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公告第三方支付業務正式開通。這是國內首次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基金銷售。在此之前,第三方支付已在航空、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被廣泛運用。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可靠渠道了解到,一個多月以來,除了華夏基金之外,尚無其他基金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在監管層獲得備案。不過,準備采用這一模式的基金公司至少已有十余家。
目前已經運營的華夏基金網上銷售第三方支付業務也正在進展中,來自匯付天下的數據顯示,申購人數最多的時候,一個交易日內通過匯付天下申購華夏基金的投資者可以達到三位數。
多方支持
一個顯而易見的跡象是,第三方支付進入基金領域,在監管機構、地方政府和基金公司層面都獲得了一定的支持。
記者多方了解到,6月中旬,上海證監局曾召集地區內多家基金公司開會,介紹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情況,證監會相關人士也列席了該次會議。
“證監局的態度還是很支持的。”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上海地區的基金公司都派代表參與了此次會議,而且不少公司的代表級別頗高。
在實際行動上,由于第三方支付只向基金公司收取比例極低的“管道使用費”,這降低了此前支付給銀行的“尾隨”等銷售成本,各基金公司對于第三方支付的態度也較為踴躍。據記者了解,目前和匯付天下合作較為密切,進展較為深入的基金公司已超過十家,其中不少都已將材料遞交到了證監會。
此外,其他的支付機構也對這一業務頗感興趣。目前的第一大支付商支付寶曾表示,對該領域密切關注。
期待擴軍
不過,盡管各方的態度都較為支持。最近的市場環境,以及一些政策信號也給第三方支付的推動添加了一些陰影。
“第一家(獲得第三方支付業務資格)選擇華夏基金是可以想得到的。”一位北京區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但坦白說,華夏基金不能發新產品,這個業務只能靠投資者買它的老基金。最近市場狀況這么不好,新基金發售都很難。”
而且,從投資者的用戶體驗來看,使用第三方支付購買華夏基金還有諸多不便,主要是可選擇的產品種類少,也不是所有的銀行卡都可使用。
截至記者發稿時,華夏基金官方網站的“網上交易”功能中,首先推薦的依舊是各個銀行推出的銀行卡折扣活動,首頁上見不到第三方支付的導入口。在“幫助中心”的“第三方支付”選項頁面上,華夏基金說明:該業務目前支持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等銀行卡。此外,本系統暫不支持后端收費基金及華夏藍籌混合(LOF)、華夏行業股票(LOF)、華夏穩增混合、華夏中小板ETF、華夏全球股票(QDII)、中信現金優勢貨幣、中信穩定雙利債券、華夏收入股票、華夏經典混合。
據記者了解,目前第三方支付賬戶能夠銷售的基金僅有華夏旗下11只基金。而華夏基金共有25只基金,其中15只目前處于可以申購狀態。
這意味著,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客戶只能從這11只基金的潛在客戶中發展,和幾百只老基金,以及正在發售的一些新基金的潛在客戶比,這一客戶的群體數量如九牛一毛。對匯付天下來說,增加更多的基金產品是增加用戶的最關鍵因素。
這需要跟更多的銀行合作,同時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參與第三方支付業務。
前者的難度在于,要實現更多的銀行卡可以使用,需要和諸多銀行對接,取得他們的支持。而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能否或支持被市場質疑。后者的決定性因素則取決于監管層的態度。
一個困擾支付行業的轉變正是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全文,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實施前已經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應當在《辦法》實施之日起1年內申請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
業內人士解讀,該政策出臺恰逢基金第三方支付推進的關鍵時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除了獲得證監會支持外,可能還需獲得央行的支持。
相關報道: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出臺 不會引發行業洗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