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三屆理事大會上,最精彩的場面集中在對章程的討論和修改階段,光是馮侖能不能代表馬蔚華發表競選演說這個問題就爭執了20分鐘,站在臺上主持章程修改的章程委員會主任王維嘉一直保持著他慣有的紳士風度,一一聽取,從不大聲說話,但說起話來總是井井有條。和王維嘉聊天的第一感覺就是他思考問題的方式相當理工化,說話講究邏輯聯系,前半句有了“因為”,后半句必有“所以”,不走極端,從不說“過”,但是字字珠璣。這位斯坦福的電氣工程學博士,果然是靠技術出道的企業家。
1994年爭取到200萬美元風投開始創業的王維嘉,讓美通無線成就了硅谷中國人的傳奇故事,也隨之帶走了很多個第一:第一個提出并開創了無線互聯產業,將個人移動信息服務的革命性技術和產品帶給了全世界;第一個在硅谷獲得巨額風險投資的中國大陸人;世界上第一套無線互聯網支持系統和終端產品的開發者;第一款國內手機網絡游戲之父。在人們的慣常印象中,創業型IT精英應該是比爾·蓋茨或者拉里·佩奇(Google創始人之一)那樣鋒芒畢露、個性張揚的形象。王維嘉也曾坦言自己是個風險偏好者,自從1984年被硅谷誕生的蘋果、惠普的創業奇跡吸引之后,他就認定了創業是他唯一的目標?!皬膬刃膩碇v,我一直就比較喜歡富有刺激性的工作,這也許就是我的宿命?!彼f。但在第三屆理事大會現場,王維嘉卻一身儒商氣質,怎么看也和“個性”這個詞相去甚遠。
和NGO結緣還是在2002年參與楊欣的“綠色江河”項目,那次經歷讓他對中國本土的NGO有了一定的認識。到了2004年,王維嘉作為首批發起人正式加入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100個企業家,每個人每年至少捐10萬元,這么多錢,治個沙還治不了嗎?包括王維嘉。他曾去過可可西里,對沙漠化有一定了解?!半m然對沙漠有粗略了解,但是我也沒做過實事。當時心里想既然來了就要做大事,估計每個人心里也都是這么想的。這么牛的企業家們聚在一起,還有辦不成的事嗎?”到了阿拉善沙漠,站在那里,他才發現,自己錯了?!斑@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抑制的過程,讓你覺得科學、管理、技術、激情都不值得一提。人,太渺小了?!?/p>
轉眼5年過去了,第三屆理事會上,當大家再次上演為章程“大打出手”的局面時,王維嘉只講了一句:“我在阿拉善最大的體會就是:無論你是誰,你有多牛,到了阿拉善,大家一起做公益,就必須學會妥協?!边@個內心個性十足的傳奇創業者,現在在阿拉善整個團隊中充當的卻是調停人和維持者的角色,同時他也扮演好了這個角色。
“其實我覺得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以來,變化最大的就是企業家們。大家一開始都牛哄哄的,像我們參加阿拉善協會的人,在公司都是小皇帝,從來不民主,像王石這種人愿意跟誰妥協?雖然我的公司不大,但是我在公司也是說一句算一句的。不過,既然你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就必須妥協,妥協就是大家一起學習民主?!被鹚幬渡鯘獾臅?,一句“學會妥協”讓王維嘉成了“正宗”和反對派同時敬重的對象。
文/錢玉婷
無論你是誰,既然走到一起做公益,就要學會妥協。
美通無線董事長、CEO 王維嘉
《商界時尚》:企業家做NGO有什么優勢?
王維嘉:能調動更多的資源,包括圈內的人際資源、政府關系等,但是我認為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企業家做NGO最重要的優勢就是企業家已經習慣于按規則辦事了。在我們阿拉善協會建立的第一天晚上,就形成了平等、公開、透明、公正的氛圍,并且一切按規則辦事。我們的治理結構能夠建立得這么快,改進得這么快,就是由于這個原因。
《商界時尚》:企業家做NGO是不是會有比其他草根組織更加理性的方面?
王維嘉:這個要分情況、分對象,不能說所有的草根組織都不理性,我也見過很多草根組織非常理性。如果一個草根組織對某個人、某幾個人依賴更多,那必定依賴制度就比較少了。但是我覺得這兩種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能不能把事做成。比如一個3個人的組織,定一堆規章制度有什么用呢?而像我們這樣100個企業家聚在一起的組織,制度就很有必要。所以這完全是因時因人而定的,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有成效”和“沒成效”之分。
《商界時尚》:從美國考察回來以后,你對國內的NGO,包括阿拉善協會本身有什么感觸?
王維嘉:從規模上來講,阿拉善協會算是國內最大的環保組織之一了吧,但是我們比美國活躍的NGO中最小的還小。這就與30年前中國的民營企業和國外的企業相比得出的結果一樣。另外,從目標的制定上來說,美國很多的NGO都訂立了非常明確的適合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從美國回來以后,也給阿拉善協會定了具體明確的目標——梭梭林保護,并且制訂了一些量化的、細節性的標準。第三,就是美國一些大的NGO用投資銀行的方法做地權、保護權的買賣和交易,這些新的交易手段、金融手段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幾個方面,我們考察完之后都非常有感觸,也向他們學習了,但是還遠遠不夠。并且我們現在的工作班子、人員能力還比較弱,比如阿拉善協會最大的問題——錢花不出去,這就說明我們花錢的能力太弱。這個其實是需要時間的,中國NGO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所以,總的來說,雖然阿拉善協會在國內的環保組織里算不錯的了,但和國外的NGO相比,還相當弱小。
《商界時尚》:既然NGO的人才稀缺,阿拉善協會作為一個規模這么大資金這么雄厚的NGO,本身是不是也可以自己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王維嘉:是的,以前王石就開玩笑說,萬科的基金到時候就要從阿拉善協會挖人?,F在阿拉善協會的這班人,很有希望成為中國第一批NGO職業人,然后再從他們開始,星火燎原。我們去年做了“綠色領導力”這樣的培訓,不光培訓別人,也培訓我們自己,就是這個目的。
《商界時尚》:SEE·TNC生態獎已經辦了3屆,對其他草根組織或者環保項目,阿拉善協會除了進行這種一次性的激勵和資助,有沒有打算做長期的扶持和資助?
王維嘉:從第二次頒獎開始,總結了第一屆的經驗,我們就會對獲獎的項目進行跟蹤調查,看我們給他們的錢是不是做了實事。另外一方面,我們從今年開始還組織了企業和草根組織一對一的活動,一個企業長期跟蹤和資助一個草根組織,這樣很有可行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