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締造產業神話

2009-12-14 13:17:58      余勝海

  文/余勝海

  一家技術型企業的崛起必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2009年國慶節前夕,胡潤研究院公布了2009年“胡潤百富榜”,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以35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榜首,成為中國新首富。王傳福再次成為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

  1995年,王傳福創辦了深圳比亞迪集團,開始生產手機電池,其旗艦產品鋰電池如今占據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制造外包時的首選。2003年,王傳福開始采用“垂直整合”方式進入汽車行業,自主開發設計比亞迪F3轎車。2008年比亞迪轎車的銷量超過20萬輛,比上年翻了一番,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他還在深圳投資43億元建立新的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憑借其在電池行業多年的耕耘,希望在2009年推出國內首款純電動汽車E6。

  王傳福,這位年僅43歲的商界奇才用自己的智慧和創新精神,創造了中國的神話。

  處長“下海掏金”

  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一戶再尋常不過的農民家庭,在父母的關愛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1987年7月,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研究院期間,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個促使他從專家向企業家轉變的機遇從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后,王傳福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里,要花二三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國內電池產業隨著移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作為這方面的專家,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堅信,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干出大事業。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單干。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美麗的風景總在險峰。

  1995年2月,深圳乍暖還寒,王傳福向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呂向陽借了250萬元錢,注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干了起來。

  成立一個公司并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將盡可能小的投入演變為盡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險。而王傳福擁有的最大資本,正是戰略眼光和冒險精神。

  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王傳福說自己都不敢相信哪來這么大的勇氣。

  創業之初,王傳福面臨著資金匱乏的問題: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的投入,一間配備全自動化設備、全干燥的鋰電池工作室需要幾十億元人民幣。

  沒錢也要創業,王傳福想出了一個土辦法:自己動手制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這樣算下來,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只需要100多萬元人民幣?!斑@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這一幫創業的人掌握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必須創新,必須有制勝的法寶?!蓖鮽鞲Uf道,“我經常算這樣的賬,一套進口設備20萬美元。按60個月折舊,一個月2萬元人民幣。如果這筆錢用來雇傭工人,2萬元可以請多少人,十幾個人頂不上一個機械手嗎?”

  2000年,王傳福決定進入鋰電池生產領域,他帶了200萬元人民幣去日本買設備。結果日方開口就是500萬元美元。并且明確地說你們中國人沒辦法做鋰電池,你們還是打道回府吧。王傳福不信邪,開始把大批的鎳電池生產設備搬到鋰電池生產線上,不能兼容的就重新設計,暫時設計不出的,就用人工和夾具來做。

  比亞迪的生產方式使鋰電池的生產成本驟降。一塊鋰電池比亞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洋則為4.9美元。2000年,摩托羅拉就把比亞迪納入了自己的供應體系。不僅如此,這種半自動化半人工的生產線讓比亞迪具備了另外一些優勢。首先是靈活性。當客戶提出更換產品,或增加訂貨量的時候,比亞迪可以自行調整生產線,無需依賴外援。一套1000萬塊電池的生產設備三個月內就能做好,而一家日本企業從引進自動化設備到調試完畢,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今天,在比亞迪的電池工廠里,60%的生產設備都是自主開發的。

  “電池大王”的瘋狂之舉

  如果說單干創業對于王傳福來講是一次冒險,那么決定制造汽車無疑是他冒險之旅的瘋狂之舉。

  2003年1月23日,比亞迪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亞迪成為繼吉利之后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2003年8月,在陜西廣東經貿合作推介會上,王傳福再爆驚人之舉,比亞迪與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省投資集團簽訂合資組建比亞迪電動汽車生產線合同,項目投資達20億元人民幣。

  王傳福的思路是,通過電池生產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打造中國乃至世界電動汽車第一品牌?!半姵卮笸酢睂⒃炱嚺c自己的長項相結合,王傳福的自信來源于比亞迪在電池生產領域的成功。他看準了龐大的汽車市場,為比亞迪做汽車尋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后,比亞迪的電池制造將達到頂峰,需要尋找其他行業進行拓展;其次,相對于國企來說,比亞迪擁有制度優勢。而國內私車市場每年增長60%以上的巨大空間更充滿誘惑。

  “未來的天下是混合動力、電動車而不是汽油車?!痹?007年8月9日比亞迪汽車生產基地落成暨中高級轎車F6下線儀式上,王傳福語出驚人,“比亞迪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p>

  比亞迪汽車2008年的銷量25萬輛,王傳福卻提出了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企業的宏大目標,比亞迪靠什么去實現這樣的目標?

  王傳福對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信心。他說:“首先,比亞迪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公司,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世界第一的電池巨頭,從資本金250萬元擴張到市值300億元,從員工20人到全球擁有員工10萬人,從單一的電池生產到躋身為世界手機業舉足輕重的多元化手機零部件的集成供應商,從造車、賣車的門外漢,到憑單款車型F3成為最快突破20萬銷售量的自主汽車生力軍,比亞迪集團兩大產業勢如破竹,上演著極速狂飆的產業神話。其次,中國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市場資源,只要把這兩個資源用足,必能實現我們的目標。第三,比亞迪能成為第一,關鍵在于領先的電動車技術。電動車是中國未來的機遇,混合電動車和純電技術的核心是電池,而我們的技術是全球最領先的,我們有信心把電動車、混合電力車做好。我們已經規劃鐵電池的生產,這是我們電動車的戰略,是我們敢在2025年拿‘世界冠軍’的法寶?!?/p>

  造車先“造”人

  王傳福說:“我有30000名中國工程師,這和30000名美國工程師的成本會是一樣嗎?他們的價值,創造力可以說幾乎一樣,甚至中國人比美國人還強一點。但是我們為什么競爭不過他們?因為我們過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師組織起來?,F在我們關鍵是利用好中國的高級人才,讓他們淋漓盡致地發揮?!?/p>

  王傳福所謂的萬人工程師隊伍,大都是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他不迷信海歸專家,也不喜歡請獵頭去高薪挖角,他更喜歡用自己培養的大學生:“中國的學生很聰明,他們缺的只是機會?!爆F在王傳福直接領導的7個副總裁中,絕大部分是學校一畢業就進入比亞迪的。

  在比亞迪位于上海松江的汽車工程院,3000多名汽車工程師90%是2004年以來畢業的學生。如果是在國企,他們首先要擰一年的螺絲釘、清理一年車間才可能開始摸車。如果是在外企,可能還只是一個試車員。但在比亞迪,他們一上來接觸的就是整車項目,什么核心技術都能接觸,兩年可能已經干過兩輪車(F3、F6)了。比亞迪每年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花幾千萬元購買全球最新的車型,讓這些學生們來拆,拆完之后要寫總結、寫報告,車子則報廢。

  對于成長快速、可做帥才的年輕人,王傳福認為激勵他們的最有效方式是不斷提供機會,為他們創造新的平臺。

  如果有什么事是王傳福創業14年來覺得最難的,就是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霸诒葋喌?,人是每一個關鍵節點、每一種戰略打法的最終執行者。對工人,高壓、高薪的結合可以對效率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對于知識結構高、價值觀和自尊心都很強的工程師這一套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建立文化認同感,讓他們追隨你的理念?!蓖鮽鞲Uf。

  在比亞迪的深圳總部,嶄新的工人宿舍、職工公寓、標準的足球場、幼兒園、超市、中學無所不有。多年來,所有管理層和員工一起在大食堂排隊、吃五塊錢一份的大鍋飯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王傳福認為,一家技術型企業的崛起必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因此合法地規避已有專利,突破西方企業的專利封鎖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這一點,在比亞迪推出的汽車產品上極為明顯。比亞迪F3之所以成為中國最快突破10萬臺銷量的自主品牌車型,和它的外型與豐田的卡羅拉極為相似有很大的關聯。隨后,比亞迪推出的F3R與上海通用的凱越HRV高度形似,F6被稱作是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的混合體。

  這種形似與王傳福對汽車設計的基本思想很有關系?!疤拱字v,我們不會從頭設計一部車。汽車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四個輪子一個外殼,任何一部車都難免和別人有一些相似的元素?!蓖鮽鞲Uf,“一款新產品的開發,60%來自公開文獻,30%來自現成樣品,自身的研究實際上只有5%左右。我們大量使用非專利的技術,把專利技術剔除掉,非專利技術的組合就是我們的創新。專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p>

  在比亞迪內部,有一個多達上百人的知識產權部,它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對比亞迪的各個產品事業部進行監督,隨時提出哪些技術是別人的專利,必須規避。這100多人中,有50多人專門面向汽車產品,他們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100%不會讓對手贏。

  在未來的若干年中,手機和電池業務將是比亞迪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但10年、20年后,比亞迪真正的未來可能在于汽車,而且是電動汽車。正是基于對比亞迪電動汽車的信心,王傳福喊出了“在乘用車領域2015年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的目標。

  這聽上去是一個瘋狂的口號,但人們已經不敢輕易嘲笑王傳福,比亞迪過去已經一次又一次打破了不可能。

  引來股神巴菲特入股

  在2008年全球資本市場上,有一件備受關注的事:9月26日,“股神”巴菲特通過其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附屬公司,與中國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策略性投資及股份認購協議,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了比亞迪10%的股份,共計2.25億股,交易額高達18億港元!巴菲特所看中的,是比亞迪長期以來不懈努力的新能源汽車工業。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時候,比亞迪逆勢而上,原因就在于王傳福比別人多走了半步。通過創新來化解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甚至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王傳福的努力為中國企業的突圍提供了一個樣板。

  2008年7月底,巴菲特熱門接班人、中美能源控股主席索科爾頂著南方的暑熱來到比亞迪考察。短短4天的行程表里,王傳福為客人特意安排了一項——在比亞迪總部的停車場對純電動E6樣車進行試駕。9月份,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購買了王傳福持有25%股份的比亞迪(1211.HK)10%的股權。此舉刺激了香港股票市場:比亞迪股價上漲了42%。在融資之后,比亞迪斥資2億元人民幣收購半導體企業寧波中維。

  在全球經濟低迷,股市震蕩之際,也正是股神巴菲特全球抄底之機。作為民營企業的比亞迪卻意外地引來了巴菲特入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對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王傳福的肯定。

  “巴菲特以前是很少投未來的東西,包括他把大部分基金捐到比爾蓋茨的基金去了。但他從來沒有買微軟和蘋果的股權,因為他覺得IT,他看不懂,他很少投資未來的東西,他只投一些傳統的,像能源、可口可樂?!蓖鮽鞲1硎?,對于巴菲特的入股,最初他也感到有些意外。

  應該說,巴菲特的入股緩解了比亞迪目前的經營壓力,王傳福肩上也如釋重負。當然,對于比亞迪而言,選擇巴菲特不僅僅收獲的是現金,還有“股神”入股對其品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一心要當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袖的比亞迪必須加快在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資步伐,而在融資之后,斥資2億元人民幣收購半導體企業寧波中維也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車市的一匹“黑馬”

  有人說,比亞迪是2008年中國車市的一匹黑馬,而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則是2008年中國汽車界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在國內車市急劇下滑的2008年,國內只有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和比亞迪這三家汽車公司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比亞迪是唯一的自主品牌汽車廠家,也是國內汽車廠家中唯一銷量翻番的企業。

  一直在業內很低調的比亞迪,2008年頻頻曝光,動作不斷。年初參展底特律車展,年中股神巴菲特入股,再到年底推出油電混合和電動雙驅動的F3DM雙模轎車。過去一年,比亞迪賺夠了眼球。

  在不斷加大電動車研發力度的同時,比亞迪對傳統燃料汽車也很重視。王傳福認為,如果在傳統燃料汽車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在電動車領域也很難取得成功。

  其實,王傳福最重視的還是電動車。這是比亞迪的優勢所在,也是比亞迪的核心競爭力。王傳福認為,F3DM只是過渡產品,最終的目標是純電動汽車。

  在2008年1月12日開幕的底特律國際車展上,比亞迪推出了E6型純電動車,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單次充電可行駛400公里,并可乘坐5名乘客的純電動車。

  比亞迪的F3DM和F6DM也亮相底特律車展,這兩款車都是雙模電動車。車展上展出的3款電動車都使用了比亞迪自主開發的“鐵電池”,這是比亞迪電動車最核心的技術。比亞迪開發的“鐵電池”具有環保、高安全性、使用壽命長、可回收及高性價比等特點。標志著世界新能源汽車最高發展水平的F3DM已于2008年12月正式上市,成為全球首款可量產的雙模電動車。比亞迪F6DM預計2009年上市。

  在電動車領域,比亞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王傳福曾說過,電動汽車的未來應該是中國人的天下。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