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你謝幕轉身我撿起劇本

2010-07-01 18:52:57      王曉玲

  赫德需要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戰略,而不是簡單拾起前人的劇本

  □ 記者 王曉玲

  轉型是每家公司都會面對的階段性任務??雌饋?,惠普和Palm是大公司轉型成功與失敗的最新注解。

  4月28日,惠普宣布以12億美元的價錢收購Palm。已經連續虧損三年的Palm成為無線互聯網時代第一個倒下的巨頭,讓人感慨不已。而5月19日惠普公布了截止到4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本期凈利潤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

  5年前,馬克·赫德(Mark Hurd)接替卡莉·菲奧瑞娜(Carly Fiorina)出任惠普CEO,迅速采取措施結束了這家IT巨頭的戰略混亂,展開一系列圍繞成本的調整。隨后,赫德進行了密集收購,對象涉及個人計算、打印成像、IT服務等眾多領域。正是從收購在線照片服務商Snapfish、IT服務巨頭EDS這些投入,給惠普帶來了全新局面。

  與惠普的情形相反,Palm在與蘋果的競爭中完敗出局。僅僅一年多之前的2009年CES展會上,CEO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親自為Palm Pre揭開神秘面紗,在全球業界引起不小的轟動。魯賓斯坦曾被譽為“iPod之父”,2007年退休后加盟Palm,負責Palm Pre開發工作。

  Palm Pre上市初期銷量不俗,可惜此后一路下滑。大多數市場人士都承認,號稱iPhone殺手的Palm Pre,和iPhone一樣采用可多點觸控的屏幕,擁有iPhone所沒有的全鍵盤,很多硬件細節上都勝過了iPhone。

  差距在于應用。眼下蘋果的APP Store已經接近20萬個應用,下載量突破20億,Google Android Market里也突破3萬個應用,而Palm的應用不足2000個。

  不過,惠普的天空上也有不少陰云。一向以質量和服務著稱的惠普筆記本近兩年問題頻發。2008年,惠普多個型號的筆記本被曝出“雪花屏”問題。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惠普黑屏問題,更是將惠普中國拖入近年來最大的一場信譽危機。

  惠普在這場危機中暴露出很多問題,包括產品的設計和生產質量、外包服務體系、應急反應等。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公司總裁楊彬對《商務周刊》指出,惠普危機的根源與Palm Pre的落敗同出一轍,就是過份依賴過去的優勢,在新產業周期到來時沒能應時調整戰略。

  唯一的“壞人”

  今年3月10日,FT中文網刊登了《中國170余名消費者聯合投訴惠普》的消息。報道稱,此申訴已于3月8日提交至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請求中國質量監督機構對惠普筆記本電腦展開調查,并下令該公司購回或更換存在問題的筆記本電腦,以及賠償原告的損失。

  申訴書中還表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英偉達(Nvidia)生產的顯卡有問題。英偉達是一家芯片制造商,向多家個人電腦廠商供應這一部件。2008年7月初,英偉達公開承認某些型號的顯卡有質量問題,并宣布該公司正付款給PC廠商,由其處理所造成的問題。

  惠普事件曝發后,《商務周刊》采訪了另一家大型IT廠商的技術負責人。他確認了申訴書中所指的顯卡問題,“幾乎所有廠商都在使用英偉達顯卡,2008年是大家非常痛苦的一年”。

  該負責人回憶說,英偉達的聲明出來后,戴爾的反應最快。2008年7月26日,戴爾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了《Nvidia GPU問題對戴爾筆記本電腦用戶意味著什么》,文中提供了10個型號筆記本的BIOS升級方案。

  戴爾特別指出,這些BIOS會升級風扇配置屬性,從而改善顯卡核心溫度波動,但如果筆記本已經出現了之前提到的故障現象,那么升級BIOS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它只是幫助預防而已,這時候用戶應當聯系戴爾進行維修。

  “而且,英偉達也很快推出了升級芯片?!鄙鲜鋈耸繛橛浾叱鍪玖艘粡埞P記本內部結構圖,升級芯片批號旁邊都有特殊的標號。

  他也指出,包括國內筆記本廠商以及惠普在內,所有廠家的處理方式大同小異,“升級BIOS后,如果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就只能返回ODM廠更換芯片”。

  然而,其他公司都安全過關,惠普最后成了唯一的“壞人”。上訴人士認為,惠普的錯誤有兩點:第一,確實有一些產品,無論是升級BIOS,還是更換芯片,都無法解決問題,“很奇怪,但是確實有很多這樣的產品”。對于這種情況,大多數公司在返修兩次后,就干脆以舊換新或是回收,而惠普至今仍不肯這樣做;其次就是筆記本的結構設計。大多數產品都留有足夠的散熱空間,而惠普DV2000、DV3000系列筆記本結構過于緊湊。

  除了將問題推給中國學生宿舍里的蟑螂,在業內人士看來,惠普中國高層的解釋也堪稱愚蠢——沒有及時得到服務體系的反饋。早在2009年年中,關于惠普DV2000、DV3000系列筆記本的問題就已經在國內各大論壇上出現,這種帖子后面往往有幾十頁跟帖,顯然受害者眾多。而且,論壇中關于惠普問題筆記本的拆解報告矛頭也直指散熱系統。有人用軟件測試了溫度,開機狀態CPU、顯卡的溫度近50℃,運行一些常用軟件后,顯卡溫度可飆升至80℃以上。但是惠普金牌服務中心維修人員的回復是:“CPU內頻105℃、顯卡85℃以內都屬于正常范圍,不會有任何影響?!?/p>

  可惜,對于客戶來說,這實在是影響巨大,會導致黑屏,甚至主板、硬盤被燒毀。

  惠普為什么這么愚蠢?

  由于一直得不到官方解釋,大多數人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屬于設計缺陷。甚至有人認為,惠普故意留下缺陷,以敲詐英偉達。

  上述技術人員則指出,問題還是出在顯卡上,“業內公認惠普的設計能力很強,而且產品出廠前都經過嚴格的測試”。但是他也同意,惠普這次的表現確實有失水準。此前多篇國內報道指出,惠普不肯召回的原因是銷量太大,無論召回或是以舊換新費用都是天文數字。

  “整個過程都表現得十分愚蠢,不像惠普一貫的作風?!彼f。

  楊彬則指出,包括惠普在內的所有PC廠商都應該轉變自己的設計和服務思路,“以前是人圍著產品圍,電腦用完恨不得用布罩起來?,F在是產品圍著人轉,要求隨時可用?!边@種產品應該堅強可靠,對于計算性能的要求反而不那么敏感了?!澳撤N意義上,這是信息產業的一個巨大變化,產品設計和服務也要圍繞這個變化做出轉變?!彼f。

  楊彬還認為,這實際上是由互聯網以及無線互聯網的普及帶來的變化,“惠普質量門背后暴露的問題,是原來的IT廠商共同面臨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對終端需求的變化,要求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和研發模式做相應改變”。

  “坦率地講,惠普原來的研發模式是很經典的,也是很多業界學習的榜樣,但是互聯時代的要求不一樣。以前企業重點強調自己的產品,互聯網時代不單是要研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還要構建一個平臺,使得別人能借助這個平臺來推出自己的產品和應用?!痹跅畋蚩磥?,蘋果公司是所有人的新榜樣,而包括惠普在內的其他IT廠商還沒有清晰的戰略。

  的確,蘋果的iPod、iPhone和iPad等都是以蘋果商店為核心,而筆記本則成為了數據交換平臺。如果不想下一個5年重蹈Palm的覆轍,惠普需要有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戰略。

  兩年前,惠普宣布以139億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IT服務巨頭EDS。面對外界的質疑,赫德表示,“我們手中有劇本”?,F在,在互聯網戰略上,他也需要一個劇本,而不是你謝幕轉身,我撿起劇本。

  麥當勞重啟另一扇金拱門

  中國市場已經成熟到麥當勞必須采用特許經營模式擴張

  □ 見習記者 和陽

  入華二十周年之際,麥當勞重啟特許經營模式。5月5日,麥當勞亞太區事業部明確表示,特許經營將成為加速中國業務的主要動力,當前正在有計劃的開放特許經營權。

  早在4月底,麥當勞中文網站上就已增設特許經營頻道。盡管截至目前多項內容顯示“仍在建設中”,但頻道中對特許經營的條件細則描述得非常清楚。麥當勞要求投資者擁有管理經驗、愿意全部時間投入麥當勞的業務發展等等。

  這些要求與9年前麥當勞在中國進行特許經營調研時所確定的別無二致。此后的2003年8月,麥當勞宣布來自天津的孫蒙蒙女士成為麥當勞中國的1號加盟者。孫蒙蒙被麥當勞面試官稱為“血液里有番茄醬的味道”,她憑借一年的麥當勞打工經驗、將麥當勞看作“一生事業”的定位,從超過1000名加盟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不過,“血液里有番茄醬味道”、將麥當勞看作“一生事業”的中國投資者并不多。麥當勞一位內部人士向《商務周刊》透露,很多向麥當勞遞出加盟申請的人對于利潤的要求過于迫切,沒有長久發展的意愿。另一家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也曾表示,大部分中國籍投資者對嚴苛的要求不能理解,認為是在花冤枉錢,而境外投資者卻對中國市場不夠了解。

  2005—2008年曾任職麥當勞中國CEO、并且在麥當勞全球以精擅特許經營著稱的施樂生(Jeffrey Schwartz),談及在華發展特許經營時出言謹慎:“在一段時間內,特許經營不會是麥當勞的戰略重點?!鄙踔量梢哉f,麥當勞中國的特許經營模式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截至今年3月,其在中國大陸的特許經營餐廳只有3家;而在全球超過3萬家的麥當勞餐廳中,有80%屬于特許經營。

  事實上,麥當勞中國曾經計劃到2006年10月開設10家左右的特許加盟店,2008年增加到200家。但真正達到這個數字的是勁敵肯德基,由此肯德基得以深入拓展二、三線城市,其門店規模遠超麥當勞??系禄谌A已有2872家店面,而截止2009年底麥當勞只有1135家店。

  此外,中國本土的快餐公司也發展迅猛,以永和大王、真功夫等為代表的快餐連鎖公司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對麥當勞形成巨大壓力。麥當勞高管在不同場合均表過態:“希望我們的店多點、開快一點?!?/p>

  從2007年開始,麥當勞在華每年新開店數躍上了3位數臺階。根據2010年麥當勞第一季度財報,亞太中東非洲區對麥當勞全球業務的增長貢獻突出,沖抵了美國市場增長的頹勢。麥當勞亞太、中東及非洲區總裁Tim Fenton則表示,從贏利及公司的營業額來看,中國市場增長最快。麥當勞計劃到2013年底在華門店數目增至2000家。

  因此,麥當勞在華重啟特許經營模式就顯得理所當然。特許經營專家馬瑞光認為:“完全直營肯定跟不上中國市場發展的速度。一旦麥當勞在市場經驗和管理人才儲備方面有足夠的積累,快速擴張在所難免?!?/p>

  為進一步向中國區提供管理培訓,培養地區人才,今年3月底,麥當勞還將其中國漢堡大學從香港遷移到上海。未來5年內,麥當勞將投入約2.5億元人民幣為超過5000位本土管理人員提供培訓。

  就像麥當勞金色的“M”形標志一樣,直營+特許,才是這個全球第一快餐品牌賴以發展的完整模式。在幾乎完全直營發展20年后,中國市場已經成熟至允許麥當勞采用特許經營模式擴張,也必須如此。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