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醫院推出預約掛號服務三個月,記者調查發現——
多為預約專家號,尚未起到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的作用
起立繪
從今年8月開始,沈城的大型公立三級醫院按照衛生部的要求,都已陸續開展了網絡、電話等形式的預約掛號服務。
如今,三個月過去了,這劑旨在治療掛號難、削減就醫排長隊的“新藥”,在沈陽卻尚未起效,患者普遍不買賬。
尷 尬
預約量不足百分之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盛京醫院,是沈陽門診量最大、最先推出預約掛號服務的兩家醫院。
“目前,電話預約和網上預約加起來,平均每天大概有五六十人?!笔⒕┽t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而這家醫院僅南湖院區的日均門診量就在五六千人左右。也就是說,預約掛號病人僅為百分之一。
醫大一院的情況也基本如此,每天現場、電話、網絡三種預約方式加起來的量也不過100人左右。其他醫院更是應者寥寥,在一些市屬醫院,預約掛號基本是形同虛設,“預約電話一次都沒響過?!币晃还ぷ魅藛T說。
這與衛生部要求的預約掛號量約占門診量40%的目標,還相差太遠。
跑 偏
預約變成爭搶專家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預約掛號的人數并不多,但是預約的對象卻非常集中:專家號,特別是特需專家號搶手,普通號無人問津。
在遼寧省人民醫院,每天預約掛號量為十人左右,基本都是直奔該院幾位心血管科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大專家來的;醫大四院的預約掛號平臺幾乎成了眼科專家的“預約專線”。
在醫大一院門診部,別看預約掛號的人數不多,但預約的都是專家特診,一位特診專家每天接診的患者為50人,既要保證窗口掛號,又要兼顧預約掛號,醫院目前每天放給預約患者的號數只有5個,仍然難以滿足預約需求。
倡 導
普通門診普及預約掛號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現象有悖于預約掛號的初衷。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柳青峰表示,衛生部推行預約掛號的目的不僅在于緩解掛專家號難,更在于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特需專家資源有限,哪種方式掛號也解決不了稀缺的問題。只有當預約掛號普及到普通門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舉個例子,人們常常抱怨醫院里人滿為患,看個小病,卻要浪費一整天,8點排隊掛號,10點能看上就算順利,甚至有的要排到下午。其實,在某些時段,例如下午3點以后,或者周四、周五,患者并不多。如果采用預約掛號,患者來了無需等待太久,時差大約在1個小時左右,就能輪到自己,而且醫生也能合理安排時間,不會疲于應付,保證了每位病人的問診時間,提高醫療質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