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女人節即將到來,我的老東家《周末畫報》財富版策劃了一期女企業家、女VC的特刊,今天出版上街了。女VC的選題線索來自《創業邦》出版人南立新,編輯很感興趣,約我寫一篇開篇文章,原稿就貼在下面,作為我給女人獻上的一束花吧。
提起風險投資家,那些手握重金、目光如炬、坐飛機如打的一般地四處尋找新生的高成長企業、一旦看中立即下重注投資以期超額回報的家伙,人們眼前浮現的不是西裝筆挺、頭發紋絲不亂的精壯漢子(如沈南鵬),就是口銜雪茄、手推高爾夫球桿的大亨富佬(如巴菲特)。沒錯,清一色的男人形象,與風險投資緊密相連的貪婪、冒險、進取、擴張等特質似乎天生就是男人的本性,這個行當由男人來統治主導也自然不在話下。
殊不知,人類歷史有據可查的第一位風險投資家卻是一位女性——西班牙王后伊莎貝拉。1492年,這位和她丈夫裴迪南國王一起統一西班牙并共同致力于建設一個強大帝國的女王,經過3個月的談判,最終同意全額資助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第一次遠航。在此之前,哥倫布提出的向西航行、周游世界、到達傳說中富庶的亞洲大陸的風險投資項目在歐洲屢屢遭到王公貴族的嘲笑和拒絕。毋庸贅言,這世界上第一個由女性主導投資的項目收獲是極其巨大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并為西班牙王室占有了大量黃金和土地。更具象征意義的是,由伊莎貝拉女王投資發現的這片美洲新大陸,如今集聚著全世界最多的財富與資本、最優秀的人才與科技,和最繁榮發達的現代風險投資業。
然而,世界上第一個女風險投資家的投資傳奇早已隨著世界上第一個海洋霸主西班牙帝國的衰落而湮滅。千百年來,在追逐財富和權力游戲中,男人一直是主宰,風險投資也不例外。傳奇風險投資家、KPCB首席合伙人約翰?多爾(John Doerr)曾在2008年全美風險投資大會上公開宣稱,他過去和將來的成功投資對象永遠是那些30歲以下、從哈佛或斯坦福大學輟學的、沒有社交生活一心撲在工作上的白種男人。從風險投資家永遠欣賞并投資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這一原則出發,顯然白種男人統治著美國的風險投資界。
“那里絕對是男人的俱樂部,”2007年入選《福布斯》風險投資家百強榜的Annette Campbell-White證實道,“風投家基本上和朋友和熟人做生意,需要長時間泡在一起進行只有男人才開展的社交活動:打高爾夫、抽雪茄、喝紅酒,所以根本就排斥女人加入。” Campbell-White女士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打算轉行進入風投業,四處求職卻只能獲得低級職位,只是因為她是女人,而完全不顧她之前是一所知名投行第一位女性合伙人的資歷。這一遭遇迫使她毅然創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
不過,世界在悄然變化。二戰后,隨著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平權運動蓬勃開展,女性的經濟地位得到顯著提高。據美國《時代》周刊去年10月報道,在今天的美國,女性掌握著有史以來最多的財富:有40%的家庭是由女人來賺錢養家,由女性擁有和領導的企業成長的速度是平均水準的兩倍,有65%的女性掌握著家庭的財權。
可是,大多數家庭CFO由女性擔當并不等于社會上女老板也占了多數。相反,屈指可數。統計表明,目前美國企業大約有30%由女人當家作主,總額約7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只有不到5%投向了由女性擁有領導的企業。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風險投資與信息技術、互聯網等高科技相伴相生、互相推動,但只有3%的高科技企業由女性創立,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像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谷歌副總裁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這樣的女高管寥若晨星。
12下一頁
女性企業家為何數量稀少?是心理動機和背景不同導致的嗎?全美女性與信息技術中心最新一項對549家成功初創企業調查表明,男女企業家沒有實質區別。就像男人一樣,女性創業也是希望能致富、能把她們的想法概念商業化,也同樣厭倦為別人打工想自己做老板。比起男性同行,女企業家受教育程度更高,更看重商業伙伴的價值。
女企業家的競爭力弱于男人嗎?恰恰相反,女企業家利用資本效益高于平均水平,獲得風險投資的初創企業在女性領導下年收入高于平均12%,而利用的資本只是平均水準的1/3.由女性領導的高科技初創企業失敗率低于比男性領導的企業。主要由女性組成的管理層領導的企業取得的凈資產收益率比男性同行高35%.
在風險投資業,女性同樣不輸男性。邏輯推理分析能力并不是男性獨占的優勢,通過教育培訓,女性同樣非常出色,而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商優勢更能幫助獲得成功:女性的敏感能更快地捕捉商機和發現風險;女性的直覺在考察創業團隊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女性的親和力能與人溝通更容易;女性的細膩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女性的韌性也更能在困境中堅持。
那為什么我們所看到的女風險投資家比女CEO還稀少?據估計,目前風險投資機構中女合伙人比例不到10%.2007年,《福布斯》風險投資家百強榜有5位女性入榜,這是2001年榜單創立以來第一次有女性入圍。在國內,通過募集基金實現獨立的女風險投資家只有今日資本集團總裁兼合伙人徐新和凱鵬華盈創始合伙人汝林琪兩人。
在美國,風險投資的誕生發展和信息技術、斯坦福大學、硅谷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確實如約翰?多爾所云,是一幫有錢的老男孩開展的投資未來技術追逐財富的游戲,自然形成了投資范圍不超過硅谷、投資對象劃定那些從哈佛或斯坦福大學輟學的、聰明偏執的年輕男孩、更青睞連續創業者,這從信息經驗和社會人脈上阻隔了女性進入硅谷的風險投資圈,使得她們轉向了對女性更為開放的醫療健康產業,Annette Campbell-White成立的基金MedVenture就是專門投資醫療健康技術的,投資的一家血糖測量儀公司2004年以12億美元成功賣給了雅培公司。
在中國,風險投資領域已不再限于源自硅谷的高科技產業,而擴大為所有業務能夠大規模擴張、高速度增長的行業,新媒體、網絡游戲、電子商務、消費品、連鎖服務、新能源……這對國內大部分具有投資界從業經歷、MBA學歷的女風險投資家來說,沒有美國同行面臨的那種被封閉排斥的痛苦,而是另外一種挑戰:體力。中國幅員遼闊、市場龐大,投資項目和熱點層出不窮,風險投資某種程度成了體力活,需要風險投資家整天東奔西跑看項目搶案子,這對體力不占優勢的女性構成了挑戰。加之,東方女性更要擔負家庭與事業如何平衡的重擔,這個挑戰更大。徐新就坦承女人想在這個行當獲得同樣的成就往往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今日資本的初創期,徐新辛苦異常,時常出差顧不上家里,這并不是很多女性能夠做到的。
如果要真正與男性同行分庭抗禮,發揮出女性更大生產力的話,需要女性企業家、投資家抱團取暖,攜手共進。在美國,像Springboard Enterprises、伊莎貝拉基金這樣以女性創業為服務對象的非盈利組織和風險基金已經為女CEO和女風險投資家架起了平臺和橋梁。比如前者,自1999年成立以來,通過19次論壇介紹了407家女性領導的企業,并幫助融資50億美元,有7家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其中便有前程無憂網。中國并不落后,接受我們本次專訪的德豐杰中國基金合伙人張希和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王一敏就在2006年和其他20多位女風險投資家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華女性創業與投資協會(Woman In Leadership)來開展交流和互助,去年開始了一項導師計劃,以3位資深女風險投資家和成功女企業家與一位女創業者咨詢對話的方式來幫助新一代女性創業者。而花木蘭基金公司董事長韓冬梅則是在去年5月成立了國內第一支投向女性創業或創造大量女性就業的女性基金,嘗試邁開第一步。
無論是創業還是風險投資,巾幗不讓須眉,這不是夢囈,而是正在實現的愿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