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宜:A股市場的11月效應

2009-12-07 18:05:48      袁宜

  作者:袁宜

  關鍵詞:新財富;A股市場

  已經披露完畢的2009年三季報顯示,上市公司利潤回到了正增長的狀態,由此確認了業績快速復蘇的趨勢,這對股價是一個有力的支撐。然而,考慮到目前賣方機構對全年的盈利預測已較為樂觀,進一步上調的空間有限,顯然業績復蘇對股價的推升作用不能高估。那么,股市進一步上揚的動力是什么?我們的研究發現,每逢年末,投資者開始展望來年,分析師開始給出下一年的目標價,這將打開股價的上升空間,令第四季度成為全球主要股市在一年當中上漲概率最大的時期,呈現所謂“四季度效 應”。在A股市場上,則表現為“11月效應”。

  年末面臨估值的業績基準切換,有望成為推升股價的動力

  觀察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全年12個月每個月上漲和下跌的概率,可以發現第四季度的3個月是一年當中上漲概率最大的時期,美國股市、英國股市、德國股市、香港股市概莫能外。為什么全球股市在第四季度的表現如此突出?在這個具有某種共性的統計規律背后,隱含著怎樣的邏輯?

  臨近年底,估值的業績基準面臨切換。2009年即將結束,2010年近在眼前,投資者逐漸開始把上市公司明年的盈利預測作為估值的業績基準,從關注2009年的估值水平,轉向關注2010年的估值水平。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明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將錄得增長,這意味著同一家公司2010年的估值水平會低于其2009年的估值水平,因而站在明年的角度上看,股票的估值會變得更加便宜。投資者展望來年,分析師給出下一年的目標價,這將打開股價的上升空間。

  臨近年底,以來年業績作為估值基準較為合理。如果在上半年有人告訴你,某公司2010年的估值很便宜,或許你會說:2009年的業績還沒能看清楚,何談2010年的估值,這么做未免太激進了吧。然而,時至今日,隨著三季報的披露完畢,今年的業績幾成定局,把關注的重心、估值的基準轉向來年,似乎合情合理。

  在中國,三季報披露完畢后的11月,是全年之中上漲概率最大的月份,呈現“11月效應”(附表)。我們期待,隨著三季報對上市公司業績復蘇的確認,A股市場能在業績增長和估值下降的支撐下,重拾升勢。

  挖掘業績復蘇中的

  結構性機會

  在關注業績復蘇、尋找估值低估的氛圍中,哪些板塊將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從β轉向α。2008年11月到2009年8月初,A股的投資者們在經濟快速回升預期下,追逐行業輪動,追逐周期彈性大的板塊(高β板塊)。當時,市場預期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快速進入過熱階段,明年上半年迎來宏觀調控,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完成一個經濟周期。在這樣的預期下,從投資品到原材料,從房地產汽車到中游行業,再到出口,我們經歷了快速的板塊輪動。然而目前,宏觀經濟快速過熱的風險在減小,這樣,已經發生的板塊輪動似乎超前于經濟周期,超前于經濟的復蘇進程。為此,投資者需要在經濟溫和回升的現實下,尋找結構性的機會,回歸到估值和業績(α收益)。

  挖掘業績復蘇中的結構性機會。我們通過以下方法來尋找相對低估的板塊。首先,根據研究員的盈利預測,計算74個申萬二級行業2010年的期望PE;然后,把計算結果跟每個板塊的歷史平均PE減去PE的1倍標準差進行比較,如果前者越低,則該板塊被低估的概率越高。排序結果發現,2010年期望PE低于歷史均值減1倍標準差以上的板塊包括:銀行、石油開采、高速公路、視聽器材;處于均值減1倍標準差到0.8倍標準差之間的大板塊(流通市值權重接近或超過1%)包括:建筑裝飾、電氣設備、保險、化學制藥、飲料制造。我們認為,上述板塊最有可能具備估值回升的潛力?!?/p>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