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何仁(資深媒體評論員)
雞爪子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只能算個配菜,廣東人好這口兒,起了個別名叫“鳳爪”,但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中國會用這個玩藝兒跟美國展開貿易戰。
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11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關稅稅率第一年為35%,第二年為30%,第三年為25%。中國商務部隨之依照中國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
一場“鳳爪”對“輪胎”的博弈就此開演。話雖可以這么說,但中國人還是有股酸酸的感覺,因為雞爪子確實算不上什么正經的“貿易武器”。
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為世人公認,從一個封閉式國家轉為開放式國家,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并成為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國家,這本來應成為楷模,但是在大力提倡自由、公平貿易的國際市場上,中國卻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案件最多的國家。據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統計,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WTO成員國發起的反傾銷貿易調查數量同比增加了12%,在35起案件中,有八成針對中國產品。這與倡導自由公平的國際貿易理念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首先是所謂反傾銷理念。這一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雅務布·瓦恩納提出的,他認為傾銷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國家市場上的價格歧視,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有損于進口國的工業,是應該受到譴責和抵制的。但這一看法其實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同。有學者認為,“傾銷”并不能算是不公平貿易行為。以現代西方經濟理念講,市場經濟的出發點是立足于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反傾銷更多地成為一種國家貿易保護和國內政治需要的工具。
其次,對中國來說,遭遇反傾銷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在反傾銷后面還有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問題。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后,遭遇反傾銷調查時,不能以本國的市場成本為依據,而是要以第三國的市場成本為傾銷幅度的依據。這就給了發起國極大的自由權。在一些案件中,調查樣板的第三國生活水平往往高出中國十幾倍,中國企業為此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即使按照西方國家自己制定的市場經濟國家標準衡量,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也完全達到了市場經濟國家標準。即使歐盟強調針對中國國有企業,但在歐盟也有30%~40%的國有經濟。很多西方經濟學者也都承認,歐盟與美國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原因主要還是政治上的考慮。
最后,從事實效果看,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家并沒有傷害誰,反倒是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如美國喊得最兇的貿易逆差問題,看似很大,但如果按專家的分析,中國貿易出口總額的60%多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如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出口順差達844億美元,如果扣除這一部分,當年中國貿易順差只有175億美元。為了平衡貿易,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和棉花進口國,動輒購買幾十架波音飛機。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僅2004年中國的優質廉價商品就為美國節省了1000億美元,中國制造的產品為美國公司創造利潤達600億美元,占標準普爾公司全年利潤的10%,帶動了400萬~800萬人就業。而為了適應開放性的國際市場需要,中國對外開放領域遠遠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某些領域甚至比發達國家開放得還徹底。
鳳爪對輪胎,雖知其不可而為之。僅從貿易規則角度看,中國再如何盡力也難迎合歐美的胃口,因為這種貿易規則本身就是一個不等式。170年前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修改了中國藩國進貢式的貿易體制,而現在中國還要為建立真正公平的世界貿易體制付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郵箱:pk-qiyejia@vip.sina.com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