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跳開市場的“細分陷阱”
文 / 本刊記者 李 靖
市場細分,是很多企業成功的神來之筆。但是,市場細分有時候也是個陷阱——細分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是不是越細分就越好?對細分的拿捏,是營銷的藝術和難點所在。
在記者剛剛接觸雷士照明這個企業時,就被一些現象所吸引:作為中國照明市場上最大的國內企業,雷士的照明產品是國內企業中最全的,在照明行業內,根本不打算進行任何細分!
那么,會不會因為走“大路貨”的路數而影響產品售價呢?可雷士產品的價格在市面上又處于中高端水平,并沒有因為生產全套照明產品而稀釋品牌。這是為什么呢?
另外,照明行業一些耐人尋味的現象:GE的工業品銷售量很大,但是照明產品在中國就是做不起來;TCL和雷士幾乎同時在1990年代末開始做照明產品,但TCL也沒有做起來;美的在家電行業四處出擊,可是照明行業做了兩年了,尚沒有起來;海爾也做過照明,也未見起色。幾乎所有的家電企業都曾涉足照明產業,都效果不佳。
這又是為什么?
照明產業細分的邊界在哪里?
品牌“定位理論”認為:一個好的品牌,不僅是人們“知道”它,而且是人們認可它代表著一個產品品類。也就是說,成為一類產品里能夠享受到“頂端優勢”的品牌,才算大功告成、真正享受到品牌帶來的溢價甜頭。
而在照明領域里,雖然幾乎所有的中國家電企業都曾經涉足,可是照明卻不是一個可以“捎帶手”圈一把的產業。雷士照明總裁吳長江給記者列舉了照明產業的兩個特點,這些決定著照明行業的品牌運營特色:
一、照明行業的渠道建設,與其他行業的渠道不易嫁接。為什么很多成功的工業企業進入照明行業后,怎么也做不大?因為原有渠道并不能有效銷售照明產品——很難想像,一個賣空調很有效的渠道,推廣照明產品時會同樣有效。
因為照明產品渠道的特殊性,產品推廣時必須重新做渠道,這是很多企業不愿意花大成本投入的,甚至就在照明行業里耕耘的一些企業也沒有花出血本投入于此。但這是照明產業的運營平臺,沒有這個平臺,照明產業鏈里的幾千種產品無處展示,就很難找到與消費者的接觸點。
而與大牌家電廠商涉足照明領域不同,雷士照明品牌建設的基點,恰恰就在全國2400多個銷售點上。統一形象、且分布廣泛的銷售點,把雷士與照明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雷士還給自己起了個聚焦的品牌說明——光環境專家。
二、普通消費者,往往搞不懂照明產品。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產業特色,據雷士照明常務副總裁殷慷介紹:中國的照明企業非常多,幾乎有上萬家,產品包羅萬象,但與此同時,照明產品的消費者行為也很復雜:從家庭、辦公室、戶外環境、建筑應用,到光源、燈具,乃至背后的電器設備,消費者常常不懂怎樣在一個特定環境中配置照明產品,照明產業遠不是買個電燈泡那么簡單。而廠家也面臨著不懂消費者的窘境——消費者在一個環境中所需的照明產品,往往不是一個廠商的產品就能夠滿足的。
這樣,照明產業出現了一個怪現狀:在消費者心智中,很難進一步細分產品,因為某一類照明產品可能是在各種環境中都可使用的,并不僅限于一個用途;而對廠商而言,細分一小部分產品來生產,也往往面對無法滿足消費者在一個環境中統一用光的需求。
這意味著什么?市場細分的邊界已經出現在這個行業里——從邏輯上,我們是可以對任何行業加以切割、細分,但是當細分已經不是大多數消費者能“搞明白”的事情時,就要就此收手。
不僅“光環境”這樣的產業,在許多產業里,如果細分到會把消費者搞糊涂,那么企業就在面對著市場細分的陷阱。
想起一本非常有名的雜志,曾經擁有驚人的發行量,但遺憾的是,一不小心掉進了市場細分的陷阱,最多時把一本月刊一分為五來賣。邏輯上確實可以繼續細分下去,但當消費者站在書攤這樣的渠道面前猶豫不決、納悶不止時,危險就到來了。這本雜志近幾年的發行已經出現嚴重危機,深陷細分泥沼,卻已覆水難收。
“無法細分”就是定制服務的開始
對于目前公司哪些業務增長速度快?吳長江表示:個性化定制的比例越來越大,兩年前開展光環境的個性化定制以來,這個業務的比例已經占到了公司近30%?!坝行┛蛻糍I照明產品時,并沒有什么太明確的目的,他的環境下需要什么光、背后是什么設備,客戶自己的認識往往是凌亂的,這時候需要引導他們。照明行業的特點,讓個性化定制可以成為一個專門的服務產品”。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雷士照明的營銷鏈條是這樣一幅景象:把自己打造成光環境專家、國內生產照明產品最全的企業,同時踢出的臨門一腳,就是定制服務——當很多消費者“不懂”時,幫助消費者“懂”就是在創造價值。
“自己下大功夫建渠道,同時把定制和服務做好,就是我們的優勢?!眳情L江說。
可是在其他行業里的定制服務,往往會面對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窘境:企業給的方案里往往全是自己公司的產品,但是具體到某一類產品,可能客戶認為最好的是其他公司的,這樣定制就要打折扣了。
對于照明產業的定制服務,吳長江認為:稍微復雜些的光環境里,照明產品就會出現很多品種,且不說客戶對照明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即使客戶對其他品牌在意,以目前一萬多個照明企業的數量來講,能夠建2400多個渠道,并且基于這些渠道隨時提供服務,目前也只有寥寥幾家企業能夠做到。哪怕一些國際大牌照明企業,因為終端所限,消費者即使能買到產品,服務也難以及時跟進?!皞€性化定制的基礎,仍是相當部分客戶‘不懂’的問題?!眳情L江強調。
看來,在市場細分的邊界,不僅有企業可能面對的“細分陷阱”,而且也是定制服務蓬勃發展的土壤所在。管理
責任編輯:化 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