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陽光 特約記者 張雨航
十月中旬的北京,國慶的喜悅氣氛尚未完全褪盡。西長安街上,“凱晨世貿 歡度國慶”幾個大字,依然靜靜地矗立在凱晨世貿中心面前,簡約而不失大氣。與此新地標建筑的恢弘氣勢不盡協調的是,其入駐的企業大多非常低調,建銀國際(中國)總部便蟄伏于此。
說起建銀國際,似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銀國際、工銀國際,這些銀行系的全資子公司系列。其關鍵詞也異常相似,皆為銀行系投行,皆位于香港,主要服務于境外資本市場,似乎很少與國內資本市場扯上干系。然而現今,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改變。成立于2004年的建銀國際,如今正在快步回歸,重新布局國內資本市場,于是我們才開始聽到一個嶄新的名字——建銀國際(中國)。
其實,建銀國際(中國)公司早在三年前就成立了,只不過一直在低調運營,默默儲備積累,如今在經歷三年積醞后,終于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其“FITS”全新形象廣告的大幅投放,令之前的神秘面紗漸漸撩起。
神秘面紗
說建銀國際神秘,主要是指建銀國際(中國)。關于建銀國際還是有不少信息的,比如不久前的匹克上市,建銀國際不僅是聯席保薦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還是不折不扣的兩輪投資人,金額約1500萬美元,現持有匹克3.28%股份?!爸?,建銀國際也參與了不少企業的投資,但這是第一次成為董事單位成員?!币晃皇煜そㄣy國際的業內人士感慨。
但是,建銀國際(中國)到底做什么業務?是建銀國際的簡單回歸?其新的戰略框架如何?卻鮮為人知。
走進凱晨世貿中心中座四層,電梯廳指示牌上“建銀國際投資咨詢公司”的標志,依然成為到訪客人猜測、問詢的對象?!斑@是三年前公司注冊時使用的名稱,屬于建銀國際(控股)的一個全資子公司,但如今只能代表公司業務的1/4,現旗下又新增了產業基金業務(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投資業務(資本管理公司)和正在籌建的建銀國際(中國)證券公司,這四項業務將組成未來新的建銀國際(中國)?!闭谇芭_辦理業務的一位人士回答了本刊記者關于其名稱的困惑。
由于業務范圍涵蓋直接投資、產業基金管理、企業收購兼并、財務顧問、行業研究等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浮現在記者眼前的建銀國際(中國),儼然是一家巨無霸式的投資銀行?!癵o anywhere ,do anything”,建銀國際(中國)董事總經理楊弘偉告訴本刊記者,“說建銀國際是中國的美林也好,其他什么也行,它其實就是一家綜合性的投資銀行,一個依托于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p>
作為建銀國際(中國)的負責人,楊弘偉現今同時兼任文化產業基金和航空產業基金的董事。不論是對下屬還是客戶,他都讓人感覺平易近人、態度隨和,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時刻保持著謙虛與謹慎,甚至對自己的成功經歷也守口如瓶。他只告訴記者,自己回國后在一家機構做過一些收購兼并項目,那時還沒有PE(2001年,當時都叫VC,翻譯成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這一提法時,就做了一些現在看來就是PE的項目,包括成功投資北京銀行等。
2007年,當楊弘偉奉命組建建銀國際(中國)時,公司只有兩名員工?,F在,三年過去了,建銀國際(中國)僅現金收入就超過4億人民幣,公司團隊也發展到擁有北京總部,上海、深圳分部,近一百多人的規模。如今,公司自有資金近十個億,管理的資金總規模接近60億。
在建銀國際(中國)的幾大業務板塊中,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各類產業基金。之前,由建銀國際發起設立的醫療產業基金,已成為首家經發改委備案的人民幣醫療產業基金。其他幾支基金也在緊張籌備中,分別是中國文化產業基金、中國航空產業基金、中國環保產業基金、中國礦業并購基金、中小企業投資基金等。其中文化產業基金正在申請備案過程中,并將于年底前推出。
楊弘偉告訴本刊記者,建銀國際(中國)就類似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拔覀児芾淼馁Y金除了自有資金外,還包括在高端客戶中募集的資金?!碑斎?,與其他基金不同的是,建銀國際是先有項目再募集資金,而一般傳統的基金是先募集到資金,再找項目投資?!叭绻@個錢投不出去,基金的壓力就會比較大。而我們就沒有這方面的擔心?!闭f這番話時,他一臉輕松。
在草擬采訪提綱的過程中,記者還曾擔心:在信奉過往業績的PE界,建銀國際最大的不利是沒有過往業績。如今看來,其不但有過往業績,并且成績斐然,短短幾年間,已經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比如為某省高速公路建設融資,采用股權信托融資方式;為某礦產企業實施境內外借殼上市;協助某大型跨國媒體產業集團,實施收購并獲得銀團貸款和發債,提供過橋貸款等;幫助某大型民企實施股權并購信托融資等。
也正因為較突出的過往業績,才使得建銀國際旗下基金都能夠較順利地募集?!拔覀兦捌谠赑E領域做了三年的項目儲備,而三年的運營經驗也形成高端客戶對我們品牌的忠誠度?!睏詈雮ジ嬖V記者,事實上,建銀國際(中國)在上市公司重組方面,已經做出幾單成功案例,只不過無法透露具體名稱而已。
相關人士表示,建銀國際(中國)同時掌管幾只基金,有效解決諸基金GP與LP的公平性問題是最頭痛的事。對此,楊弘偉并不這樣認為,“建銀國際的諸只基金,并不形成競爭,而是一種優勢互補,這樣有效解決了GP、LP的公平性問題。拿醫療產業基金來說,其基本上專做醫療項目,那么建銀國際的直接投資資金就不做醫療了;而文化產業基金也類似,大部分文化產業項目讓文化基金去做。建設銀行各分行推薦的項目各種各樣,不一定非要與基金去競爭?!?/p>
背靠建行大樹
擺在本刊記者眼前的建銀國際(中國)FITS 方案 (即Financial Total Solution 金融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始于2008年11月,即在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現在,企業通常希望金融機構能提供一站式的所有金融產品和服務。由此,作為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一個重要部分,建銀國際(中國)公司在總行投行部領導下,提出了“金融產品整體解決方案(FITS)”,提供一站式、一攬子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不僅包括股權融資,還包括債權融資、結構性融資,以及銀行理財產品融資等。
這中間包括幾個重點業務。其一,就是做并購財務顧問。依托建行客戶和地方政府關系,以及建銀國際在資本市場的橫向聯系,FITS方案能有效地為企業量身搜尋合適的目標收購企業,以及潛在的戰略和財務投資人。即在保密期的搜尋之前,就能根據業已掌握的目標企業和潛在買家的相關信息,在不正式接觸目標企業和潛在買家的條件下,篩選成功可能性較大的目標企業和最感興趣的賣家?!拔磥?,銀行系PE在并購領域的發展空間最大?!辈恢挂晃徊①弻<疫@樣對記者說。
此外,就是直接投資。其獨特性集中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其銀行背景,與其他私募相比,可以降低眾多國企改制中引入投資者審批的難度;其次,依托于建行集團,是財務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的結合體,補兩者之短,揚兩者之長;第三,其在國際國內有多家分支機構,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以及獨特的解決方案;最后,建行集團的強大聲譽和品牌。
那么,究竟怎樣的項目會進入建銀國際的法眼?主要是考慮納入國家、省一級和一二級市政府規劃的項目。比如,基礎設施類、主導產業類、高科技類、產業和勞動力調整類、出口產業類、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類、生態環境類。一句話,都是大手筆的項目。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強大的商業銀行背景,不僅使得建銀國際能優先獲得優質項目、客戶資源、商業銀行信貸支持,還能大大降低其PE投資時的市盈率。
看看其資料便知。建設銀行擁有完備的海內外機構網絡和信息網絡,有13400余分支機構可以聯動,以及35000余億貸款積累起來的客戶資源,這些都為建銀國際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優質的資源和客戶。在項目搜索、客戶營銷、盡職調查、風險防范和過程控制等方面,建銀國際擁有其他投資銀行所無法復制和無法比擬的優勢。
而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的結合,也使建銀國際的投資企業,不僅獲得股權融資,還能帶來相關的信貸類債權支持。與股權投資需要分享企業收益相比,債權融資是固定收益,通常成本較低,較受企業歡迎。
“建銀國際比其他PE投資者的優勢在于:我們投資一家企業,這家企業的授信等級就相應增加,企業在獲得股權投資的同時還能獲得信貸支持,相當于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同時進入,這對企業的發展更有利,企業也更愿意接受我們這樣的投資者?!?楊弘偉告訴本刊記者,不僅如此,還同時促進了PE投資的收益?!吧虡I銀行的信貸支持,反過來使我們能夠以較低的P/E倍數拿到項目。例如,曾投資的一個PRE—IPO項目,我們占其10%以內的股權,因為建行同時給這家企業大額度的信貸支持,其他PE投資者的價格可能是十幾倍P/E,而我們能以更低的P/E拿過來。這樣,我們的投資收益就較高?!睏詈雮ケ硎?,未來即將成立的產業基金也將采取類似的操作模式,“股權加上債權,這是銀行系PE的優勢所在。即我們提供的是全方位解決方案(FITS),它的特點是全方位的:針對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融資方式,針對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融資方式,針對不同項目企業也有不同的融資方案?!睏詈雮フf。
靈活的多渠道退出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PE投資退出無非幾種,要么拿到證券市場IPO,要么股權轉讓。多數PE也已經習慣于這種節奏,并能夠保持足夠的耐心。
然而,與傳統PE相比,建銀國際的退出渠道則要豐富得多。他們可以與其他PE投資一樣,等著IPO或股權轉讓后退出,也可以另辟通道,實現快速退出。一是借殼上市,迅速退出;二是通過證券化的手段,將資產打包,將業績體現出來;三是通過大股東回購,實現退出。其潛臺詞是,其收益不需要像一般VC或PE那樣投資一個項目賺幾十倍,只要保持較高的流動性就夠了,即追求投資的項目要快速實現收益。正是基于這一思路,建銀國際能夠做很多PE不愿也不可能做到的項目。
由于單純等待上市,退出速度較慢,且不確定因素太多,建銀國際更喜歡借殼上市——這一速度相對較快的退出途徑。畢竟“等著企業IPO,說不定要等幾年,干脆不等了,給企業投資之后,找個殼,讓企業借殼上市,之后退出”。據悉,如今其已有幾單借殼上市退出的案例,還有一單馬上就通過審批。
內蒙古某煤業就是借殼上市的一個典型。其為內蒙古最好的煤業公司之一,擁有中國最優質的煤炭資源,煤炭的發熱量可達9000大卡,建銀國際曾為之做過10億元的融資,即先為其并購小煤礦提供資金,使之擴大年產量,然后再按照規定的流程做借殼上市。
另一個借殼上市案例發生在礦業并購領域。當時,建銀國際在該企業重組之前做過一些投資,即先把資金投入到一個資產上,再用其做借殼上市,實際上就是一個PRE-IPO項目,但最終通過借殼快速地實現上市。ST科苑也是這方面的案例之一。
除了借殼上市,資產證券化也是建銀國際選擇退出中的一大方式。簡單講,資產證券化就是指把企業本來缺乏流通性的資產轉化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買賣的證券的一種融資方式。具體做法為:將需要證券化的資產出售給以個特別設立的機構(SPV),由SPV為發行主體,以SPV下的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為還款和收益來源向投資者發行有價證券。譬如商業票據、收益憑證等。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資產證券化直接導致了次貸危機,所以在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很少再提及資產證券化?!岸聦嵣?,資產證券化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中國恰恰是資產證券化不足?!睏詈雮ケ硎?,他們把國外資產證券化的好處帶回國內,同時將海外投行的經驗與本土優勢進行結合。比如,將其持有的股權類資產和其他類資產打包之后,通過商業銀行的發售渠道,向建行的高端客戶(私人銀行客戶)提供較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對建銀國際而言,退出方式更加多樣且快速,與其他傳統PE相比,這大大增加了其資金的流動性。
因為基金不可能永遠有錢,當看到另外更好的資產、項目時,如果手里沒錢,就只能干著急。而通過這種方式,當急需資金時,可以馬上變成現金,這樣雖然在該項目上會損失一些收益,但卻能夠把握住另外一個更好的機會。如今,資產證券化是建銀國際在基金上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外一條退出渠道就是大股東回購。這在礦業并購和房地產企業前期拿地過程中較為常見。不僅建銀系PE,其他很多大型國企PE也這樣做過,有些是通過信托。據本刊記者深入了解,在內蒙古就有幾單礦業并購回購股票的案例。具體如下,當一家大煤礦并購小煤礦缺少資金時,建銀系PE通過股權方式進入,比如投資10個億,占該煤礦49%的股份。在未來兩年,如果這家企業上市,就按現在的價格保留9%股份的選擇權,剩下40%的股權由他們回購。而剩下9%的股權,P/E倍數相對較低,這樣投資收益就會比傳統PE們高多了。
據悉,中信信托最近剛剛完成一個類似項目。盤子在30億元的規模,與國電集團合作,具體投資旗下的擬上市電廠。
另據本刊記者了解,除了礦業,在房地產企業前期拿地過程中,建銀系PE也通過類似方式為其提供購買土地的融資。比如一家房地產公司要拿一塊地,但手頭沒那么多的錢,而在前期土地證還沒拿到的階段,銀行也不給企業貸款,因為沒有任何資產質押,如果能做成,必然需要幫助。
然而,并非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從建銀國際拿到資金。如果企業拿地的總投資是10億,那么房地產企業必須至少拿出4個億,土地價格必須低于周邊土地的拍賣價格,并且這家公司在結構上必須有一個做過地產的公司,公司的過往業績良好。需要6個億,就給你融6個億,最后建銀國際可以通過企業回購的方式退出。畢竟,當企業樓盤一賣,開發商貸款一進來,就有錢了。
通過這種方式,建銀國際也能夠實現快速退出,并且在收益方面達到預期。而通常其投入的資金期限較短,為1~3年,資金成本為與客戶約定的一個固定收益,在項目完成后,采用大股東回購的方式,就能掙到這部分固定收益,稱為固定收益的股權類產品。當然,其資金往往是通過高端客戶渠道融來的,所以也要扣除成本。
對于建銀系,由于有眾多的高端客戶,相應地拿資金的成本也較低,扣除之后就是純收益。很多傳統PE不愿意做,認為收益率太低。但當這個量做大時,總體收益也很可觀。這種方式也是一種PE投資,只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PE投資并不完全相同。
他們可以把一個產品做成結構性的,有優先級、中間級,還有次級。優先級的產品,一般能夠實現固定收益,中間級的產品,則可以使用類似PE投資,而次級產品,必須通過杠桿的作用,收益也必須要加倍,因為風險也是最大的。
愛恨銀行系PE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有著國資背景的銀行系PE在中國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可以做很多事情。相關人士表示,在教育、醫療等公益色彩較濃的產業領域,國有背景的PE才有更多的進入機會。比如,在大型央企的資產重組、拆分等項目中的一些醫院資源,國有背景的PE更容易獲得投資認可。
長遠來看,國有大企業做PE有發展前途嗎?在楊弘偉看來,“國有PE只是增加了VC/PE的成分,而真正活躍的,還是那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VC/PE?!?/p>
對于深創投等國有背景較濃的PE來說,雖然其可以依托豐富的政府資源,但在諸如激勵機制方面,卻會受到種種限制,很難與一些外資甚至民營機構抗衡。對此,楊弘偉坦誠,因為是國有的投資銀行,激勵機制可能比不上民營及外資,但與商業銀行相比,確實有了很大改善。 但也正是建銀國際為員工提供了這樣一個有競爭力的平臺,他們才能創造出這么好的效益,才能成長得這么快?!拔覀兊捻椖渴谴蠹?建行和投資銀行)共同完成的,是建行為我們提供了培植多年的優質客戶。一方面建設銀行擁有獨一無二的強勢品牌,另一方面,幾年間建銀國際的品牌也打造出來,正是基于建行、建銀國際這些品牌基礎之上,才能提供如此多的附加值。團隊也非常清楚,如果一旦離開了建銀國際,未必能再創造出那么好的業績來?!?楊弘偉說。
事實上,與其他許多國有PE機構一樣,建銀國際也在積極尋求更能激發團隊的激勵機制?!绑w制內不能太沖動,也不能太保守,我們比較穩健。對于激勵機制、分配方式等,我們也在探討?!睏詈雮ケ硎?,“下面可能會有管理人(GP公司)的跟投方式,也逐漸會讓管理者參股?!?/p>
對于國有股轉持,建銀國際也在積極建言獻策,尋找豁免的理由。楊弘偉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國家能出臺一些豁免政策。比如山東高新投、深創投們,他們都是以PE投資為生的,李功臣(山東高新投董事長)、靳海濤(深創投董事長)他們創造出這么好的業績,起碼為山東、深圳乃至中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硬要其改制,使之變成民營,對國家也沒有太多好處?!?/p>
沖擊傳統PE?
一直以來,銀行參與PE投資采取的都是曲線方式,即通過香港的投行子公司進行,除了建銀國際,還有工銀國際、中銀國際等。近年來,情況逐漸發生了改變,銀行系投行開始全面布局國內資本市場,潛伏在政策門口的銀行系PE們漸漸粉墨登場,難道業已形成的傳統PE格局真的將迎來攪局者?
說起銀行系PE,在某種程度上,中銀國際是先行者,2006年12月底其最早參與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的管理,但其境內業務主要還是以投行為主;工銀國際也在不斷探索創新模式,從鄱陽湖產業基金到債權型基金等,但目前在境內尚無專設機構,關鍵是,上述兩大投行的基金業務并沒有與商業銀行團隊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業務上也保持了較強的獨立性。反而是,建銀國際與商業銀行的有機結合模式,更顯得奪目些。一位業內熟悉銀行系PE運作的人士講。
“這種結合是一種默契。建銀國際是建設銀行投行業務的一部分,我們是在總行投行部領導下工作的,而總行的人也有派到建銀國際來的,分行也同樣如此。我們融合得就像一家人,真正的一家人。我們的董事長就是建設銀行投行部的總經理?!睏詈雮パa充說,“正因為如此,建銀國際才能把商業銀行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實,如果工銀、中銀發揮好了,都可以有這樣方面的優勢?!?/p>
銀行系PE的崛起,對于當下業已形成的PE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較低的融資成本、較靈活的投資模式及退出方式,銀行系PE每一招,都能擊中傳統PE的軟肋。而銀行系PE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更讓傳統PE們惴惴不安?!拔覀兏緵]法跟他們比。拿資金募集來說,他們資金投完后,若突然發現幾個好項目,需要10個億融資,可以馬上向自己的高端客戶募集10個億出來,單這一點,傳統PE一般是做不到的?!币晃慌c建銀國際打過交道,甚至有競爭關系的外資PE合伙人告訴記者,“我們只能尋找另一片藍海?!?/p>
那么,誰又是銀行系PE真正的競爭對手呢?主要是一些大的PE,特別是并購型PE,比如弘毅、鼎暉、中信資本、厚樸等,應該是其潛在的競爭對手。而一般的VC,反而是其合作的好伙伴。一家知名VC合伙人告訴本刊記者,他們正在合作有關的項目。
楊弘偉卻表示,建銀國際們的出現,并未對傳統的PE構成生存的威脅?!敖ㄣy國際投資的項目,通常還是以銀行體系的為主,多是各地分行推薦的項目,這些建行的優質客戶(2A級以上)遍布各個行業,是建行扶持多年的貸款客戶,對他們比較了解。要說影響,也可能會有一些好的影響。比如一些VC/PE機構在某些領域(央企)投資存在障礙時,與我們合作,就可能進去了。銀行系PE是傳統PE的重要補充,而不是競爭對手。畢竟中國的市場那么大,項目那么多?!?當然,他并不否認競爭的存在,“好項目總會有人搶?!?/p>
深諳國內投資特征的建銀國際,與外資、內資PE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據悉,建銀國際與紅杉資本、賽富等外資PE都有合作?!叭绻覀兺顿Y的項目價格比較低,他們也愿意跟我們一起投?!睏詈雮ケ硎?,“我們(建銀國際與紅杉資本或賽富)馬上會有單子合作?!?/p>
內資PE中的深創投、山東高新投等也都是建銀國際的合作伙伴。其中,尤以建銀國際與深創投的合作最為值得關注?!吧顒撏兜钠放瞥恋砹诉@么多年,在PE界很有影響;建銀國際則是新崛起的品牌,背后是強大的建行背景,大家還是認可的。雙方的合作,能夠獲得品牌的互相影響?!睏詈雮ケ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