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秘書長兼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乃劍
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是擺在人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中部地區尋找出路的突破口,一定要在戰略上進行科學定位,產業定位準確,一個地區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招商引資搞上去了,一個地區就有了外部支持的力量
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已成為我國的一大特色。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各地招商引資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招商的形勢也在不斷變化。目前,招商引資已從過去全民拉大網式的初級招商階段向選擇性的科學定位招商階段轉變。
過去單純依靠區域稅收政策優惠、零地價提供等吸引外商進入的條件,已逐漸失去優勢?,F在實現規模性的招商、可持續的招商,主要是依靠最佳的投資環境作保障。
根據這一形勢的變化,對于可持續的招商,我們總結出了打造最佳投資環境應該堅持的三大原則:一是可識別原則,二是可選擇原則,三是可供給原則。這三大原則是緊密相連的,貫穿招商引資的全過程。
所謂可識別原則,即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要想提高外部客商對其地方的注意力,投資的吸引力,一定要具備外部形象、內部文化內涵的可識別性。有了可識別性,才有外部客商合作投資的選擇性;有了外部的選擇性,才有本地合作的供給性。因此,堅持可識別性原則,是招商引資的基礎。
堅持可識別性,具體講,就是要求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有形形象、無形形象都要可識別。
有形形象包括,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區位、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筑風格的形象;地區、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形象;地區、城市區域規模的形象;地區、城市顯示性風情、風俗的形象;地區、城市主要物產、特殊產品資源的形象等;城市品牌、企業品牌、商品品牌、企業家品牌形象等。
地區、城市的無形形象包括,政府誠信、政府廉政勤政的形象;投資政策形象;社會治安形象;市民文明素質形象;城市精神形象;文化內涵形象等等。
做到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有形形象、無形形象的可識別性,一定要塑造可識別標志,建立可識別系統。創造可識別導向平臺,促進良好的有形形象,無形形象的顯示性和美譽度,從而構成一個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形象。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能夠為外界客商提供良好的可識別形象,等于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增加了自己的無形資產。外部客商對該地區的第一印象如何,決定投資的第一選擇性非常關鍵。一般來說,來自于一個地區、一座城市100—200公里以外的客商,對于投資項目的選定,絕不會取決于某一個投資要素就能定下決心,而是要綜合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各種綜合要素全面考慮。投資達到一定規模的項目,客商一定要考察若干參考點,進行反復比較,從中選出最佳的投資點。最佳投資點的選定,取決于綜合形象的整體合成。我們曾對蘇州工業園進行過調查,所有進入該工業園的外商和國內大企業,在選定蘇州投資點時,都平均考察了5個以上同類地區,最后才選定了蘇州。蘇州之所以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點,主要是蘇州的政策環境、文化環境、居住環境、區位、交通環境等良好形象可識別性很強。
所謂可選擇性原則。即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種合作、支援、交易的相互選擇的自然法則。各種合作、支援、交易行為的實現,主要來源于相互選擇的第一選擇性。結合一個地區、結合一座城市,要想擴大開放,吸引更多的外部資本力量。必須具備自己被別人確定為第一選擇對象和自己選擇別人為第一合作對象的優勢條件,從而獲得在“合作、支援、交易”中的相互選擇的主動權,實現雙贏、多贏的主動權。既然招商引資中有了選擇性的法則,作為我們一個地方,一座城市,就要千方百計地創造被別人選擇的條件。
所謂可供給原則。即服從服務于需求的原則,也就是實現了我們招商引資的目的。當外部客商具有對我們一個地區、城市識別和選擇的意向之后,我們就要集中精力,服從、服務于客商的選擇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切投資開發的生產要素和各種必備條件??蜕谈鶕覀兲峁┑男枨蠓?,開始正式啟動投資開發項目。在這種條件下,識別——選擇——供給,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招商引資工程鏈。
根據浙江省權威部門調查,從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間,浙江工業類上市公司跨區域擴張選擇共計76家,其中,選擇東部及沿海地區的共計58家,占76%,選擇中部地區的共計12家,占15.7%,選擇西部的只有6家,占8%。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企業投資對地區選擇性條件是相當慎重的,像安徽這樣的中部地區,如何堅持三個原則,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當地的省情、市情、縣情、鄉情,找準優勢和劣勢,把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把劣勢降到最低點。
中部地區歷史上曾有過輝煌,后來之所以停滯,除了交通、通訊落后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計劃經濟的工農剪刀差,使中部地區對國家的貢獻與獲得的回報失衡。
當改革開放之后,由于基礎不同,條件不同,又導致中部地區在新市場競爭、區域競爭中,處于非公平競爭的劣勢。這些因素決定我們必須堅持“可識別、可選擇、可供給”的三原則,讓中部地區重新走出中部,振興中部,讓外界重新認識中部,投資中部,支持中部,從而實現中部的重新崛起。
對于產業規劃和發展,任何地區都有一個如何立足當地實際尋找突破口的問題。突破口選對了,產業就能振興,地區就能振興。因此,我們提出如下三大突破口,探索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問題。
1、以特色資源為基礎,從特色產業突破。任何一個地區在規劃產業時,首先要把本地特色資源開發規劃好,這是重中之重,是地區發展的基礎性突破口,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好高騖遠。
2、以傳統產業為基礎,從發展型產業突破。我們的傳統產業也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通過傳統產業的變化,往往會出現新時期、新需求的經濟增長點,即發展型產業的遠景前途。立足這一思維方式突破,就可以使傳統產業充滿新活力,出現新的市場潛力。傳統產業不可丟,傳統產業不可輕視,傳統產業是希望所在,可持續發展所在。
3、以潛在資源為基礎,從新興產業突破。所謂潛在資源,就是具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潛在性價值的資源和轉化型資源,或者是未被認識,未被發現、未被開發的資源。這種資源一旦被開發出來,就會顯示出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生命力。所謂新興產業,就是在新時代中,能夠改變、改善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先進產業、時尚性產業。這一產業具有新時代需求的導向性和示范性。一個地區的潛在資源,往往是新興產業的稀缺資源。開發好這一資源,對于發展地區新興產業,將會起到關鍵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