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BBVA,Spain
文/邱 蓉
西班牙BBVA銀行具有上百年的經營史,銀行市值排名全球第七,即使經歷此次金融危機,也不需要政府注資,并依然保持著資產質量良好、貸款呆賬少、不良率很低的紀錄。目前,摩根斯坦利對該行的評級由以前的AA-上調為AA,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和成熟的風險管理文化。
2009年5月,中信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組織了赴西班牙BBVA銀行的境外信貸管理培訓團,筆者有幸近身感受主流歐洲商業銀行及其風險管理特色。
一、BBVA銀行風險管理架構
BBVA銀行是西班牙第二大銀行,經營業務全能型,經營范圍全球化,素以堅持保守原則、經營穩健、資產質量優良著稱于歐美銀行業。BBVA銀行因在西班牙語系國家拓展銀行業務,其信貸風險管理架構與歐美主流銀行既有相似之處,又在細節上具有特色,詳見圖1、圖2、圖3。
二、BBVA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根據BBVA銀行介紹,他們風險管理最為獨到之處,在于樹立了適合本土文化的風險管理理念,體現在對風險管理政策的執行力上,貫穿于精確計量授信風險之中。
(一)集中與分權相結合的管理機制:授權伴隨問責,權責永遠對等
1.“大中臺”的風險管理模式。BBVA銀行風險管理體現“大風險”管理的理念,風險管理的對象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以及非銀行風險;此外,該行立足跨國銀行的現實,格外注重防范國家風險,這也是國內銀行業所推崇的“大中臺”風險管理架構。這種“大中臺”風險管理架構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便于全行實施統一的風險管理政策,避免因業務主線受本身利益的驅動而弱化其風險管理職責。
2.董事會也是“大中臺”的層次之一。BBVA銀行的最高風險審批委員會是銀行董事會。BBVA銀行的董事會,既是銀行戰略風險的管理中心,也是信貸風險的最終審批機構,負責對高風險、大額授信、特殊業務和關聯授信業務的審批。召集董事會審議授信項目,也是董事會日常管理的其中一項工作,特急的、大額的可隨時“Extra”召開董事會審議。從這個方面看,BBVA銀行的董事會并不是超脫于日常管理之上的,而是深度介入信貸風險管理實務的經營性機構。
3.簽批可以授權給個人。在大集中的風險管理框架下,BBVA銀行對授信準入審批推行個人負責制。這樣做的結果,既提高了有權簽批人的責任心,又避免了審議“集體決策”,出現不良授信時推諉責任的情況。BBVA銀行對風險審批官實行等級授權制,各級審批官享有不同額度的審批簽字權限,等級越高,有權簽批人可簽批的授信額度越大。但經簽批的授信業務一旦出現信貸風險,將追索有權簽批人的個人責任。
4.促發展與防風險并重的考核標準。BBVA銀行的風險管理承擔“雙重目標”,促進業務增長、防范信貸風險。該行日常工作考核指標也與市場份額和風險管理雙掛鉤。其目的,是要求風險管理條線在處理促進發展和風險防范工作時,要同時兼顧兩者,實現一種動態的發展均衡。這樣,有助于防范風險管理的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為保障資產安全,過分回避風險和責任,犧牲了銀行的發展和效率;另一種是,為盲目搶占市場,以資產安全為代價,犧牲了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5.以年度風險預算來決定風險容忍度。銀行經營的是風險,有風險總是會有損失的,但要將信貸產品的“殘次品率”降至最低。我們感到,BBVA銀行對風險預算工作格外重視,每年都安排當年風險預算。風險預算是風險容忍度的上限,分配給分行的風險容忍度,視為貸款可以出現的“殘次品率”。只要在風險預算之內,只要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管理程序,總行一般地并不會對新增不良貸款逐戶逐筆過問,也不會對分行審批項目進行不必要的干預。每年終了,該行通過對風險預算的執行考評,來進行次年預算安排。(二)堅持理性經營理念:“別人熱、我不熱,別人冷、我不冷”
1.保持理性,克制沖動。面對市場誘惑,他們要求堅持理性、冷靜的克制態度,不放松信貸標準。該行奉行“順市而為”的政策取向,當經濟從繁榮到蕭條,處于經濟下行周期時,BBVA董事會往往向下調整經營目標,風險委員會則出臺收緊的信貸政策,不會“逆勢而動”,堅持寧可暫時收縮市場份額,也要保證資產質量的理念。
2、保持審貸的獨立性。在BBVA銀行看來,理性對待經濟擴張,冷靜保持信貸審查標準,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使對于由政府推薦的項目及政府自身的項目,BBVA銀行也會要求由政府提供有效的抵質押擔保,而不接收只具有“安慰”性質的擔保函,顯然,其不肯因政府融資項目而降低審批條件。
3.對創新業務慎之又慎。BBVA銀行的經驗或者說是理念之一是,“寧做看得懂的傳統業務,不做看不懂的創新業務”,對于創新業務,他們持審慎態度,對看不準或看不懂的衍生產品寧愿不做,這也是該行免受本次金融危機之苦的主因;從另一方面看,該行注重資產組合管理,從上到下,包括董事會在內的各經營管理層,均十分注重維護和開發傳統的信貸市場,這也為該行獲得了可持續拓展客戶群體的諸多好處。
(三)精確量化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管理不是“藝術”,是一門數字化管理的“科學”
風險管理理念像基因細胞DNA一樣根植于BBVA銀行授信業務流程之中,而量化信用風險,用“數字”來說明信用風險程度,也根植于該行貸前分析人員的理念之中,這是其維持風險判斷一致性的重要基礎。
1.避免審貸主觀判斷帶來的不一致性。BBVA銀行十分注重風險管理的執行力和一致性,他們認為,計量風險和量化風險的過程,就是營銷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共同尋求一致性標準的過程。在BBVA銀行看來,在一個主觀判斷的環境里,如果沒有定量分析的程序和系統,風險管理人員也很難說服營銷人員及分行經營決策層不要承擔過多的風險,而且,不同審批人員主觀判斷上的差異,也使風險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2.注重運用管理風險和分散風險的工具。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要求銀行正規化、系統地分析信用風險暴露,確定風險暴露的違約率PD和預期損失率LGD。雖然,“數字化”的信用風險管理令授信流程顯得缺少“彈性”,但這些技術對于計量、化解和管理信用風險尤其重要,十分符合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要義。BBVA銀行擁有先進的風險計量系統,十分注重量化的評級結果在授信審批中的應用,要求結合內級評級來確定授信風險敞口上限。2008年底,BBVA銀行的貸款不良率為2.1%,撥備覆蓋率為91%(2007年底撥備率達到223%),在與其規模相仿的歐洲銀行中,撥備覆蓋率排名第一,貸款不良率排第三(由低到高)。如此優良的資產質量,一定程度上,應該歸功于其采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實施嚴謹的定量分析的能力。
3.貸款定價既要講究“數學”,也要講究“藝術”。當然,BBVA銀行的數字化管理并不是絕對的,該行在多年的經營中摸索了一套寓“藝術”于“科學”的貸款定價之道。在BBVA銀行看來,這種“藝術”也是基于遵循一致性的貸款定價紀律之上的,是建立在對風險定價、銀企合作關系和市場因素(銀行同業競爭者等)的綜合考慮后做出的慎重決策。
(作者單位為中信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