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昨日在深圳開幕,論壇由民建中央、科技部、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手主辦。作為業內規格最高的集會,本屆論壇的熱烈氣氛反映出行業現狀:去年誕生的創業板提供了風投業最重要的退出機制,本土機構迎來大發展,人民幣基金首次在交易額上超越了外資,風險投資領域開始形成“中國特色”。
創業板打通風投“任督二脈”
去年風險投資論壇開幕時,深圳創業板呼之欲出。此前由于上市渠道狹窄,不少風險資本擔心參與孵化企業后無法套現,使很多有前景的交易項目擱淺。
創業板運行大半年,風投界果然盼到了大發展:據風險投資研究院統計,創業板前兩批上市的36家企業中,有29家得到風投、私募基金的支持,共有50多家投資機構從中獲益,創投資金平均增值13.49倍;另有18家受支持的企業則登陸國內其他板塊。在外圍經濟一片慘淡愁云里,中國首次成為全球IPO最為活躍的國家。
創業板落戶深圳,對廣東意義重大。廣東省副省長宋海在論壇開幕式上透露:“去年廣東省風險投資新募集的資本金81.24億元,占全國總額的11.67%,企業吸引風險投資的規模為38.13億元,占全國總額的12.31%。”這有力推動了廣東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穩居全國第一。
在開幕式上,論壇創辦人、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發來賀信說:“隨著創業板的開設,我國風險投資三步走的戰略已經實現。”經過10多年的磨礪,中國風投“募資-投資-退出”的基本環節已健全,打通了“任督二脈”。
本土風投投資總額首超外資機構
隨著創業板大門開啟,本土風投機構也擺脫了多年來的邊緣地位,首次呈現趕超外資之勢,人民幣也終于成為國內風投市場的支柱貨幣。
中國風險投資業發展十多年來,外資機構一直是業內“老大哥”,即使在金融風暴肆虐的2008年,外資也主導了國內風投業65.82%的交易額。2009年,出于對退出渠道的憂慮,外資普遍放緩了投資計劃;而國內市場則是另一番景象,IPO重新開閘、4萬億造成的流動效應和樂觀預期,推動本土創投四處出擊。
據風險投資研究院統計,去年中國風投完成689個項目,投資金額316.64億元;其中本土機構主導的投資總額為183.1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57.84%。這是本土風投首次超過外資機構,標志著行業格局的逆轉。
與此同時,中國風投逐漸形成自己的募資特色。
首先是幣種權重。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共有136只風投基金完成募集,其中116只為人民幣基金,占總數80%以上;人民幣基金總額達500多億元,占總量的50%以上。人民幣終于代替美元,成為風投孵化企業的主力幣種。
其次,國外的風投資金多來自保險、社會基金和商業銀行,均屬金融界;在中國則有越來越多業外資金進入風投業,去年全行業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非金融類企業,還有23%來自富有的個人。這也決定了小規?;鹑哉紘鴥戎髁?,未來全行業洗牌的可能性加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