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據美國商務部預計,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毫無疑問,在無錫尚德、江西賽維、金風科技等公司創造財富故事的傳說中,以及奧巴馬來華訪問的政治氛圍中,清潔技術已經成為國內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之一。
而提到清潔技術,就不能不提到青云創投。作為國內最早成立并專門關注清潔技術的基金,青云創投不僅見證了中國清潔技術的發展,而且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
深諳產業鏈
其實,青云創投最早也沒有打算專門從事清潔技術投資。
“8年前我還在美國硅谷從事創投的時候,看到眾多中國企業登陸納斯達克,我就感覺中國的經濟在世界上將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F在回過頭來再看,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的角色果然印證了我的預感沒有錯。那么在中國經濟的崛起當中,中國的VC將在世界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呢?”帶著幾分對中國未來的希望,葉東當時就決定要回國做創投。
但是,回國后還要延續在美國做創投的思路嗎?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2001年葉東回國的時候,美國的互聯網泡沫使許多投資互聯網的創投公司血本無歸,但在整個創投界,TMT依然是眾多創投關注的熱點。
“其實,我最初也想到的是TMT領域,畢竟一提這個領域,在國外很多LP都非常熟悉,更容易獲得LP的認可。但轉眼一想,如果中國未來的VC要在國際市場上扮演一個同經濟一樣重要的角色,那么就需要在全世界最大的產業當中立足,而這個最有可能發生在中國的產業就是環境與能源——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有世界上排放最大的污染源,同時也是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回憶最初的決定,葉東詳細解釋了自己的“三步思考”。
然而作為行業最早的進入者,8年下來,葉東也經歷了各種滋味,“那時候從事清潔技術的創投都是‘下里巴’人,被很多人看不起。在基金成立之初,在LP的指導之下,公司才最終決定專門從事清潔技術。但在最初,對于環境鑒定的SNE體系,由于沒有經驗,大家好壞分不清楚,因此我們不僅要花時間精力,而且還要專門花專家鑒定費用,由此來鑒定所投資的公司是否環保,然后最終才能決定投資,這讓我們錯過了很多不錯的公司。坦誠來說,最開始的時候我也一樣有抵觸情緒,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如果能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利益,堅持下來,也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葉東回憶說。
時間改變了一切,如今清潔技術的火熱,我們可以從一組數據中得出清晰的印象。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08年中國清潔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清潔技術行業已經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從2006至2008年,中國清潔技術市場的VC/PE年投資額從4.67億美元增至13.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67.0%.
從最初的“下里巴”到如今成為各大創投的“寵兒”, 葉東也迎來了收獲,近兩年,其投資的公司也到了退出收獲的時間點。然而,行業的火熱同時也預示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在利益驅使下,各路創投在清潔技術領域,早已施展了“十八般武藝”,然而這些并沒有讓葉東感到競爭帶來壓力,“作為成熟的投資人,其實并沒有非常大的難度,因為我們通過這8年的努力,已經對環境投資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這是我們經營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更符合長遠的需要。此外,經過幾年經驗的積累,我們不僅能夠判斷出項目是否環保,而且根據行業表現出的跡象,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把握整個產業鏈上的暗流,判斷出這個行業中的冷門與熱門。”在葉東看來,任何行業都有冷門,清潔技術也并不例外,只有深度把握產業的動向,才能應對市場的風云變幻。[page]
識別真環保
“Doing Well By Doing Good”(“利成于益”),這是青云創投的投資理念,同時也是眾多VC、PE選擇進入清潔技術領域最好的理由。
從2003年始, “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通知”(環發[2003]101號)、“關于進一步規范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申請上市或再融資環境保護核查工作的通知”(環辦〔2007〕105號),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40號)、“關于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IPO申請申報文件的通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監管函[2008]6號)等等一系列規定,將環保與上市公司的申請直接聯系在了一起。
而除了能夠決定公司是否上市之外,環保目前也成為上市公司股票變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二級市場,根據統計數據,上市公司的行動綱領中如果增加了環境保護相關條件,無疑將會受到二級市場基金的追捧。”葉東告訴記者。
“如果發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肯定會對其股票的市場表現有影響。”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劉明軍告訴記者。
“在投資之前,我們首先要對企業是否環保做出全面的評估報告,然后再逐步淘汰一些表面環保,但實際上是‘偽環保’的項目,比如采礦、化石等領域內的項目我們是絕對不投資的,還有垃圾焚燒類的項目,雖然這都與環境緊密相連,但實際上這些項目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污染。而對于‘龍門’煤層氣這種項目,就會對環境產生絕對的好處,這個項目可以將垃圾填埋氣、沼氣等生物質氣,以及瓦斯/煤層氣、焦爐煤氣、冶煉尾氣等工業廢棄氣體變廢為寶,進行深度利用。”葉東詳細解釋了投資中的“可為”與“可不為”。
與此同時,談起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堅持了8年的葉東顯然也有意將其進行到底。“清潔技術領域大有可為,因為其實只要是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生態農業等行業都屬于清潔技術的范圍,包括傳統行業當中的衣、食、住、行,如果在其基礎之上添加一定的技術和服務,通過一定的改造,就變成了新經濟,它涵蓋了TMT等多個領域,比如通信的基站建設、手機中的接口等問題,其實這都屬于清潔技術。”
然而,面對1000億美元的巨額市場,以及蜂涌而上的投資機構,葉東雖然樂觀,但也同樣擔心行業的過熱現象,“現在看清潔技術正在逐步變熱,處于產生泡沫的時期,然而每次泡沫的產生破裂背后,這個行業才會最終更健康、更成熟,因此如果一旦行業出現洗牌,雖然對個體公司而言是一個悲劇,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其實是件大好事,因為一部分公司的離去使行業得到了更新,新加入者進入的門檻也高了,整個行業也會更加高效,競爭最終降低了成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