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 朱立毅) 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08)從10月起實施。新國標增加了溴酸鹽的限量指標,規定這種可能致癌的物質在每升礦泉水中不得超過0.01毫克。
這份新國標是2008年12月29日發布的,10月1日開始實施后將代替1996年實施的舊版國家標準。新國標增加了溴酸鹽以及銻、錳、鎳等3種金屬物質的限量指標。
據新國標的主要起草人介紹,正常情況下水中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使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生成溴酸鹽。國際癌癥研究中心認為,溴酸鉀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由于對人的致癌作用還不能肯定,因此溴酸鹽被列為有可能致癌的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在《飲用水水質準則》規定溴酸鹽的暫行準則值為0.01mg/L,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也規定限值為0.01mg/L,與世衛組織的標準一致。
由于早期我國很少使用臭氧對水進行消毒,因此我國舊版國家標準并未規定溴酸鹽限量。但近年來,礦泉水企業普遍采用臭氧殺菌工藝,致使礦泉水含溴酸鹽問題出現。2008年,國家發布的新國標《飲用天然礦泉水》增加了溴酸鹽的限量指標:0.01mg/L。
除溴酸鹽限量指標外,新國標還規定,不得用容器將原水運至異地進行灌裝;對預包裝飲用天然礦泉水應標示水源點名稱;當氟含量大于1.0mg/L時,應標注“含氟”字樣;除非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認可,否則標簽上不得聲稱有醫療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