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北京中小企業發展為例,在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扶持、服務措施。通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服務創業期企業;設立再擔保機構,服務成長期企業;搭建上市融資平臺,服務成熟期企業。
郭俊峰介紹說:“北京市已經初步搭建了多層次的融資體系,下一步就要去具體落實和完善,有兩個環節非常重要,那就是創業引導基金和省級再擔保機構。”
他說,創業期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技術前景不明朗,資金一般不愿意投。這就需要政府積極引導資金投向創業期企業。而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擔保,也存在著一定的資金風險。政府通過設立省級再擔保機構,一方面可以放大擔保機構的擔保倍數,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它們有效規避風險。
郭俊峰特別強調,政府部門應該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這種小的銀行在風險控制、業務操作等方面會適合中小企業去融資。
關于設立中小企業銀行的問題,不少有識之士都曾呼吁過。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沈建國就提出建議:多建小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他認為具體可以從三個層面做起。一是在中關村和浦東開展科技銀行試點。二是在大中城市推動社區銀行的建立和發展。三是加快村鎮銀行建立步伐。
北京市信用擔保協會會長李世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擔保行業缺乏專門的法規體系支持多頭管理,不利于擔保機構發展,特別是缺乏對民營擔保機構的扶持。” 這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利,李建議政府加大對民營擔保機構的資金和政策扶持。
他認為,小的擔保機構有其自身的發展空間,如順義區光彩擔保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為很多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困難。它從1999年設立至今,沒有出現代償損失。所以,政府和銀行在制定政策時,應給予民營擔保機構足夠的扶持以調動更多的資金進入擔保行業。
中小企業規模小、資產少、放貸風險大,這是許多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的原因。但是隨著國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銀行的態度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舉例說,一小企業向該行北京分行申請貸款,沒有任何不動產抵押物,自有資金只能維持日常經營,一旦遇見大的訂單,企業因為資金緊張只能放棄,發展速度緩慢。但經工行調查,這個企業擁有某石化企業的應收賬款,并且有著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應收帳款真實。工行就以應收賬款作為質押,對該客戶發放了貸款。
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工行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以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除了傳統的抵押貸款,工行北京分行近年來一直在主推國內保理、發票融資、商品融資等產品;同時一直以專營機構、專職隊伍、專門的考核制度來發展小企業貸款業務。
銀監會近日專門召開“全面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會議”,要求銀行建立專門的小企業服務、貸款機構,并準備在5月對相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