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趕集赴美上市 中國概念緣何勁吹華爾街

2010-12-17 12:14:16      童芬芬

  一周內,6家中國企業“趕集”赴美上市,掀起了又一波中國概念股赴境外“上市潮”。業內人士認為,最普遍的原因還在于國內發審要求嚴苛、門檻高,很多企業被擋在門外,無奈之下企業只好選擇境外資本市場。這應該引起國內管理層的深思

  12月初,遙遠的美國資本市場向國內市場刮來了一波IPO風,一周內,6家中國企業“趕集”赴美上市,這為中國概念股赴境外上市掀起了又一波浪潮。

  這6家中國企業分別是當當網、優酷網以及電影發行商保利博納、汽車銷售及維修企業聯拓集團、杭州斯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勝達包裝集團公司。這些企業均受到了狂熱追捧,尤其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優酷網、當當網等。

  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10日,已經有39家中國企業“趕集”赴美上市,其速度和規模遠遠刷新了過去最高紀錄。而這些國內企業選擇“瘋狂出走”的背后究竟擁有怎樣的推力?緣何他們一一選擇了“離鄉背井”去上市?

  國內企業“趕集”赴美上市

  當地時間12月8日上午,紐交所門口掛起標有優酷logo的橫幅。9時30分,優酷網CEO古永鏘敲響了紐交所的開盤鐘。當天,來自中國的當當網和優酷網同時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當天,優酷網股價上市首日便大漲161%,公司市值達到驚人的34.27億美元,創下了5年來美國IPO首日漲幅之最,當當網股價IPO首日也接近翻倍,當天漲幅達87%,盡顯中國概念股被追捧的狂熱。

  然而,優酷網和當當網的上市,僅僅是開啟了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一個序幕。曾投資制作《投名狀》、《長江七號》、《赤壁》等影片的電影公司“保利博納”紐約當地時間12月9日登陸納斯達克市場,成為中國首家赴美上市的電影企業;國內汽車經銷商聯拓集團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在紐交所上市,欲融資1.15億美元……

  經過這一輪赴美“上市潮”之后,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2月10日,已經有39家中國企業在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07年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占到今年美國市場IPO數量的近25%,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的時候僅為1%。一半以上在美IPO的中國企業都是來自于高科技、消費品、工業和零售業等行業。而美國2010年表現最好的10大IPO中有4家都是來自中國的公司。

  實際上,優酷網和當當網只是眾多國內企業“背井離鄉”去上市的一個縮影罷了。早在1999年中國內地第一家民營企業僑興環球在納斯達克IPO,雖然其名氣不顯,但卻拉開了中國內地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序幕。

  及至2000年,互聯網門戶“三劍客”新浪、搜狐、網易成為當年最火的赴美上市企業,后來上市的百度同樣受到追捧。

  新浪率先上市成功之后,互聯網企業成為赴美上市中的明星。至此,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的第一波浪潮被掀起;第二波則是攜程、藝龍、如家等商旅服務商和教育培訓巨頭新東方;第三波是盛大、巨人網絡等網游企業和即時通訊巨頭騰訊以及B2B龍頭阿里巴巴集團。

  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上市企業有52家,納斯達克交易所為124家,美國證券交易所為8家。另據摩根大通美國存托證券(ADR)數據庫顯示,中國在美國OTC上市的企業有100家,總共為284家。中國顯然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海外上市資源集中地之一。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目前仍有諸多互聯網企業正著手赴美上市,如電商企業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等。

  為何熱衷“背井離鄉”?

  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遺憾的是,這些改變我們生活的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選擇了境外上市,對此,人們不禁會問,A股市場不僅有中小板,還有一年前推出的創業板,為什么這些企業放棄在國內上市,而要遠渡重洋去境外上市,是國內缺乏展示的市場平臺,還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知名媒體評論人皮海洲所言,之所以中國概念風能夠勁吹華爾街,美國資本市場的新股發行制度功不可沒。像優酷和當當這樣的企業,是不符合國內新股發行條件的。特別是前者,上市前三年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實際上,美國資本市場正是憑借上市的低門檻,將中國一些具有成長性的新興產業公司搜羅名下。皮海洲認為,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中國大力支持的新興產業,未來將有相當一部分公司,其產業在中國,而利潤卻要歸屬國外的投資者所有了。

  相關報道:

  投中觀點:赴美IPO或破歷史記錄 中國概念股估值持續走高

  
[page]

  其實,國內企業海外上市早有先行者,1992年底中國內地公司就首次登陸華爾街。而對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放棄國內資本市場,選擇赴美上市,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在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并再次保持高增長使得國際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企業的成長性和中國的市場潛力;而另一方面,金融危機過程中國際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企業,尤其是跨國風險投資企業熱衷參與中國企業投資,也扶持了一些企業赴美上市。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企業之所以熱衷去海外上市,最普遍的原因還在于國內發審要求嚴苛。上市審批制度下,企業從改制、輔導到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查,再到最后發行上市,往往要花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公司就會在漫漫征途中“等不起”。境外上市就比較簡單,一般能在兩年內掛牌交易。

  專家告訴記者,在美國上市的優勢在于,一是美國IPO發審制度是注冊制(或稱備案制),不需要排長隊等候;二是紐約證交所及納斯達克容量大,上市門檻相對較低。相反,國內IPO核準制,排隊等候時間長,上市門檻高,因此,有條件的國內企業偏好在美國掛牌上市。

  在納斯達克市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通過這句話,或許我們能夠發現為何許多國內企業最終還是選擇了“遠渡重洋”去上市,而沒有選擇創業板。

  據了解,美國與國內創業板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國內創業板好中選優,納斯達克卻采用試錯法,讓市場自己去選擇和淘汰。一如當初上市時只有100萬美元的微軟和每股盈利只有34美分的百度。納斯達克有三個板塊九個上市標準,從最為人熟知的NASDAQ到OTCBB,企業即便虧損,只要滿足一定收入指標也能上市。然而國內不行,近兩年盈利能力及現金流是硬指標。

  境外IPO并非一帆風順

  雖然赴美上市對于企業來說有許多看得見的優勢,但也有許多值得“掂量”的地方,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中國公司在美上市也并非一帆風順。

  如麥考林,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2月11日,在美國上市一個多月的麥考林連續遭到美國當地5起集體訴訟,起訴內容大致相同,都是稱麥考林違反了美國《1933年證券法》,未能正確披露與IPO相關的登記聲明和招股書以及麥考林未在IPO前展開充分的盡職調查。同時,麥考林股價出現暴跌,一度跌幅達50%。

  而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其市盈率達到150倍,首日收盤價達到17.26美元,比發行價上漲57.36%。

  業內人士稱,麥考林一個月前后鮮明的落差,不僅提醒紛紛欲赴境外上市的公司,上市背后存在著巨大風險,與此同時,更暴露出企業上市時存在過度包裝的隱憂。

  不管坊間頻傳的麥考林在上市前“過度包裝”、“講故事”時誤導消費者等等傳言真假與否,但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就是,盡管在美國上市對企業要求的門檻較低,但是美國對證券市場及上市公司監管十分嚴格。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若是經不住真金火煉,就難以持續掛牌,最后只能以退市收場。如果發現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做假,當事人及高管可能還要面臨法律追責。因此,中國企業境外上市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尤其是要誠實守信。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20多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被控欺詐。據媒體報道,其中,大連綠諾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1月被分析師認為其財務報表有明顯的欺詐,有造假成分,向SEC虛報收益。其股價隨即下跌了20%。目前該公司已經被起訴,并等候法院的審理。
[page]

  創業板應適當降低門檻

  對于中國企業紛紛去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應當引起國人的思考,尤其是創業板管理層的思考。

  業內人士表示,不是企業不想在境內上市,而是根本上不了。目前中小板、創業板的門檻就不是絕大多數企業能企及的。無奈之下很多企業只好選擇國外資本市場。

  以優酷網為例,根據優酷網公開招股文件顯示,優酷至今仍處于虧損的狀態,第三季度虧損額為5312萬元。按照國內創業板上市的條件,優酷網這樣的經營狀況并不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

  資深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美國之所以敢于接納當當、優酷這樣的企業上市,在于美國資本市場不僅要培養本土的未來星公司,更要把美元、美國的資本市場與全球的創新企業捆綁到一起。葉檀直言:中國真正的創業板在美國,“在大洋彼岸有中國創業公司的樂土,納斯達克與紐交所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特殊行業創新型公司的搖籃。”

  有業內人士因此對國內創業板提出質疑:和納斯達克比起來,中國創業板是否真正在意企業的成長性?市場人士呼吁,國內資本市場的管理層和深交所應考慮降低企業上市的門檻、尤其是財務盈利門檻,讓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國內上市,讓國內投資者充分分享到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的碩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日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有很多盈利能力很強的中小企業,由于資本金要求不達標上不了市,應該適度降低中小板上市門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