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就業藍皮書》新聞發布暨高校培養與就業改進研討會今日舉行。以下為發布會直播文字摘要:
《就業藍皮書》主撰稿人麥可思公司總裁、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王伯慶博士:
我們看到大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比較嚴重,初次就業情況不好,將近有38%的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在內,2006屆畢業生在三年內平均工作單位有兩個,88%的原因是主動辭職,主要的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薪資比較偏低,這和社會發展的現實有所脫節,所以就造成了較大的辭職率。
求職分析,就2009恩屆的大學生求職難度未見增加,我們發現每投多少份簡歷拿到一份邀請,高職高專和本科生沒有什么變化,求職成功的渠道更加多樣化,大學招聘會的成功,大學生拿到初次工作,通過大學招聘會拿到初次工作的比例由25%下降到17%,這并不是一個壞事情,可以看出來,通過親朋好友和專業求職網站比上屆有較快上升,大學生的求職渠道出現多樣化,學校扮演的角色開始沒有這個社會化服務提供重要,但是有一個不好的是通過親朋好友的比例上升,它并不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但這個現象倒不奇怪,因為在國外也有很多親朋好友,在國外最重要的求職輔導服務是怎么幫大學生搞社會關系,而我們的求職中是主要做求職規劃,如何幫助大學生搞社會關系還沒有成為高校的輔導內容。
就業能力,2009屆大學生工作能力滿意度略有下降。2009屆畢業生離校時掌握的水平平均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要求畢業生達到的能力是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樣滿足度反而下降了。主要的是大學生能力提高了跟不上國民經濟的技術提升,這是一個特點。雖然學校進步了兩個百分點,但產業技術要求提高了五個百分點,所以大學生就業滿足程度下降了。
就業弱勢群體,就業定義的漂族,家鄉不在就業地的是半漂,家鄉和高校都不在這個地方的,比如我的家鄉在四川然后我在四川讀高校,到北京來我就叫成漂?;蛘呶壹亦l在四川我在北京讀的高校我在北京就業叫半漂。大家看看低收入的就業全漂族是是1129塊錢,而全部的大學生畢業生半年就業薪資是2108塊錢。換句話說,這批大學生就業弱勢群體,就業水平比較差,薪資相當于大學生的40%多一點兒。這個現象要引起注意,而且低收入的漂族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但真正作為地區分析的話,并不是直轄市集中最多。我們看看這是我們國家漂族就業弱勢群體的百分比,最多的是北京,其次是深圳。(圖)這是我們國家所謂漂族的人在哪些城市,我時下是站在前面的城市,但是他們比例并不是最高,因為我們很多農村來的孩子找的是低級市像常州、無錫,仍然是一個漂族,最后漂在無錫。大家看看比例最高的是地級及以下的城市,其次是副省級城市,地級以下的城市包括地級市的省會城市,像銀川、福州。
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這些來的漂族主要來自于農民和農民工家庭,城市的弱勢群體,退休、離退休人員,待就業人員的家庭,他們來自的地區主要還是地級市以下的家庭。
現在的大學生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根據職業規劃選擇專業,本科生根據職業規劃選擇專業的只有6%,大部分人是通過興趣愛好,大學調劑的占這么多,還有就業容積。高職高專生根據職業規劃比較多一些,39%,高職高專是將來的就業導向。
滿意度。我們發現2009屆大學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明顯下降,高職高專的由70%下降到68%,下降了2個百分點,而非“211”大學下降了5個百分點,79%下降到74%,“211”大學86%下降到83%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是畢業之后對母校的滿意度。
他們希望母校更多改進哪些方面?大學畢業生、本科生和高職生基本上是一樣的模式,都希望母校改變實踐和實習的環境。高校提出的校企結合是有根據的。第二是課程改革。第三是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夠。
自主創業。今天我們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是1.2%,去年是1%,2007屆是1.2%,也就是說現在恢復到2007屆水平。高職高專生連續多年是自主創業比例高于本科,這是就業好,越是就業好,自主創業的比例就越少。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的資金來源于政府資金的占1%,我們去年提出在資金上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但實際情況中,對2009屆的畢業生沒有明顯效果。這是自主創業(圖),連續三屆的自主創業的比例。大家看到自主創業的資金構成,來自政府的是1%,70%是來自父母和親友的貸款,13%是來自于其他方式,還有6%是銀行貸款和信用卡透支。來自風投的都比政府的資金要多一些,這個政府已經注意到,從2009年1月份出臺了很多條款,但實際效果對2009屆畢業的大學生幫助并不是太大。根據中國網直播文字整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