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興
這是朋友的親身經歷。
朋友是個領導干部,一次牙疼,開車到醫院看牙,花了8塊錢掛號。醫生很負責任,不過我想也許和他的地位有關,那不管它了,總之是幾個主任級的醫生都來看了他那個復雜的牙疼現象,花了一點時間。
看完病,到停車場取車,存車花了15塊。
朋友感慨,看車人收的錢幾乎是醫生收的兩倍。
現在的社會,醫生受到極為復雜的評價。一方面,他們是救死扶傷的天使,拯救病人于痛苦中,挽救病人的生命于死亡線上。誰都知道,吃五谷雜糧沒有不得病的,誰都知道,世界上離了醫生不行;另一方面,醫生又成了“魔鬼”,手術要收紅包,開藥要拿回扣,有的醫生還不負責任,簡直草菅人命,做手術把刀子留在病人的肚子里,開藥驢唇不對馬嘴。不是有個段子這么說嗎:
這年頭,醫生見死不救,草菅人命,越來越像殺手;殺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來越像醫生。
可是,在批評醫生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醫生的可憐。
醫生這個職業,是相當特殊的職業。因為人命關天,所以,對這個職業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學本科來說,正規的醫科大學的學制要比普通大學多上一年。畢業以后,必須要當相當長時間的住院醫,要有相當長時間的實踐,才有可能真正當上醫生。
但是,醫生又是個高風險職業。除了確實因為醫術不高或因為疏忽可能發生人命關天的問題外,來自病人家屬的誤會也不得了。因為醫生接觸病人,而沒有一個病人不希望自己盡快好起來,醫生又不能保證每個病人都盡快好起來,這樣,勢必會發生醫生和病人的摩擦,經常聽到的新聞是某某醫院某某醫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屬的攻擊。我想,受攻擊的醫生中,應當有不少人是無辜的。不是他們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們回天乏術。這個回天乏術不是醫生的手段不高強,而是病人已經病入膏肓。
就拿門診來說,一個醫生一天看多少病人合適?我有時在醫院看病,對于醫生的態度也頗為反感,認為他們對病人粗暴,沒有同情心。但是設身處地為醫生想,每天要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病人,一年里除了休息日每天要同樣面對這么多的病人,心情能好嗎?
就拿紅包和開藥回扣來說,按照一般原則說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反過來想,醫生這樣一個高尚職業,這樣一個受教育成本比許多普通職業要高得多的職業,看一個病人掛號費只有一兩塊錢,到了主治醫師,也不過十塊錢左右,而且還不是都屬于自己,一天就是看50個病人,能有多少收入?每個病人如果平均用時10分鐘,就是500分鐘,醫生不上廁所憋死,也要超過8小時工作。面對如此之少的診費,他們心理能平衡嗎?其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而又有機會得到灰色收入的人伸出手來,其實是不足為怪的。
有人會反對我,說中國還很窮,老百姓看病出一兩塊錢掛號不容易,不能提高;說醫生應當提高覺悟,把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甚至還說對那些黑心的醫生要處以重罰。都有道理,但是,有時,理論上的論證完全代表不了現實存在。脫離實際的話很好聽,但是解決不了每天發生的醫患沖突,解決不了目前呈惡性循環態勢的醫院病。
當然,這是一個積重難返的問題。
我們看看香港。香港的醫院和醫生管理制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我對香港的醫療其實也不太了解,但是,我的小兒子出生于香港,多少知道一點香港的醫院。香港的醫院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醫院是社會福利性質的,收費低廉,再窮的人也看得起。而私立醫院門診收費很貴,我太太看的大夫,每次診費都在500元左右,所以,香港能夠開私人診所的醫生收入很高。對于這一點,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醫生有相當多的不平衡。由于香港醫生收入高,飯碗非常珍貴,所以,他們不會去亂開藥,也不會不負責任。因為每個病人都是衣食父母,每個病人都是一個活的廣告。也因為有醫師協會和各個保險公司聘請的資深人士隨時可能來檢查,如果發現違規,醫生的執業資格可能就沒了,換句話說,飯碗就打了。所以,其實每個醫生在行醫時,都會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而香港政府要求每個新畢業的醫科學生,必須到公立醫院工作一段時間,在那里積累經驗,同時,也培養為患者服務的意識。但是,都是新人的話,醫療質量怎么提高呢?香港政府規定,每個私人診所的醫生,每周必須有半天時間到公立醫院出診,這是義務性質的。所以,在公立醫院,也能看到有相當水準的醫生。
像香港這種醫療制度,不是說實行就能實行的,它有許多制約因素,如私立公立兩種醫院并行,如保險公司的強勢,如醫師協會的管理,當然還有香港經濟的發達,等等。
對于香港的這些醫療上的規定等,也可能我說了些外行話,但是,大的原則上是八九不離十的。香港的醫療不是說無懈可擊,也有問題,也有港人不辭辛苦到深圳乃至北京看病,但那大都是出于經濟的考量。
我的題目是醫生也可憐,有些人可能會反駁,病人更可憐。我也同意。但是,各有各的可憐之處。中國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有道理。
多看看人家手里那本經吧,這樣才能有和諧社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