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投行蓄勢成長

2009-10-14 18:08:30      周瑩

  關鍵詞:新財富;投行;成長

  不管是想要籠絡更多的高級人才還是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金融海嘯都給小而專的精品投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起碼,由于以債權承銷來吸引客戶的伎倆不再有用武之地,他們與傳統投行之間的競爭變得更為公平。?

  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收購、裁員之后,華爾街的投行似乎已經在陣痛中慢慢調整好了步伐。2009年8月,已經歸屬美國銀行的美林開始實施新的招募計劃,簽約待遇甚至比牛市期間更為誘人,以輸入新鮮血液。過去一年中,深受次級債困擾的各大投行大舉裁員,并因此而支付了數目相當可觀的解約金。

  然而,他們的損失或許不僅如此。失業的華爾街精英們讓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有了更充足的人才儲備,同時傳統投行在危機中所遭受的信任危機也將不少客戶拱手讓給了精品銀行。相較于在金融危機展開的兩年中市值分別縮水接近60%和100%的摩根士丹利和花旗而言,華爾街上主要的幾家精品投行所承受的壓力要小得多,Lazard和Evercore Partners的股價在同期分別下滑了16%和22%,而在2008年全球投行排行榜上位列第25位的Greenhill,股價則逆市上揚了9.13%。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了大量融資咨詢服務的精品投行就打破了諸多分析師的預言,在困境中生存下來,并在之后隨著全球融資并購業務的紅火而不斷壯大。這一次,隨著大型獨立投行力量的式微,華爾街的精品投行似乎又迎來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

  小而專的“精品店”

  與業務大而全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傳統投行相比,精品投行不僅規模小、員工少,并且所從事的業務也相對單一,通常以融資并購的咨詢服務為主,輔以承銷、發債、研究和交易等傳統投行業務中的一兩項。盡管精品投行所服務的對象以被大投行所忽略的中小客戶為主,但由于其與風險投資長期保持的良好關系以及對生物科技、生命科技、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專注,因此也有一些相關領域的大企業對精品投行情有獨鐘。

  過去150年,不斷有精品投行涌現又陸續因被并購而消失。如今,除了被譽為“并購鼻祖”的Lazard這樣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外,多數的精品投行都是近20年金融市場發展的產物。隨著傳統大投行越來越注重股票承銷等IPO服務和交易業務,精品投行的出現正好承擔起私募融資和并購等規模較小的中間業務。創立于1996年的Greenhill就是現代新型投行的典型代表,其“投行+投資”的業務模式不僅被華爾街的后來者紛紛效法,也被近幾年興起的中國本土的新型投行奉為標桿。

  這些新型的精品投行多由銀行家或業內的資深管理人士創立,如Greenhill的創始人原本是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會副主席,而Centerview Partners的創始人之一曾經擔任過瑞銀的董事總經理,他們不僅深諳投行的運作,同時也更加重視與客戶深入的交流,集專業與人性化于一體的運作方式是精品投行在過去幾年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期,精品投行囿于規模長期隱藏在“巨無霸”的光輝之后。

  “抄底”金融海嘯

  一場次貸危機摘掉了昔日籠罩在傳統投行頭上的光環,他們不僅因此蒙受了巨額的直接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丟失了往日客戶對他們的信心?!秮喼挢泿拧吩?009年2月發表的一篇社論中援引一位中國金融家的評論指出:“這些投行連自己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又怎么能期待它們為企業的融資并購等計劃提供戰略咨詢?”在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美國,情況更是如此。在這種形勢下,從2008年年中開始,極少涉足次貸產品、小而專的精品投行轉而吸引了來自各方面的正面關注—因為它們至少看起來比因貪得無厭而玩火自焚的金融機構要聰明些。不管是想要籠絡更多的高級人才還是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金融海嘯都給精品投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被傳統投行所裁掉的華爾街精英固然讓精品銀行有了充足的挑選余地,而也有部分人因為看好精品投行所專注的新興領域而主動加入,甚至自行創業。2009年2月,瑞銀就至少有三位能源領域的銀行家離職投靠了一家名為Lexicon Partners的精品投行,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兩位銀行家奔赴另一家精品投行。也就在同一月,曾經先后擔任后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英國投資銀行部總管的邁克爾·托里(Michael Tory)與對沖基金經理聯手創立一家精品投行。此外,還有多家專注于綠色能源領域融資服務或其他專門領域的精品銀行正處于資金募集階段。

  與此同時,當傳統投行的高利潤業務陷入一片混亂之際,精品投行努力耕耘多年的主打業務之一并購咨詢服務開始收獲成果。盡管2008年全球的并購交易減少了36%,美國市場更是下滑了41%,2009年上半年全球的并購交易案創下了2004年以來的新低,但從業已發生的并購案來看,越來越多的利基市場上的小規模并購已經改變了過往巨型并購主宰市場的局面—這顯然會讓精品投行得益。

  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精品投行收取的并購咨詢費占到了全球市場的14%,達到了自Dealogic追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點。在互聯網泡泡吹得最大的時候,精品投行的并購咨詢收費所占的比例為8%,而2007年這一數字為12%。不僅如此,在2009年上半年的大型并購案中,精品投行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Evercore協助輝瑞制藥(Pfizer)完成了對惠氏(Wyeth)總額達680億美元的收購;Gresham是促成礦業集團力拓和必和必拓580億美元合資案的三家咨詢機構之一;Lazard幫助礦業公司斯特拉塔(Xstrata)向競爭對手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提出483億美元的敵意收購。精品投行正在“亂世”中逐步提升著自己在全球并購活動中的地位。

  不過,現在還難以判斷當傳統投行和大型金融機構恢復元氣,或者待全球并購活動再度升溫時,精品投行能否延續現有的快速成長的優勢,但起碼一場金融危機讓過去以債權承銷來吸引客戶的伎倆不再有用武之地,對精品投行而言,這場競爭正變得更為公平。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