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PE(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未來PE市場將分化為三極世界:美國、歐洲和亞洲。
近日,全球頂尖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管理公司艾德維克(Adveq Management AG)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布魯諾阿施勒表示,2010年將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出現飛躍式變化的標志性年份,機構投資者將首次真正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私募股權投資。
美歐PE攻略
私募股權投資最早起源于美國。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目前擁有600多家專業私募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管理著超過500億美元的PE基金,是當今世界私募投資業最為發達的國家。
艾德維克認為,在美國,受困公司及科技領域擁有十分誘人的機會。對前者來說,破產及債務掉期為不良債權及重振資本基金經理帶來交易量。對后者來說,風險資本流入量不夠,促使資本集中于高質量的創新機會。
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在2008年去美國硅谷考察后亦發現,雖然在能源技術、新的網絡技術方面,美國到目前為止沒有取得根本突破,但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在上述技術領域做了大量工作。
“如果PE基金能夠把眼光放得稍微長遠些,我相信,在某些領域,還是會取得突破性進展,對PE基金來說,會得到極大回報,就像上次網絡技術取得突破之后。”孫茂輝對本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隨著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淘金的機會會更多。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孫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的發生,致使美國很多股權價值大幅下跌,比如金融股權,礦產資源股權等。“眼下PE進入的成本較低,風險相對減少。”
而且,隨著美國市場逐漸飽和,PE基金紛紛到歐洲尋求投資目標。艾德維克認為,歐洲PE基金的機會大部分來自于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公司分拆有望為中小并購市場帶來新的交易。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宏觀上歐洲希望向著經濟、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如果PE投資歐洲實體經濟,則歐洲可以被看做一個單一的市場,對PE來說意味著空間擴大。不過,歐洲各國在具體產業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差異。PE基金如何充分利用歐洲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利益,怎樣平衡歐洲各個經濟體內部的政策的不協調性所帶來的矛盾,是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孫茂輝如是說。
亞洲經濟增長強勁
盡管歐美PE市場成熟,但歐美實體經濟面臨著增長緩慢的前景,使越來越多的PE基金愈來愈關注GDP增長較快的亞洲市場。公開消息顯示,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安佰深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已落戶上海。
“眼下亞洲經濟增長比較塊,各個行業的機會相對都比較多。此外,亞洲PE市場是個新興市場,PE基金比較愛投新興市場。”孫飛表示。據悉,目前亞洲占全球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大約三分之一的份額,規模上相當于美國和歐洲的市場。
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權威機構的預測數據顯示,至2030年,中國和印度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GDP中所占比例將分別由2008年的7%和2%飆升至18%和10%。
亞洲經濟保證強勁增長的同時,又要達到低碳環保的要求,這勢必帶來亞洲產業之間的結構重組、并購。“這種需求大規模的增加,為亞洲地區的PE市場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孫茂輝表示。
此外艾德維克還預計,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受不斷增長的專業化和行業細分化的驅動,亞洲私募股權市場將繼續發展和成熟。而亞洲尤其是中國擴展其在全球私募股權市場上影響力的同時,西方國家的私募股權投資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縮減大約30%。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