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這場經濟危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假設,有遺憾也有慶幸,有失意也有得意,然而關鍵的是,我們是否從中學到了平時學不到的東西。
文/白立新,IBM(中國)運營戰略首席顧問
上個月北京的一場大雪提醒人們,冬天來了。套用詩人的話,既然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歷經金融危機的嚴冬,全球經濟應該到了春光乍現的時候。11月4日,世界銀行對2009年中國GDP的增長預期從7.2%調高到了8.4%。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許多人已經開始為經濟復蘇做著積極的準備?;仡欉^去的一年,我們從這場危機中學到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嗎?帶著這個問題,我詢問了多位企業負責人。
“假如沒有這場金融危機,我們2008年就該上市了,數十位千萬富翁被耽擱了?!币晃籆EO說。
“如果沒有這場危機,我的銷售壓力不會這么大,自然也用不著把手下的兩位干將請回家;他們下崗引發了家庭矛盾,結果是他們老婆找到我這兒來鬧事?!币晃讳N售副總跟我訴苦。
“當然,如果沒有這場危機,我會以為好日子會一直繼續下去,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之后就是上市圈錢發財。這次危機給了我一個警醒:沒有高效的運營體系,高投資高收益的游戲不可能永續下去?!边@是一位新媒體行業大佬講的一段話。
“如果沒有這場危機,我們真不知道中國以及中國市場有多重要!”一位來自美國總部的銀行家如是說。
總結各位企業家的觀點,可以說,金融及經濟危機既是一種煎熬,也是一次修煉,更是一次展示中國及中國企業的機遇。
沒有這場危機,中國影響力提升不會這么迅速
無論是去年的G2(中國與美國),還是最近7國外長會議上美國提出的G4,反映的都是一個基本事實:中國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角之一。就拿G4來說,它是由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四個最重要經濟體所組成的對話和協商機制。針對G4,被擠出對話圈的加拿大很不爽,英法德也不再像在7國集團中那樣作為獨立的一方,而是與其他歐盟國家整合在一起與美日中對話。
若不是這場危機,若不是中國剛好擁有全世界所需要的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若不是中國在一片蕭條的全球經濟中仍然能夠實現“保8”的目標,中國原本可以繼續韜光養晦下去的。
一位參與過中美經濟對話的經濟學家說,說到底,這是過去30年中國人智慧和努力所打造的國家硬實力在說話。這場危機并沒有提升中國的實力,只是使其更充分地彰顯了出來。
沒有這場危機,中國經濟轉型的驅動力不會這么顯著
伴隨著2008年初南方的一場雪災,經濟危機也飄然而至。來料加工業務居多的珠三角地區自然最先感受到寒風的犀利。
珠三角的“農業經濟”原本就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經濟模式。農業經濟的特點是,開墾一片土地,撒下一地種子,然后等待老天的風調雨順。在珠三角,一批略知國際市場的“農民”(代工企業),抓來一些海外的“種子”(代工訂單),撒在廣闊而廉價的“土地”(內地民工)上,然后就等著“春播一顆種,秋收萬粒糧”。
一位大型制造業企業CEO說,珠三角的各級政府早就意識到了“農業經濟”的問題,轉型的話題自然也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然而此前,多數時候都是空談。
這場經濟危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不容回避的轉型機遇。廣東省的“兩個轉變”是否能夠如期取得成效,尚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沒有危機的推動,轉型可能仍然存在于政府報告之中。
沒有這場危機,中國企業家不會這么快地成熟
一家房地產企業的CEO說,原來我們的核心能力就是拿地,不擇手段地低成本拿到地就是成功;歷經這場危機,我們才明白,原來客戶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們調整了業務重點,建立了“客戶捕獲”機制,牢牢地抓住了客戶,現在這已經成為了我們新的核心能力。
一家高科技企業CEO說,原來我個人的精力主要放在產品研發和關鍵客戶上面,這是我們過去成功的關鍵,可是,經歷過這場危機(我們的現金流差一點就斷檔),我才明白,項目管理以及核心隊伍的培養,其重要性絕不亞于技術及客戶。
自然,有些企業在這場危機中消失了,但是作為企業家,我們愿意相信,他一定從這刻骨銘心的經歷中,體會到了平時根本學不到的做企業的真諦。
當然,事情并不總是這么理想。透過這場危機,我們也感受到了國家智囊機構的彷徨、中國經濟政策的搖擺、在國進民退面前企業家的無奈。
無論如何,危機暴露了問題,因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和學習的機會。至于每個人的成就和進步程度,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p>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