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年磨一劍:創業發展還是造福投機?

2010-12-27 16:45:20      言焱

  2009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重頭戲無疑是創業板的推出。

  有人說,中國的創業板是10年磨一劍,從對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意義,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發展高新產業來說,中國的創業板無疑還承載了科技進步、科技強國的重任。如此說,這一劍,已是大器鑄成。

  但創業板上市后,超高的發行市盈率、動輒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超募融資,暴露出創業板目前存在的畸形發展態勢,如此發展下去,必然打擊實體創業、催生包裝上市,錯配資金資源。這一劍,鋒利有余,韌性不足。長久以后,隨著問題的逐漸暴露,中國的創業板是否也像香港等地的一樣,而成為雞肋。

  青云得路少年時,卻是平生遺憾事。經過10年的準備,創業板才濃重的不應該是“造富機器色彩”。

  磨礪十年

  2009年3月31日,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創業板正式開啟。7月26日,證監會開始受理創業板上市申請。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等7家公司,正式掛票交易,創業板正式誕生。

  創業板的正式醞釀應該是在1998年。當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鵬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決定由國家科委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投資機制總體方案,進行試點。2月,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批示,由國家科委牽頭,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組成的部際協調小組成立。8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視察深圳證券交易所,提出要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功能,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進高科技企業發展,在證券市場形成高科技板塊。對真正有成長性、有潛力的高科技企業,證監會將在上市額度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此后,各方對如何建立創業板,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積極的準備。

  1999年1月,深交所向中國證監會正式呈送《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進行成長板市場的方案研究的立項報告》,并附送實施方案。3月,中國證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可以考慮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內設立科技企業板塊”。

  但隨后,美國納斯達克的波折令中國的創業板設立進程受到沖擊。

  科技網絡股泡沫破滅,國際市場哀鴻遍野,中國創業板的呼聲在大環境的嚴寒下漸趨衰微,專業人士認為,在中國設立創業板市場上應慎之又慎,在中國設立創業板,不僅條件尚未成熟,而且風險極大,不符合政治決策中“穩定壓倒一切”的原則。

  2004年5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市場。

  其時,市場內外對中小板能否發展好,均懷有疑慮。但中小板欲行的結果提振了人們重提創業板的信心。至2007年,三年多時間里,中小板發行上市企業就接近300家,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關鍵時期的關鍵人物、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小企業板作為分步實施創業板市場的第一步,在監管創新、誠信建設、規范運作、信息披露等各個方面積累許多經驗,為創業板市場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推動以創業板市場為重點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條件已經比較成熟。

  隨著中小板的探索與發展,進一步降低門檻,扶持科技進步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各方共識。

  2007年8月,國務院批復以創業板市場為重點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方案。塵封近7年的創業板市場建設又浮出水面。

  對于發行條件,《暫行辦法》對上市條件作出明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相對寬泛的盈利指標降低了一些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門檻。一批兩高六新型的中小企業為主的上市大軍隨即排隊等待審核,即高成長、高科技含量、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新商業模式。
[page]

  創業發展還是造福投機?

  在過去的一年中,創業板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平均發行率在60倍以上,融資額逾千億,更是催生了500多位億萬富豪,造富效應十分驚人。如果扣除掉非交易日,過去一年中,創業板大約平均每天就“生產”出兩位億萬富翁。

  一時間,實業家聚會必談創業板。“上市是最終目標,再也不想這樣累死累活了。”一位企業家曾經向記者抱怨。

  十年之前,股票上市配額制。上市成為國企脫困的重要手段。

  十年之后,一批企業家通過登錄迅捷攀登富豪榜,白銀繞宅。

  做實業100年創造的財富,可能還不如一夜之間在創業板發行上市而增值的財富;市場上的投資者們或許會想:這批首發限售股解禁后,這些當初艱苦創業的人們,還會繼續辛苦去“創業”嗎?錢來得如此輕易,他們還會去認真經營他們的企業嗎?

  在形成紙面財富之后,市場擔心的套現行為果然發生。迄今已有50余名管理人員辭職,涉及30多家創業板公司。辭職的理由多數是“個人原因”,或是“夫妻兩地分居”,或是“身體健康堪憂”,“參加董事會不方便”等等。

  2009年12月25日掛牌的同花順,2010年1月18日,公司董秘方超和監事易曉梅雙雙辭職,堪稱上市后離職創業板高管。

  根據創業板規則,上市公司高管持有的股票在離職6個月后,自動解鎖,可以售出。眾多高管冠冕堂皇的辭職理由背后,真相只有一個:套現為真金白銀。

  創業板設立的目的,就是為高科技發展服務的。創業板公司之所以能夠高速成長,正是憑借其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如果公司在資金募集到位后,其原來穩定的團隊成員各奔東西,那么公司今后的發展、公司募集資金時所做的承諾、公司與戰略投資者簽訂的協議以及公司對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的保護都將成為一紙空文,這些必然成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未來的風險爆發點。

  從這個角度上說,創業板目前的制度,缺陷非常之大。

  另外一個方面,創業板上市,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資金資源。

  據記者統計,創業板公司幾乎全部超募,前135家創業板公司預計募集資金32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992.4億元。即使按募資凈額計算,募集資金也達928.6億元,超募額達607.1億元。為計劃募集資金的兩倍。

  難道又是資源的嚴重錯配?轟轟烈烈的創業板發展,最終成為一場財富游戲?

  “企業本來對于自己的募投項目,是做了系統性考量的,現在你突然給它3倍的錢,它卻只有原來的項目,剩下的錢只能是為了花掉而花掉。”上海一位券商投行老總說道。“但是,也不能說,把募集資金推掉吧,退給誰呢?”

  導致創業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資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上市公司往往具有強烈的追求高發行市盈率,二是相對于充裕的資金來說,創業板股票的規模較小,三是,保薦機構承銷收入與超募資金掛鉤。
[page]

  造假包裝上市是個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長的一年多時間中。已經有兩個已過會公司,被迫取消掛票。他們是擬上創業板的蘇州恒久和擬上中小板的勝景山河。

  2010年12月17日,本該掛牌交易的勝景山河突然被取消,前日晚間發出公告:鑒于本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進一步落實,經本公司申請,暫緩上市。深交所也發布公告指出,同意其暫緩上市。

  勝景山河已成功發行1700萬股,圈得5.8億元。但有媒體調研質疑,銷售量大幅注水,收入利潤虛增,高端產品勾兌,虛構行業地位等等。市場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一個號稱優質黃酒公司的企業,僅有35名生產人員,產能竟達到約1.6萬噸,即人均產能457.1噸/年,這一數字比古越龍山高出358%,比金楓酒業高出92%?;氖?,在全國各大超市,難覓其產品蹤影。

  創業板有無類似的案例?勝景山河的取消上市不能不說其有偶然因素,若沒有市場質疑,一線之間的差別就是:5.8的融資將交由這樣一個虛夸的企業。

  另一個案例是蘇州恒久。其號稱有5項現有專利技術、3項發明專利申請、1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以及10項國際領先、國內首創或國內領先非專利技術。這一切似乎足以成就蘇州恒久科技龍頭企業之威名。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發現,科技研發實力如此雄厚的蘇州恒久,到目前為止居然連一項國家授權專利技術都不擁有。

  2010年6月11日,蘇州恒久再次上會被否。

  但問題是,勝景山河、蘇州恒久為何順利通過了第一次發審會,而保薦券商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又是否存在“虛假陳述”。

  重大問題發生的背后是法律建設的不健全。有一位律師告訴記者,“企業上市如果存在虛假陳述、財務造假,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一些費用,相關責任人沒有什么法律責任。”

  “總的一句話,就是面對創業板造福的誘惑,造假成本很低,很低。”該律師感嘆說。

  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日新月異。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批曾經充滿激情的創投企業因為資金不足而倒下;在等待中,一批快速成長的優秀企業只能遠赴海外上市;在等待中,一批曾經躊躇滿志的創業人才創新激情漸失。

  但我們創業板推出后,是否會帶來一批垃圾企業經過包裝,堂而皇之的圈走寶貴的資金資源,最終還令投資者血本無歸?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