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蘋果與谷歌的圣杯之戰

2009-10-15 13:38:59      朱旭冬

  早有人斷言這一天終將到來,只是沒有人能想象這一切來得如此倉促。谷歌和蘋果—當今最富時代精神的兩家科技公司、硅谷共同的驕傲、網絡時代親密而互補的一對創新明星—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關系緊張的對手。

  就像一切影響深遠的決裂,起點只是一個微末的細節。這一次,將谷歌與蘋果劃清界限,也是將它們那堪稱漫長的蜜月期與隨后的戰爭時光分開的,是一款小小的軟件。

  它叫Google Voice。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幫用戶管理多個電話號碼,后經升級,功能豐富至可以撥打免費國內電話、收發短信、低價的國際長途電話、文字轉化語音郵件、通話錄音等。這種惠而不費的應用旋即點燃了那些科技趨勢的早期接納者,而谷歌也由此開發了針對各種手機的客戶端應用。

  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蘋果一向歡迎谷歌產品的進駐:每臺iPhone(手機上網)上都有YouTube和谷歌地圖的客戶端,其移動瀏覽器Mobile Safari上也捆綁了Google的搜索框。但這一次,它不僅沒有立即準入Google Voice,甚至以似是而非的說法拒絕了對方。

  對此,谷歌不依不饒。它不僅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供證據,表示蘋果有說謊行為,其CEO、蘋果公司董事埃里克·施密特亦不失時機地退出了蘋果公司的董事會。

  這是一次小題大做的茶杯風暴嗎?很可能并非如此。讓蘋果和谷歌不惜撕破臉的,甚至不是短時間的利益,而是路線選擇:谷歌相信一切信息應該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傳播及使用,而蘋果相信信息經過精巧加工后價值不菲。這迥異的價值觀意味著不同的戰略。

  過去五年中,這兩家公司如平行線般共同開創著科技業的疆土,但現在,道既裂,不足與謀。

  Google Voice羅生門

  這一切始于美國時間7月28日。蘋果正式拒絕了Google Voice進入App Store,甚至刪除了幾個之前已經進駐App Store的相似應用。對此,蘋果給出了一個官方解釋:這些軟件復制了iPhone本身提供的功能。

  說來蹊蹺,在此之前,蘋果曾通過了著名的免費語音通話軟件Skype登陸iPhone。至少看上去,它并非完全禁止語音通話功能被復制。這就讓它對谷歌的嚴肅處理顯得別有意味。此事旋即引來了一場輿論風波:自從2008年7月蘋果開放App Store以來,它對第三方軟件的評審標準一向模糊,坊間正好借此表達不滿。

  在當時,評論者更傾向于將矛頭指向蘋果的合作方AT&T。人們認為,如果Google Voice真的沖擊了誰的利益,那絕非手機廠商,而是電信運營商。畢竟,免費的短信和廉價的國際長途電話可能影響AT&T的收入。

  這甚至引來了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介入,它很快向蘋果、AT&T和谷歌發出了書面通知,要弄清這之間是否有不合法之處。

  接下來的變化讓人驚訝。先是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從蘋果董事會辭職,隨后則是 AT&T極力聲稱自己在此事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蘋果于是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而這也讓一向對質疑聲音不予評論的蘋果對外做出了新的表態。它的回答相當狡猾:“與媒體的報道恰恰相反,蘋果并沒有否決Google Voice的申請,我們仍在繼續研究。”

  相比此前“功能重復”的說法,蘋果的第二個說法顯然是有所矛盾的。但它至少給自己留足了余地:它每周要收到8500個全新軟件或軟件更新,卻只有40名審核員,出現紕漏或貽誤在所難免。

  但到9月,就在此事幾乎偃息時,谷歌再次拋出了一枚炸彈。在寫給FCC的信中,它表示蘋果負責全球產品營銷的副總裁菲爾·希勒曾私下告知谷歌:Google Voice已經被App store 徹底拒絕了。甚至,有消息稱,谷歌還掌握著另外一擊的武器:iPhone相關人員提供的正式否決通知的抓屏。

  頗有墻倒眾人推之勢,當蘋果告訴FCC,除了Google Voice,其實還有更多類似軟件因在研究而“沒有被通過”,它所提及的案例之一,VoiceCentral所屬的Riverturn公司對外發布了一幅圖片:蘋果正式否決其軟件的截屏。

  雖然蘋果依然公開表態稱“蘋果沒有否決 ,我們還在跟谷歌研究這個問題”,但所有人都已經不難感受到,蘋果很可能說謊了,而谷歌則不惜一切代價將蘋果釘上信用的恥辱柱—這并非因為雙方存在深仇大恨,而是谷歌希望相關的游戲規則由自己制定。[page]

  反目

  外界很難想象,這種生硬的沖撞會發生于谷歌和蘋果。過去這些年,它們實在太友好、太緊密了。

  一個公開的秘密:這是過去二十年里,整個硅谷僅有的兩家在微軟陰影下壯大者。如果不算惠普、英特爾和思科這樣的微軟盟友,真的跟微軟一爭高下而沒有馬革裹尸者,幾乎只有它們。對于一向以創新之名著稱但屢屢在商業化道路上被微軟這家北方巨獸打敗的硅谷,這是秘而不宣的驕傲。

  谷歌是微軟的頭號死敵,而蘋果也是讓微軟相當頭疼的對手,“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谷歌和蘋果似乎天生就處在同一聯盟。

  微軟攻勢不息,而全世界眼瞅著谷歌和蘋果構建了一個蜘蛛巢城般合縱連橫的董事會。在蘋果的八人董事中,有四人與谷歌有著直接關系:除了谷歌CEO施密特,還有身兼兩家公司董事的Genetech公司CEO亞瑟·萊文森,谷歌的資深顧問阿爾·戈爾,以及谷歌兩名創始人的“私人導師”比爾·坎貝爾。而在接受為數不多的采訪時,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也坦言喬布斯是自己最尊崇的企業家:“我擔心(產品的)復雜。我欣賞喬布斯,他總能保持自己產品的簡單。”

  事實上,它們也的確小心翼翼于避開對方的產品線。當然,它們先天的矛盾并不激烈:谷歌的立身之本是搜索引擎及網絡廣告,而蘋果是電腦、音樂播放器,幾無沖突。當然,唯一的交叉點是蘋果的網絡服務:音樂商店。

  雖然谷歌內部沒有明確否決過音樂產品,但據說谷歌總部幾次否決啟動相關提議,主要是因為兩名創始人總會拋出天問:怎么能又差異化又做大呢?畢竟,想合法地做出一套跟 iTunes 機制截然不同的大眾產品并不容易。

  如果微軟足夠強大,這個“神圣同盟”將存在更久。但人們很快就意識到,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挑戰微軟的“圣戰”。過去十年里,谷歌和蘋果所做的,不過是“避開微軟”:太多公司證明了,和微軟針鋒相對無異于自尋死路。只是,蘋果在電腦產業、谷歌在網絡業,都是微軟在乎的,所以它們沒辦法和平崛起,只好另辟蹊徑:蘋果是走上了微軟不擅長的以設計拉動消費電子的路線,而谷歌則是低空飛行,在成長為龐然大物之前絕不張揚。

  各自站穩腳跟后,無論谷歌還是蘋果均無意襲擊微軟的核心地帶:操作系統和Office。而無論微軟如何試圖以后發制人的追隨策略反攻搜索引擎、音樂播放器市場,亦不奏效。于是,一向和平相處的谷歌和蘋果開始勾勒各自的雄心畫卷了。

  谷歌擴張的野心突破了互聯網,開始進入瀏覽器、手機操作系統甚至是桌面操作系統。而蘋果公司也已經不滿足于電腦和iPod業務,iPhone的推出使它成為了地球上最風光的手機公司,而App Store的隨之興起讓蘋果成為了電子商務領域不容忽視的競爭者。

  相比產品線出現重疊,更大的差異在雙方對于未來的判斷上。

  這是共識的部分: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信息和行為可以被遷移到網絡上,那么,未來整個科技業將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形態。比如,桌面操作系統、桌面軟件、存儲在本地的信息都將不復重要。

  接下來就是分歧。

  第一個層面的問題是,硬件終端是否還會有價值?

  畢竟,谷歌只是一家網絡公司,它扶植硬件只是為了更多人使用網絡應用。在它看來,理想世界是任何人可以借助任何形式的終端接入互聯網,無論它是一部巧奪天工的iPhone還是一臺山寨機。

  但作為銷售硬件的公司,蘋果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未來。它希望信息服務差異有別,而不同公司的作品能夠帶來不同的體驗,最終轉化為不同的銷售價格。[page]

  還有第二個層面的問題:未來的信息是否值錢?

  谷歌的答案是,盡可能免費。就像搜索引擎一樣,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信息檢索系統以及一個近乎無窮大的數據庫是可以免費使用的,僅廣告就可為其創造巨大財富。

  但蘋果相信被精心處理過的信息是可以出售的。這不僅因為它在音樂和iPhone軟件上已經證明了這點,它還有個更大的圖謀。如果它可以一步步的以iMac、iPod和iPhone們入侵到人們的口袋和辦公桌,它還希望進入到人們的家庭—在科技業,“隱在電腦”(ubiquitous computing)的概念由來已久,指電腦以各種形態隱藏于人們的家庭,以提升生活品質。如果這一切成真,則連接你家庭里所有電器的“隱在電腦”將是一個有價值的信息處理方法,和一個有價值的用戶界面,按蘋果的思路,它是可以收費的。

  正是出于這樣一個思路,即使蘋果的云計算服務MobileMe并不成功,且其功能是谷歌均能免費提供的,蘋果仍堅持著99美元一年的收費政策。

  這就讓它們雙方的戰爭好像基礎設施商與地產公司的競賽。究竟谷歌最終變成信息領域的自來水公司,而蘋果把自己打造成豪華酒店,還是谷歌仿佛一個自成體系的小世界,而蘋果只是其中的一座建筑。

  云、端之爭

  準確地說,這場戰爭從谷歌高舉“云計算”大旗時就開始了。至少,雙方孰是孰非的考驗時刻已經臨近。

  “云”和“端”本來不是一對矛盾,但是云計算的到來使得客戶端的重要性降低了。大多數人都認為,在云計算時代人們只需要一個瘦客戶端(Thin client)來接入互聯網就能完成大部分工作,因而就不再需要富客戶端(Rich client)。這對蘋果公司來說無疑將是一個打擊。最近一份調查顯示,蘋果占據著美國1000美元個人消費電腦91%的市場份額,而云計算的到來則有可能讓1000美元以上的個人消費電腦市場迅速縮小。

  但是喬布斯并不擔心,他在2007年的All Things D大會上表示,富客戶端加上強大的云計算才是最好的。他舉了Google Maps的例子表示,iPhone上的Google Maps本地應用的用戶體驗要比電腦上瀏覽器中Google Maps的體驗好很多。

  富客戶端加上強大的云計算當然是再好不過,畢竟就現在來看,網絡應用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完全代替本地應用,如果要完成一些較大的工程,仍然需要運行本地程序。比如雖然有一些網絡應用可以完成圖片和視頻的編輯,但其效率和用戶體驗無法和本地程序相比。

  這樣看來富客戶端加上強大的云計算的確是一對最好的組合,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回避:價格。一臺高配置的電腦價格往往也很高,而上網本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其低廉的價格,而且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上網需求。

  谷歌是云計算的大力推動者,但它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于搜索,這是一個在廉價上網本就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用戶用蘋果電腦上網搜索還是用上網本上網搜索,對谷歌來說并沒有任何差別。換句話說,如果買一臺蘋果電腦的價格可以購買多臺上網本,谷歌更希望人們購買多臺上網本,讓更多人上網—雖然沒有直接涉足硬件,但谷歌曾是OLPC(一百美元電腦)的最初贊助者。

  于是谷歌希望用戶可以廉價上網和蘋果希望可以保持自己高價計算機的銷售之間形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而谷歌推出開源操作系統Chrome OS也就成了這一矛盾的爆發點。

  谷歌推出Chrome OS旨在推動免費操作系統,進而促使計算機的價格下降,讓更多用戶可以擁有自己的上網設備。而當用戶已經有了一臺廉價的上網設備之后,他們是否還需要一臺高性能的蘋果電腦就很難說了。盡管喬布斯也表示電腦的造價正在降低,富客戶端的價格也在降低,但這一次他面對的是谷歌,一個極其推崇“免費”的對手?;蛟S今后連運行Chrome OS的低端上網本都會是免費的。

  情況就是這樣,谷歌希望更多人能進入到“云”中,所以盡可能的要降低客戶端的重要性,這正是蘋果不愿意看到的。不過,無論“云”中如何美好,直接和用戶接觸的仍然是客戶端。蘋果也早就開始在“端”上發力,除了蘋果電腦和iPhone,蘋果還有音樂播放器、電視等對用戶來說必不可少的端口。因此只要蘋果能把自己的客戶端做到最好,它就能控制“云”的入口,從而通過銷售自己的操作系統和硬件產品獲利。而這也是谷歌所不愿意看到的,它怎能容忍自己的“咽喉”被蘋果掐住。

  別忘了,蘋果也有自己的“云”:在線版的iWork、MobileMe服務、還有iTunes Store。尤其是iTunes Store,這個在線商店也已經成為蘋果收入的來源之一,而且有持續擴張之勢。最初的iTunes Store僅僅銷售音樂,而現在已經擴展到了有聲讀物、電視劇、電影、iPhone軟件,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銷售在線圖書??梢哉fiTunes Store已經成為了蘋果互聯網的平臺中心,而這個平臺里的一些服務也已經和谷歌的服務產生了沖突,比如視頻服務和在線圖書。而在中國,iTunes Store中并沒有銷售音樂,但是谷歌卻提供了免費音樂下載服務,這也使得今后蘋果要在中國推廣iTunes的收費音樂下載幾乎成為了不可能。另外,iTunes Store的支付功能也已經非常成熟,如果蘋果將iTunes的支付功能向第三方開發,那么這對谷歌的Checkout也將是十分沉重的打擊。

  不過,換個角度看,也許我們正迎來歷史上最正面的一次巨頭戰爭:因為它們是為了未來而競爭,這只會讓它們變得更符合用戶需求,而不會變成用戶利益受損的一場風波。

  目前看來,最大的助益在于移動互聯網。正如所有人都已看到的,自從2007年1月發布iPhone,蘋果幾乎憑一部手機改變了美國通信產業的歷史進程:美國電信業曾被視為在無線互聯網階段遠遠落后于日本、韓國等市場,但iPhone誕生后,它的網絡功能和軟件應用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而蘋果現在也以不足2%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享受著大約30%的行業利潤。

  對于蘋果的投資者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卻并非是個持續的好消息:如果蘋果在新的產業鏈上過于強勢,它的創新欲望將降低,也勢必會出現Google Voice這樣不講道理的問題。

  谷歌的存在至少從兩種意義上影響著這個不堪設想的未來。一則,它是一家和蘋果等量級的公司,它能夠與蘋果形成真的競爭。二則,它的Android被視為最有可能與蘋果的iPhone分庭抗禮的移動操作系統。

  雖然短時間內,Android無論從軟件、硬件的成熟度還是軟件商店的豐富性上都還不能與iPhone相提并論,但它的開放姿態的確讓其未來充滿著可塑性。不僅它自己頗為積極地合縱連橫全球各大手機公司,像中移動的OPhone也相當于Android的一個延伸(詳情請見《環球企業家》2009年9月下《一個系統的誕生》),甚至據說山寨機芯片提供商MTK也會全盤采納這一標準??梢韵胂?,不算遙遠的未來,Android手機很可能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這是蘋果必須小心對待的。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