資:960萬元參股同洲電子,1480萬元參股拓維信息。

  2001年下半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國內創投行業已是七零八落,在受到市場影響的同時,劉晝也遭受來自大股東電廣傳媒的強大壓力,國內的創投企業一家家倒閉,電廣傳媒的一些高管建議劉晝將達晨從深圳撤回長沙,至少可以省不少費用。

  劉晝2001年投資同洲電子和拓維信息,無疑是極其明智的選擇,而且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他們均給公司帶來了超過30倍的回報。然而,那都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

  進入2002年,達晨就開始進入苦苦掙扎的歲月。劉晝回憶,到2005年長達3年多的時間里,都過得非常艱辛,人手少,工資發得很低,投資也極為謹慎,每年僅投資一兩個項目。

  證監會2005年實施的股改讓劉晝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股改的成功,出現了后來新股發行的全流通,而創投的主要退出渠道是通過資本市場IPO退出。股改,讓剛剛發芽的中國本土創投出現勃勃生機。真正的轉機是2006年——同洲電子的上市為達晨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品牌”和“資金”。

  確切的說,達晨創投最終挺過難關,是2006年6月27日,同洲電子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達晨創投占有10%的股份。在同一年,劉晝迅速調整投資策略,開始了大規模的融資投資活動及人才招聘,團隊建設與激勵機制也日益成熟。

  2006年,達晨與湖南省財政廳下屬財信控股公司合作,成功募集規模2億元人民幣的達晨財信創投基金。在這之前,達晨已經成功募集達晨創業、達晨興業兩只創投基金。

  2007年,達晨成功募集第四只基金達晨成長創投基金;2008年,再接再厲,完成了第五只基金達晨財富創投基金的募集。

  截止至2009年上半年,達晨創投管理達晨創業、達晨興業、達晨成長、達晨財信、達晨財富、達晨銀雷、達晨創富等七期基金,受托管理資金近30億。

  劉晝帶著投資團隊,馬不停蹄地拉網式看項目,2006年達晨投資了4家企業,包括深圳金百澤(2006年5月)、廣州華工百川(2006年8月)、湖北武大有機硅新材料(2006年6月),以及最近獲批IPO的福建圣農(2006年11月)四家公司。

  2007年,投了12家;2008年更是投了18家,投出去的資金高達4.2億元。

  2009年,達晨擬完成投資5億元。7月17日晚上,達晨創投向江西煌上煌注資3600萬元的交易,煌上煌是達晨今年投資的第9個項目。

  達晨模式與六條軍規

  在創投界摸爬滾打十多年,劉晝和執行總裁肖冰將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完整的投資哲學。時至今日,“達晨模式”已經被業內津津樂道,肖冰的“以外資眼光看項目、以內資手法做項目”被本土創投廣泛接受, 達晨投資之六條軍規膾炙人口。

  “達晨模式”緣自劉晝接受記者的一次專訪。“我在總結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后來,記者把達晨創投之三部曲歸納成為‘達晨模式’,這些總結確實非常符合我們公司的成長軌跡與特點。”劉晝說。

  在達晨的網頁上,投資理念第一條赫然寫著“以外資眼光看項目、以內資手法做項目”。

  “中國風險投資事業剛剛起步,一定要向外資創投學習。”劉晝解釋說,“但外資一般多看大方向,看準了可能不計成本,但是,我們是內資,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更理解中國的國情、人文環境。比如說,在市場化方面,外資的做法可能更多傾向于你的創業團隊能干就干,干不了就換人,但這對中國的創業企業來說,很難行得通。另外,在資金上我們也可能不具備外資企業的優勢,所以堅持‘精中選精,優中選優,專業專注,不熟不做’的原則”。

  劉晝表示,達晨堅持一些硬性的操作策略:比如堅持見過90%以上股東和管理層;對企業至少7個部門進行調查;在企業連續超過6天;對企業的團隊、管理、技術、市場、財務進行過詳細調查;至少與公司的4客戶面談過;調查3個以上的同類企業或競爭對手,問至少20個問題等等。達晨每年要考察的企業逾千家,真正挑選出的企業僅十多家左右,真可謂是“百里挑一”。

  劉晝告訴筆者,所謂達晨模式正是達晨創投成功“三部曲”:

  第一部,從熟悉的角度入手,先投資成功的案例,樹立品牌。“事實上,我們在2001年投資了三個案子,有兩個都與我們股東背景行業有關。拓維信息的短信增值業務,超級女聲的時候就與這個公司合作。”劉晝說。

  第二部,靜待市場好轉,對細分行業前三名公司進行全國拉網式篩選、投資,做出合理項目布局。

  劉晝表示,“現在我們的項目投資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文化傳媒、消費服務、現代農業、新能源主要是節能環保。”

  與第二部并進的是第三部,繼續尋求電廣傳媒機制上的支持,并借助專業機構募資,將投資及風險控制指標下達到人頭,并通過惠及大股東的管理層股權激勵,尋求多贏發展,把創投業務模式與更多的激勵模式進一步升華。

  在訪談中,劉晝重述了達晨投資之 “六條軍規”:

  一、人,人占是否值得投資的比重達50%。

  二、行業,是否足夠大,是否屬于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的范圍。

  三、技術水平,是否領先。

  四、商業模式,是否有創新。

  五、行業地位,被投企業須是行業或子行業前3名。

  六、有沒有法律障礙和硬傷。

  “事實上,能否最后成功投資,僅這六條還遠遠不夠,其實每個項目都有問題,但要敢于揭露問題,關鍵的是要看這個問題是否有硬傷。”劉晝如此總結道。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