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企競爭
《英才》:現在國資委鼓勵國企跟民企合作,國機會不會找一些民營企業進行合作呢?
任洪斌:其實現在國機已經有兩種形式和民企合作,一種形式是我們的主機廠,比如說我們的中國一拖,給一拖配套的有800家中小民營企業,隨著專業化越來越強,我們擺脫了原來大而全的形象,不再把企業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所以民營企業很多在給我們做配套。
還有一種形式是,我們的科研院所很多技術是提供給民營企業的,據統計提供給國有企業30%、民營企業70%。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緊密聯系是割不斷的,中國一拖是2.5萬職工,我們統計給它提供市場服務、零配件供應、社區銷售的將近40萬人,所以我說不能割裂地看待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關系。
關于并購得失
《英才》:這兩年你提出來要填補機械工業產業鏈上的空白,你覺得咱們所從事的機械裝備領域這種產業鏈形態是什么樣的?國機未來完整的產業鏈是什么樣的?
任洪斌:機械裝備制造業要想所有板塊都包容進來,做不到,因為行業太多了。我們如果都介入到是不可能的?,F在,國機對制造更關注的是和我們海外工程承包密切聯系的發電設備,中國企業在海外搞電力工程承包,國機排在第一位,但是我們沒有制造企業。
再比如機床行業,中國的中低檔機床產量很大,但是跟國際上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國機這些科研院所是能夠在機床行業里起一些作用的,但我們沒有機床企業,研究院所現在只是零零散散的提供一些服務,所以我們今后如果有機會還想往機床行業領域擴展。
《英才》:內部整合與外部并購,哪個更難?
任洪斌:內部整合更難,外部并購重組是有機會就組,但是內部整合涉及問題矛盾解決起來更難,更多的就是人的問題。我們提出來內部整合和外部吸引同步進行,但是更重要的是先把內部重組做好,為什么這么說?內部企業的整合難就難在觀念上和人員安排上,一路走下來,重組應該說國機推行的比較順利。
關于轉變發展方式
《英才》:國家近幾年強調大型國企轉變發展方式,國機轉變的途徑是什么?
任洪斌:裝備制造領域就是調整產品結構,第一要把創新加大力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第二我們一定要加快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第三就是戰略要及時進行調整;最后我們還要將管理模式從數量型的擴張變成質量型的發展。
《英才》:你對目前國機集團的三大板塊滿意嗎?
任洪斌:從現在來看,對制造業還不是特別的滿意,還不夠強,我們的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還不錯。
《英才》:就是說還是既有的主業更好?
任洪斌:制造業還需要培育,但每年都在增長,增長的質量還不錯。最重要的是,制造企業需要把成本大幅度的減少,這個成本降下來是需要花精力的,所以我們最近提出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董事會試點兩年
“管一千億完全不一樣”
自2005年10月18日寶鋼成為國資委董事會試點的第一家之后,董事會試點——這個被李榮融稱為“國資委成立之后最大的新聞”一直在延續。
董事會試點沒有固定的模式,按照國資委對董事會試點的說法,也只是說“這是中國特色的董事會試點”。既然尚屬“試點”,任洪斌對國資委的這一探索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2007年12月,國機集團被國資委確定為第三批董事會試點企業,自然要起草《公司章程》、《董事會工作制度》等治理文件,任洪斌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要有科學的態度,因為在此之前,國際上的董事會制度以及先于國機的董事會試點都有成有敗,吸取經驗必不可少;第二,“切蘋果的人要最后一個挑”,董事會成員的更迭、換位是必然,所以在任的董事長、總經理要拋棄自己的利益。
說來有趣,2001年任洪斌在國機集團總部被任命為總經理的同一天,國機當時的董事會被中央企業工委宣布解散?,F在國機進入試點已兩年有余,任洪斌對《英才》記者說:“這兩個董事會,性質完全不同。如果說目前董事會試點在中央企業里有若干家推行的不錯,我相信國機是其中一家?!?/p>
被否決的投資“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金額也越來越大,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個人顧及的面就少了,管一百億和管一千億完全不一樣?!?/p>
外部董事在董事會試點推進之初,就被視為稀缺資源,而他們對國機董事會試點的成敗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17日,國機集團與外部董事簽訂服務合約。國機董事會6位外部董事為:韓錫正、劉高倬、安德武、連維增、張來亮、陶建幸,國機集團內部員工則在董事會中占有5席。
看到這個“6+5”的董事會構成,任洪斌認為現在的董事會比較規范,決策更加優化了,董事會里外部董事占多數,且多數從事經濟領域。
“企業老總也好,政府下來的也好,他們從不同角度參與我們的決策,風險防范更加嚴密”。任洪斌對《英才》記者說,“去年我們就有議題被否掉,是一筆一億的投資”。
是引進戰略投資者還是自己投?這筆投資在被董事會否決之前經過了這樣一個討論。任洪斌說:“我們投那個項目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所有的事情都由集團自己做,寶鋼愿意投就讓寶鋼投好了,我們不投也是控股的?!?/p>
投資的意識要改變,這是任洪斌在那次討論之后的收獲,“原來賺錢的項目不可能給別人,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那你能做好的事就少了?!弊詈?,任洪斌的投票是拉進戰略投資者。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曾經表示,派進試點的外部董事是老一批的企業家,他們這批人有經驗,外部董事需要商業直覺。而且比在崗的企業家年齡高一代人,所以他不需要看內部人的臉色。而且他跟企業內部的人沒有關系,是國資委派的,獨立性比較好。
董事會試點建立之后,隨著外部董事的加入,在一項項決策面前,外部董事更加認真、細致地了解一些情況,任洪斌對此的看法是:“比我們原有的決策方法更加優化,有效的解決了內部控制的問題?!?/p>
從前幾年快速發展時期,追求效率的“一個人說了算”,到現在建設董事會制度,任洪斌認為調整正當時:“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金額也越來越大,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個人顧及的面就少了,管一百億和管一千億完全不一樣?!币虼?,他覺得國機很幸運。
分級授權的模式
為了防止由于董事會管理層級增加,導致效率降低,國機集團提出了分級授權這樣一個模式,董事們很贊同。
在進入國資委董事會試點之初,國機集團內部最大的擔心是效率,董事會使管理層級增加,效率是不是會變得低下?
國機集團旗下的中進汽貿公司董事長丁宏祥就曾經和任洪斌這樣議論;“原來集團的評審各方面都比較快,如果說搞董事會試點,一個星期解決問題都很難?!?/p>
任洪斌承認,現實的確存在這個問題。在董事會試點建立起來之后,任洪斌曾經提出,要在不犧牲效率的前提下,科學決策,有效保證把效率損失降到最低,但現在依然有難度。
不過,被任洪斌稱為“人好”的外部董事對國機集團降低效率損失很是配合,“有急事情的時候,你叫他們也都來?!比魏楸笳f,“今年大年二十九那天董事會還在開一個會,關于一拖的產業化基地,因為當時不定下來就來不及了?!?/p>
董事會最近的一次是在4月26日,討論的議題正是董事會授權的問題,為了防止由于董事會管理層級增加,導致效率降低,國機集團提出了分級授權這樣一個模式,董事們很贊同。
因此,議事過程很快,前期已經和外部董事有過多次溝通,“我們搞培訓,把這些外部董事召集在一起,由國機的部門向他們匯報,對于分級授權我們是怎么考慮的,有三個方案可選?!?/p>
任洪斌說當時爭論很激烈,焦點是對不同的企業授權形式是否一樣?原來國機的設想是給所有的企業授權一個金額,給到總經理;再制訂一個授權金額給到下屬企業的董事會。但這一方案被推翻,“后來大家覺得不行,因為改制和沒有改制的企業不一樣,上市的和沒有上市的企業不一樣。董事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提出看法?!?/p>
經過了這個過程之后,國機集團修改了方案,再書面給外部董事,現在基本上達成一致。最終形成的方案是,給上市公司的企業授權金額大一些,改制不上市的次一點,給又沒有改制又沒有上市的企業又小一點,根據管理的層面不同和管理的體制不同,有一個不同額度的授權。
“這個授權先試行,由于實施董事會試點以后不能隨時開會,我們相信這樣弄起來會有效的避免商機喪失?!比魏楸笳f。其實,董事會試點,對所有的中央試點企業都是一個摸索,都是一個不斷面對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